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爭鬥(1 / 2)

古人多迷信。他們凡遇大災,便開壇祭天,祈雨求天,祈陽求神,一年四時,供奉不斷。可見骨子裡對鬼神便有著敬畏。

秦道炎處斬那日,血濺三尺,言稱必會化身厲鬼糾纏索命。燕帝表麵雖無動於衷,但聽太子說,他暗中請了高僧在宮中念經驅邪,整整三日。

君父尚且如此,晉王身為臣子,亦不能免俗。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古人,信奉神佛再天經地義不過。尤其那日他微服出行,那名叫玄業平的道士替他看相算命,批語正中心底最隱秘之事。

真龍之命……

真龍之命……

這區區四字讓晉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一直覺得自己比太子強,無論是文韜武略,亦或者是用人之道。偏偏這些年無論他做什麼,做得多優秀,燕帝都沒有廢太子的意思。

隨著時間的流逝,晉王的耐心已經開始逐漸消耗殆儘。他現在急需有人來幫他確定些什麼,玄業平的出現則恰到好處。

唯一持反對意見的大概隻有楚焦平。這些時日他替晉王籠絡了不少人才,自朔方之亂平定後,也在暗中推波助瀾,抬高晉王在坊間的名聲。他並不讚成晉王將一名江湖術士帶入府中,尤其那句“真龍之命”的批語,傳出去必會引來大麻煩。

“焦平,你素來謹慎,我自然是知曉的。一個道士罷了,養在府中也沒什麼,若是弄虛作假之輩,不過多費碗飯,但若真是得道高人,本王又怎能將他趕出去?”

晉王坐在書桌後,對楚焦平的勸諫不以為意。他順風順水太久,兼得在朔方立了大功,難免忘了平日規行矩步的小心謹慎。

按照原著劇情發展,太子此時早已經對著晉王頻頻發難,而晉王也在楚焦平這個智囊的輔佐下一一破解難題,愈發變得滴水不漏。

但是現在劇情改變,太子不僅沒有絲毫動作,反而破天荒沉寂了下來。晉王在朝堂上一時風頭無兩,易儲的流言也漫天瘋傳。

百官稱晉王為諸皇子表率,百姓則猜測燕帝是否會重立太子。流言傳得多了,連晉王自己都快信了,偏偏上麵就是沒動靜。

楚焦平心中總有些說不上來的不安感,聞言皺了皺眉:“殿下怎可輕信那道士的謊言,他不過是個巧舌如簧的江湖騙子,留在身邊百害而無一利。”

晉王聞言忽然看向他,意味深長地問道:“謊言?那道士說我有真龍之命,你也覺得這是謊言?”

楚焦平聞言一愣,自知失言:“焦平並無此意。隻是殿下近日聲名愈盛,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還是小心為上,何必授人以柄。”

晉王緩緩倒入椅背,若有所思:“本王已經查過了玄道長的底細,乾淨得很,你不必擔憂。隻是本王近日差事件件都辦得利落漂亮,父皇為何還不肯廢了太子?”

蟄伏多年,他已然開始心急。

楚焦平敏銳察覺到了燕帝的不對勁,思忖片刻才出聲:“是我失策,有時候風頭出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東宮那邊一直沒有動靜,反倒顯得我們急近了些。後麵一段時日,殿下不如靜心陪貴妃娘娘禮佛,傳出去也是孝名一件。”

晉王聞言微微皺起眉頭,隻是很快便鬆開了,並沒有讓楚焦平看出來:“你的意思是讓本王效仿太子?”

楚焦平道:“宏圖大業不可草率,現如今殿下風頭已出,無非便是比比誰更有耐性,潛心靜養一段時日也無不可。”

晉王並不讚成楚熹年安靜蟄伏的意見,但他麵上卻並不顯,模棱兩可的道:“且看看父皇是什麼態度吧。”

他語罷站起身走到楚焦平麵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看起來平易近人:“焦平,本王有你這個左膀右臂,何愁不能贏過太子那個草包。”

你可以說晉王穩操勝券,也可以說他輕敵狂妄。

楚焦平打從心底不希望是後者,聞言笑了笑,並未說話,垂眸時掩去了眼底不易察覺的擔憂:“我聽聞北邊鬨了蝗災,共牽連鄰地二十四州縣,聖上不日便將下旨派人賑災,這件差事殿下爭否?”

晉王緩緩吐出一口氣:“賑災募糧這種事是吃力不討好,百官平日揮金如土,一到了緊要關頭卻又開始挨個哭窮。那些商賈更是不談,重利輕義,一毛不拔的人物,本王有心想接,卻怕這燙手山芋傷了自己。”

他微微擺手:“此事罷了,莫要再提,本王便依你的意思靜心禮佛,賑災募糧的事說什麼也不能接,若能扔到太子頭上,再好不過。”

楚焦平思索一瞬:“此事倒也不難,找幾個門下人往上遞請折子,舉薦太子去,陛下應當會同意。太子不知曉此事棘手,說不定便自己接下了,隻是……”

晉王追問:“隻是什麼?”

楚焦平微微皺眉:“隻是賑災之事總歸要有人來解決,否則北地餓殍遍野,遲早會蔓延至京城。”

他是在擔心北地的流民。

晉王一直覺得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何況死區區幾個流民,笑了笑,嘴上卻還是寬慰楚焦平:“無礙,等太子接下這樁差事,最後收不了尾的時候,父皇自會另外派人去收拾局麵。”

他們三言兩語便直接定下了這樁事,於是一口黑鍋從天而降,直接落在了太子頭上。燕帝見不少臣公都上折子舉薦太子籌備募糧賑災一事,加上近日晉王風頭太盛,實在需要壓一壓,便準允了此事。

“承昊,在京中募集錢糧的事便交由你去辦,這件差事辦好了,朕自然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