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個世界(1 / 2)

“我叫段桂月,68年生人,我的一生很簡單,被父母養大,到了合適的年齡嫁人生子,有了一兒一女,後來老伴年紀大先走了,我也逐漸老了,人老了那就什麼都不是了啊!

\19年底我51歲,去醫院體檢時候檢測出了癌症中期,才中期,醫生說積極配合醫院治療,還是可以多活幾年的,可我兒子兒媳不願意,嫌費錢,後來我就回家等死,沒半年我就走了。\

冉佳怡聽得出來,老太太怨氣挺大,\那您是想繼續治病?\

老太太一聽到治病兩個字,咬牙切齒:“對,我要治病,我辛苦了一輩子,也沒少賺錢,憑什麼不讓我治病,我用我自己賺的錢治病,我還有醫保呢,醫院說還能報銷一大半。”

冉佳怡點點頭,其實癌症很多特效藥並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費錢程度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吧,是人誰不想活著啊。都說死了一了百了,可人活著,一切才有意義,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再多的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有什麼意義。

為兒女辛苦一輩子,其實遇上癌症這樣的重病,很多老人也未必舍得花那麼多錢,怕的就是耗光積蓄還治不好,更怕拖累兒女。

可自己不願意是一回事,兒女都不願意給自己治,那也未免太讓人寒心了,眼前這位就是被兒女激起了逆反心理。

隻是冉佳怡有一點疑惑:“您想治可以自己去治啊,為什麼非要您兒子同意呢?”

老太太苦笑:“是啊,誰都知道,我那兒子兒媳不知道嗎,也不知道,所以一開始他們就防著我呢。

我診斷結果確定之後,被他們先忽悠回了家,結果家裡的戶口本、身份證、存折、房產證,這些統統都沒了,我一個生病的老太太能怎麼辦。”

冉佳怡瞠目結舌:“這也太狠了吧。”

不談感情,隻談金錢歸屬,老太太有對自己財產的歸屬權,自己的錢是用來治病、還是留著給兒孫,那都是自己的自由,當兒子的有什麼權利。

光是聽著,冉佳怡就感覺胸腔冒出了一股怒氣,這兒子簡直不配當人。

父母養你幼,你養父母老,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華國區彆於西方那個國家的原因,規矩、禮儀、習俗根治在華國人的骨子裡,一代代傳承才有了中華民族的幾年前曆史文化傳承。

這些美好的東西本不應社會的發展而喪失,可偏偏有的人,在追求金錢利益的時候,連基本的人倫、道德乃至法律義務都不顧了。

“我是可以幫您,但是,不知道您對一雙兒女是怎麼想的。”

冉佳怡補充問了一句,這種事情隻要當媽的心狠下來,有什麼病不能治,可有時候,人的心就是狠不下來。

老太太瞄了眼對麵姑娘的眼色,試探開口:“姑娘,我也不知道具體怎麼辦,也不知道這病還能不能治好,可是我就想把我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拿來治病,這份錢花完治不治得好我都忍了。至於兒女,我也不想拖累他們,他們也不容易,我都知道。”

冉佳怡啞然,隨後就是良久的沉默。

------

那一瞬間,冉佳怡想了很多很多。

生存是人類刻在基因裡的本能,有的父母能為了兒女放棄生的希望,這種偉大感人嗎?

當然感人,簡直稱得上是感天動地,可感動之餘,難道不會有一絲心涼嗎。

當父母一心為子女著想,不想給他們增添負擔的時候,又有誰想過,父母也是父母的子女呢,他們也曾被人嗬護在羽翼下。

人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可大多數父母都會儘自己最好的給孩子,且不求回報。

但當有一天你老了,遭遇的卻是無情的拋棄,這該有多麼可悲。

華國教育曆來講究言傳深教,有這樣放棄親生父母的子女做榜樣,下一代孩子又會成長成什麼模樣。

母親在孕育孩子的同時,就做好為這個孩子犧牲一切、乃至生命的準備。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本就意味著其母親在生與死之間要走上一個來回,做到這樣難道還不夠嗎?

冉佳怡不敢苟同。

退一萬步,從法律的層麵,父母養育孩子長大是義務,孩子養老去父母的老難道就不是義務了嗎

在冉佳怡看來,對這樣的兒女再狠一點也不為過,可是,奈何委托者不忍心,她在心中歎息一聲的同時,也告誡自己進行任務時要把握住尺寸,不能做的太過。

隻是,冉佳怡考慮到一個可能,以委托者的講述來看,這龜兒子做出什麼都不稀奇。

“阿姨,我就打個比方,假如您因為執意看病,您的兒女都不願意認您、照顧您,您看怎麼辦呢?”

這話問出口,肉眼可見老太太的麵色更加慘白幾分:“我放棄治療,也沒見他們多照顧我啊,從醫院出來後,我在家裡半年就去了。

這半年裡,他們嫌我麻煩,我一個人躺在床上等死,有時候飯都沒的吃,到後來起不來身的時候,也沒人說來幫我擦一下身子、換一下衣服被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