所有人都被《宦海》的下部《權柄》給迷住了眼睛, 但是隨著故事情節進展, 又重新掰回了《文魁》。沒辦法, 《權柄》那更加氣魄雄渾、寬廣無比的世界是很吸引人,可是追了這麼久的《文魁》要大結局, 這怎麼能不關心呢!
一部大結局的關注度有多大不用贅述,有很多人追看, 中間累了、不追了, 但是等到有一天知道這本要大結局了,還是免不了去看一看當年那個故事到底怎麼收尾。
怎麼收尾...這其實是早就確定了的。
意料之中, 或者說水到渠成, 主人公林崢自己給力,再加上有嘉靖皇帝這個大背景撐腰, 會試和殿試自然連戰皆捷——說到會試和殿試,連翹當然不知道這個世界的會試和殿試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不過這麼受人關注的事情, 到底是個什麼章程, 自然是有流傳的。再加上連翹本身對科舉考試的了解, 倒也寫的沒什麼問題。
主要是連翹所寫的‘大明王朝嘉靖年間’, 這個誰知道是哪個朝代!既然已經是虛構了, 哪裡有一些不對不是很正常?隻要這個虛構並不是無稽之談,讓讀者看來像是那麼回事, 那就足夠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天下讀書人的心聲。
故事寫到當朝首輔在正殿之前對下首所有參加殿試的學子宣讀考試結果,明明知道作者會安排的妥妥當當,讀者還是忍不住提起心來。
賜同進士、同進士、進士, 而這裡的進士就是所謂的一甲進士!探花、榜眼,以及代表華夏讀書人自有科舉取士之後上千年的終極夢想,狀元!
“新科狀元...林崢...”
其實關於林崢可不可以為新科狀元,負責殿試的官員是有疑慮的。林崢的文章的確不錯,但是這個不錯其實就是前十名的程度,進個一甲就不錯了。甚至有人覺得他年紀小,長得也不錯,正合適做探花郎。
這個時候早有得到皇帝意思,打前哨戰的官員開口。
“這林崢麼,雖然不見得在這些美質良材中獨占鼇頭,但他有一個好處。據我所知,他自入科舉一道,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全都是一次都過,而且每逢考試皆取第一!這便是時也命也了!若是取他為本次狀元,那不是‘六元及第’?試問哪朝哪代有這樣的事?這正是文曲星下凡!”
文曲星下凡有什麼好處?當然有好處,這對於官員來說就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自從有了董仲舒‘天人感應’那一套,一些事情就有了自己的解釋。為什麼這些年風調雨順,那是皇帝做的好,所以天佑人和。
為什麼滿朝文武眾正盈朝?那是因為君王乃賢明之君,君正則臣正,君賢則臣賢,這種封建社會再正確不過的政治觀點,這有什麼問題嗎?
而現在出現了曆朝曆代都沒有過的‘六元’,請問這不是文曲星下凡,那什麼是文曲星下凡?既然是文曲星下凡了,那麼又是什麼帝王才當的起文曲星特意下凡輔佐...自然是曠世明君啦!
這推理,合情合理,沒毛病!
這個理由一說出來,很好很強大,所有人都幾乎沒話說,隻拿眼睛偷看幾個大佬...大佬們能有什麼意見,走到他們這一步根本不會害怕一個有‘文曲星’名頭的後輩。他們現在的身份已經能夠秒殺一切的潛力股了!說到底當官還是得熬,即便是起點高成這樣,沒有個一二十年,也絕對熬不到部堂級官員。
而這些能混到大佬的,大多年紀也不輕了,先不說考試厲害不代表做官厲害,就算對方有本事能混出頭,等他出頭了也是不知道多少年後了。那時候他們早不在朝,想那麼多做什麼!
於是幾下商量,又有皇帝點頭,林崢自然被點為新科狀元,然後由皇帝禦筆親批。
連翹向一些根本不懂科舉的人揭示了科舉考試背後的博弈,這些在後世的人看來不過就是老生常談而已。各種文教類的節目,甚至科舉類早就已經普及的清清楚楚了。但是在古代,這種事情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知道的則不會隨便亂說。
即使是親身經曆過科舉的人也不見得知道這些,更不要說對科舉如同看雲霧的吃瓜群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