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的很多見識來自後世, 她已經習慣了政府的一切權力都可以賺錢。就連城市垃圾處理,明明是讓商人替城市處理垃圾,但是最後是商人出錢——垃圾回收也是可以賺錢的。
這時候讓男主人公林崢做出種種...說實在的,有些手段如今也不是絲毫沒有。這都工業革命前期了,一些手段都已經出現過了。但是就算出現過了, 那也是高端人才治理國家和地方時才懂得使用的,這是普通小老百姓能知道的嗎?
凡是能知道這些的,在這個社會已經是精英分子了。更難得的是作者安排主人公使用這些手段的方法確實恰到好處, 須知道知道有這些手段是一回事,完全理解了去用又是另一回事!
另外, 還有一些精英分子們也沒有聽說過的手段。說實在的,看上去像那麼回事兒, 然而到底好不好用卻說不好。但即便是這樣,也足夠讓人大開眼界了!
這就相當於一個作者針對朝堂亂象,寫出了自己的主張。有些主張之前就有過,就算用的巧妙也隻是讚歎而已。而有些主張卻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能看起來像那麼回事兒, 經得起紙麵推演, 已經很了不起了!
政策推行本來就是這樣,沒有開始之前誰知道好與壞?也隻能在紙麵推演,如果推演可行,就會在地方試行...而不管最終成與不成,凡是有機會試行自己主張的,都已經高出世人好多了。
此時《權柄》連載到了主人公憑借這些手法, 充實了庫用,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賞識,完成了在翰林院的華麗轉身。與此同時六部觀政也走了一遍——這是當時翰林官的一些流程。觀政完畢,立刻就被派到東南沿海某地任知州。
選在東南沿海是有講究的,主人公就算將一個普通的州縣治理的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對他抱有很大期待的嘉靖皇帝希望他能撈來大筆的銀子,同時還能開始著手解決東南沿海的倭寇問題。
當然了,這不能指望一個小小的知州一起收拾,所以知州隻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按照嘉靖的打算,等到林崢的知州乾出一些名堂,他立刻就有理由升他的官,到時候至少就是知府,再兼些武職便宜行事,能量就大很多了。
直接放出去就做知府也不是不可以,畢竟人家是六元及第的狀元,在中央翰林院的時候也走完了全套——不過林崢吃虧在年紀太小,這個年紀放出去就做知府,恐怕會有物議。
這一段是《權柄》開頭沉重肅穆之後比較輕鬆的一段了,因為視角集中在主人公身上。雖然外部的沉重沒有減輕,但是看主人公能人所不能,縱橫捭闔或許談不上,但是以微末小官每每四兩撥千斤改變局勢,心中自然也是一蕩!
“這便是國士了!林子高實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謀臣!以微末身軀因勢導利,竟然也能在朝堂上達成自己的目的!嘖嘖,初出茅廬便能見高手風範,若是將來曆練過了,豈不是更加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故事連載到這裡,大家也非常期待主人公林崢能在外任期間做出什麼事。《權柄》的節奏可比《文魁》還要快,所有人心知肚明,安排主人公到地方去就是要搞事情搞事情,怎麼可能就寫些地方一般行政、官民魚水情這種。
沈鈺也很期待,但是這就是連載的問題了,就算是再有興趣,也隻能等。
沈鈺這個人不太喜歡對人顯示自己的喜好,所以他愛看《權柄》的事情也沒有聲張。隻不過列了幾份報紙讓身邊照管生活的人買來,這些報紙有專寫消遣文字的,也有有關商業、時事、民生等事情的,很雜,每日準備的人也沒有在意——左右不過是少爺要讀一些報紙而已,這有什麼可多想的。
追了些時日,沈鈺頗為吃驚地發現《權柄》這樣高質量的竟然一直維持著每日更新半回文字,連載至今竟然從來沒有請假的事情。若是哪一日沒有,那隻能說明那一日是國假,報紙根本不發!
高產的作者不少,寫文質量高的也常見,但是二者合一的作者就屈指可數了。如果還要加上作者其人才氣縱橫,並不限於‘作者文人’這一類,到現在為止,沈鈺也隻知道有這麼一個而已。
這並不是偏見,事實就是這樣。
寫的好的人往往功成名就,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寫作的動力銳減。如果本身還是具有大才的那種人,因此有些自傲而更怠慢寫作又有什麼奇怪——或者說,本身具有各種才華的人最後會選擇當個寫的,這本身就很少見了。
讀者們對神秘的作者有探究的欲望這是很正常的,隻不過有的人隻能空口猜測一番,而有的人則能夠發動不小的力量去做這樣一件看似沒什麼好處的事情。
沈鈺現在和一個普通的讀者沒有區彆,對那位‘喬璉先生’到底是什麼人也好奇起來。在他看來,這樣的才華就像是錐子藏在布口袋中,肯定會刺破口袋露出來,這人絕不可能是籍籍無名之輩。
既然如今沈六爺對此有了興趣,各種信息自然有人分揀了來送給他。至於動用了人力物力需要花錢...這位爺輕易達到了後世許多人的願望,窮的隻剩下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