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四十四章(2 / 2)

現在在比賽,不是分神的時候。

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要挑戰的第一個道具。

戶外的滑雪比賽,很容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雪粒落在鐵橋上,也會加大控板的難度。

餘樂對這次比賽投注了所有的精力,他不能在這次的賽場再出現“精英賽”上那麼重大的失誤。

第一個道具區到了。

這裡並排擺放著三個選手可以挑選的道具。

最簡單的平橋。

標準的彩虹橋。

以及弧形橋。

國內比賽設置的道具難度不高,同樣更多是考驗基礎。畢竟就算擺上去了也沒有人敢滑,還不如上標準道具,至少可以看見國內自由式滑雪運動員的整體實力。

餘樂沒有選弧形橋。

弧形橋需要足夠的速度,才能夠安全通過,但才出發的他,速度並不快。

這條賽道他確實滑了很多次,作為東道主,如果這點判斷能力都沒有,這段時間他算是白練了。

所以餘樂選擇的是彩虹橋。

從出發點滑到這裡,速度正合適,不是很快。

而彩虹橋正好需要控製速度。

上彩虹橋前有個小跳台,餘樂已經滑到跳台前,在飛出去的同時,肩膀擰轉,於是腰胯也跟著被帶動。

一個270度的左側上橋,在眨眼的功夫,餘樂以一種輕鬆自如的姿態,成功上橋。

應該說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在今天以前,沒有人知道餘樂,甚至因為他穿的是魔都隊的隊服,裁判對他的整體印象分並不高。

魔都隊的坡麵障礙技巧選手,向來都是比賽排名靠後。

今天第一輪的比賽裡,魔都隊最好的選手羅剛都出現了失誤,更不要說其他人。

但餘樂一出手,就是一個270度的旋轉上橋!

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

他選擇的是彩虹橋!!

負責坡麵障礙技巧一共是7名裁判,會就難度、技術進步、多樣性和完成度等進度對選手進行評分。

Difficulty(難度):不隻取決於轉的圈數,和起跳、落地方式,抓板等都有關係,連續高難動作組合的得分也會高於在兩個高難動作中間夾雜簡單動作。

Progression(技術進步):嘗試之前沒有人做過的動作,推動整個運動的發展,裁判一般會把最高分預留給全新的動作。

Variety(多樣性):考驗選手的綜合能力,通過要求選手在一輪比賽內使用各種不同的起跳,旋轉和抓板的方式,防止選手“偏科”。

Execution(完成情況):空中抓板的時長,落地位置是否為最優,落地時有沒有手觸地、側滑,在道具上有沒有提前掉下來等等。*網絡資料

6名裁判打分,三個道具街區,三個跳台,以10分的滿分減分法提交分數。全程分尤為重要,占據40分。

最後由打分係統,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剩下四名裁判的平均分值為最後得分。

第7名裁判是裁判長,不參與打分,有監督權。

此刻一共六名裁判就站在雪坡的一側,位置大概是兩名裁判在第二道具處下方一點的位置站定,方麵更好觀察選手三個道具區域的表現。

他們腳穿滑雪板,在選手下來自己區域時候進行觀察判定分數,隨後會跟著滑行十多二十米的距離,繼續觀察後三個跳台區域的表現。

還有兩名裁判會在第一個跳台區域等待,這裡是最佳觀看位,幾乎可以觀察到整個賽道。

最後兩名裁判就站在最後一個跳台的下方,除了第一個道具的視野相對不佳以外,他們不需要移動就可以觀察到幾乎所有技巧區域。

主裁判則和公證員、分數裁判蹲守在終點的裁判屋裡,他們的麵前擺放著三個電視屏幕,通過架設在雪道外側高杆上的攝像頭,進行全程觀看,並且核算分數。

此時的餘樂已經出發,並且方向相當明確地選擇了彩虹橋。

坐在屏幕前的主裁判在判斷出他的選擇後,第一時間就將身體往前傾斜了一點。

所謂藝高人膽大,沒有點兒實力和膽子,都不會挑戰這個道具。

比賽到現在,也就五個人在出發的時候挑戰了彩虹橋,並且都表現不錯。

第一組道具嘛,速度還沒有起來,彩虹橋和平橋幾乎沒有難度差彆,唯一的差彆是他們在技巧方麵的處理。

在五名挑戰彩虹橋的選手裡,隻有兩名國家隊員使用了技巧上橋,剩下三名則隻是在下橋的時候運用技巧。

所以,在連續三名選手失敗後,要迎來一次轉折?

主裁判是華國少數自由式滑雪運動的世界級裁判,經常在全世界的滑雪比賽裡擔任裁判工作。

今天回國主持裁判工作,看著國內運動員的水平,何止焦慮。

差太遠了。

華國這項運動,運動員的平均水平是多少分來著?

50分。

包括孫毅,如果不是整體印象比較高,國內比賽又以鼓勵為主,他根本拿不到接近70的分數。

換句話說,餘樂的第一場全國比賽,裁判組對他的整體印象分並不高,又或者說是根本沒有印象。

0分的印象,在他選擇彩虹橋的時候,變成了五分,不能更多。

接著,就看他的下一步發揮。

就在裁判們對他評估印象的時候,餘樂也來到了彩虹橋前,輕盈一跳,旋轉270度左側上橋!

很輕鬆!

很穩!

尤其是他半蹲著上橋,當橋麵上弓,他隨著橋麵站起來,直至來到最高處,也站得最為筆挺,身體前傾,手中握著的滑雪杖,竟有種莫名的英姿,好像頂天立地,好像偉岸瀟灑。

印象分,“叮鈴鈴”!

