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事件直接導致了兩人很長一段時間的冷戰。
冉佳怡除了做母子倆的飯、洗母子倆的衣服,外加喂喂雞外,是徹底萬事不管了,至於地裡的活,誰愛乾誰乾。
要擱在平時,崔大有還有心理論幾句,可現在他敬重的二大爺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他一直小心照顧,也無心他顧,沒人做飯就自己隨便做了吃兩口,衣服臟了就水裡搓一搓,晾乾繼續穿。
冉佳怡看的出來,即使這些活他都是乾慣了的,可大男人乾活沒有那麼細致,幾天下來,崔大有的衣服即使剛洗過也顯得臟兮兮的,偏他自己全然不覺。
冉佳怡也不多嘴去提,她在籌謀幫娘家賺錢的事。
要是自己上,冉佳怡有很多種方法發家致富,可適合甄家人的,冉佳怡思來想去最後還是覺得搞養殖最適合。
實在是她那兩個弟弟和弟媳都不是頂聰明的,小心思或許有,可做生意之類就不行了,這也是原主出嫁後還能得到娘家不少照顧的原因。
但養殖不同,古代沒有全套的養殖係統,窮人家自己養些雞鴨是舍不得吃的,而富貴人家自家莊子上產的也隻夠自給自足。
一方麵,大規模養殖沒有必要,二來,市場飽和度有限。
但冉佳怡並不覺得這是大問題。
她在現代聽長輩們講過這樣一個經典的企業案例,說是兩個美國人到非洲賣鞋,當時非洲人壓根就不穿鞋,於是一個人覺得非洲沒有市場直接放棄,一個卻覺得這是一大片篇未開拓的市場,在經過市場調研製造出適合當地人的鞋子後,贏得了廣大的非洲市場。
這說明,很多時候,並不是市場沒有需求,而是需求沒有戳到消費者的心裡。
規模養殖一旦形成,肉類成本會降低,到時候不管是飯館、還是百姓個人肯定都樂意花些低價買肉吃,冉佳怡對此很有信心。
隻是大規模養殖還要麵對很多技術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常見的疫病,一旦發生就會血本無歸,冉佳怡隻知道個大概,並不敢貿然做大,好在他們的本錢也並不多,想做大都做不到。
有了主意,冉佳怡就開始了整天往娘家跑的日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勸說娘家人相信自己。
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養雞,甄家人多,足足養了二十來隻,每天喂雞、打掃就是一件累人的活,這項工作原本是二弟媳的,但二弟媳懷孕後,這任務就交給了三弟媳。
冉佳怡過來也不白來,帶上自己和小柱子兩人的糧食,甄家隻需要順帶多做兩份飯菜,並不麻煩,因而沒有引起甄家兩個兒媳婦的厭煩。
隻是,對於大姑子說的搞養殖也有點好奇。
“梅花,你說的那個啥養殖,靠譜不?”這是二弟媳的心動,家裡條件一般,她懷孕尚且隻能偶爾加個雞蛋,等孩子生了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甄家大兒媳還是想要多賺點錢的。
冉佳怡可不敢完全打包票:“這種事情做了才知道。”
二弟媳也來湊熱鬨:“梅花姐,你說的這個,具體要怎麼做啊?”
冉佳怡知道說動了兩個兒媳,枕邊風自然能吹動兩個弟弟,之後不再贅言,隻靜候結果
-----
如冉佳怡所料,她提出不過三天,兩個弟媳就慫恿著弟弟找到她麵前。
甄家小輩五人集合在一起,年輕人多少有幾分銳氣,敢想敢乾,在冉佳怡的強力推薦下很快就確定了“乾”。
不過怎麼乾還是一個問題,冉佳怡知道的隻是理論,落實到實踐還要摸著石頭過河。
五人商量定了,還要征得家中大家長的意見,這事兒由冉佳怡毛遂自薦,說服甄家二老。
甄父有些踟躕、舉棋不定,甄母直接拒絕了,還勸她老實點,少摻合家裡的事。
這倒不是甄母嫌棄女兒,而是擔心沒賺到錢會被嫌棄,冉佳怡理解她的苦心,卻也勸她必須改變。
最後這個提議在經過與甄父一個小時的你問我答中確定下來,甄父同意了這個意見,隻是家裡不出錢,他們小輩自己乾,賺了虧了都是他們自己的。
這下子,五人的乾勁更足了,以前他們可沒有光明正大賺私房錢的機會,因為明麵上賺到的都要交公。
冉佳怡身上是沒有錢的,但她出技術和勞力,老二和老三家各出一半本錢和一個人,這就算三份,後麵賺的錢就按三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