+5。

不錯啊!

小夥子的範兒很不錯,比孫毅的姿態明顯優秀,有種優雅俊帥的感覺。

手握“雙劍”的餘樂從彩虹橋的最頂端滑下,站直並且前傾的身體讓他的重心傾斜,在下弓處的時候,獲得了更多的初速度。

“唰”的一聲響,餘樂獲得了他需要的速度。

在橋尾處,旋身一轉,又一個轉體270°,反向落地!

好!

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選手的實力不管他在隊裡還是全國排名第一,究竟能不能行,還是要在賽場上見。

就現在這個選手,技巧上下彩虹橋,難度明顯,範兒也十足,一看就能看出他是一名不錯的坡麵障礙技巧選手。

印象分,“叮鈴鈴”!

+10分。

裁判也因為餘樂第一街區就向孫毅靠齊,甚至更為優秀一點的能力,而變得謹慎了起來。

沒有商量,幾乎所有裁判都做出了第一個道具區域分,暫時不打分,不做判斷的決定。

後麵還有更多的挑戰,一個動作學得好並不代表實力強,隻有從頭到尾的優秀,才能出成績!

主裁判看著已經前往第二個道具的餘樂,有心想要了解他的身份背景,但比賽真的太快了。

坡麵障礙技巧比賽基本25秒以內就可以結束比賽,他必須不錯眼地瞧著。

瞧著瞧著。

主裁判就看見餘樂朝著窄橋過去。

唔……有點失望。

在道具區裡,最簡單的就是平橋,然後就是窄橋。

隻是這點差距在職業運動員的眼裡,幾乎不存在,窄橋就是低難度道具!

省隊運動員滑的也就是這個難度,毫無驚喜。

於是,剛剛加到20分的印象分,“叮咚”一聲,掉了2分。

18分了。

距離及格還遠呢。

主裁判連續眨了一下眼,緩解乾澀的眼睛,再一睜眼,就看見餘樂又一個旋身上橋。

又是一個270!!

正麵上橋!

這小子的旋轉能力不錯,很穩,難度也有……

思緒剛剛轉到這裡,就看見上橋的餘樂,並沒有停下他旋轉的腳步,在確認上橋並且重心穩定的情況下,他進行了第二次180°的跳躍旋轉。

【橋上跳】!!

270°正麵上橋+【橋上跳】!!

連續兩個難度技術動作!!

“啊?”主裁判發出了一聲輕微地驚呼。

這一瞬間,他有一種自己正在參加世界大賽的感覺。

這種連續的高技巧,以及從容感和優雅感,他發誓,在國內的比賽從未看過。

這是哪兒來的運動員?

最近也沒聽說有什麼國外的高手歸化到華國啊?

兩個高難度的技巧運動,在裁判們的心裡,“叮叮當”地響,瞬間就加了50分。

78分!

何止及格!

還是中上水平呢!

要不是等著看餘樂的跳台出來,就憑著餘樂前兩個道具的技巧運用,他們就已經對餘樂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極好的印象分。

這是名很出色的運動員。

但可笑的是,他們之前並不知道他的名字。

賽前的裁判會議白開了,這麼一個運動員他們竟然在賽前沒有絲毫地關注。

叫什麼來著?

33號選手,餘樂!?

咦?

這不是國家隊才轉項過來的那批運動員嗎?

開會的時候倒是提了一嘴,但考慮到他們才轉項不久,即便身體素質都不差,又很對標空中技巧,但短時間內也很難出成績,誰也沒往心裡去。

包括餘樂的來曆,也沒人在會上提,因而幾乎所有人都對餘樂底細不明不白。

冷不丁的,在今天看見餘樂的比賽,心裡眼裡就剩下兩個字,驚豔!!

難度有,還從容,像是在雪上浸泡了十多二十年的老家夥,滑雪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既優雅,又瀟灑。

餘樂在兩個道具上的表現瞬間就征服了裁判,哪怕他下橋的時候沒有運用上技巧,也不會再降低裁判對他的印象分。

那可是270°正麵上橋,接180°【橋上跳】啊!

如果說,餘樂是在下橋的時候做的轉體技巧,他們還要平靜點,可這上橋轉接橋上跳,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誰敢做?

平地轉直線都要暈能,更何況是在那麼快的速度,踩著滑雪板在窄橋上做,多厲害啊!

裁判們在心裡一致誇讚餘樂,驚豔無比。

至於餘樂。

懊惱的要死。

他漏動作了。

他之所以選擇窄橋,就是為了玩技巧,上橋轉、橋上轉和下橋轉,平時訓練的時候大體都可以拿下,這是他重點訓練的一個“難度儲備”動作。

結果呢?

到了比賽竟然沒有發揮好!!

他幾乎可以想象柴爸爸黑成鍋底的臉。

當然他自己也不好過,白瞎那麼多的力氣和準備,橋上的一旋讓他差點失衡,轉眼就到了下橋的時候,哪裡還敢再加動作。

總之就是沒做好。

比賽還在繼續,後麵還有難度。

第二輪再發力吧。

餘樂都來不及歎氣,更來不及為自己精心籌備卻慘遭滑鐵盧的表現反省,下一個道具就已經近在眼前。

毫無疑問,這個道具要挑戰的是弧形橋。

餘樂在弧形橋上彆有天賦,對他而言弧形橋和平橋的差距並不大,隻是最近的訓練重點都在前兩個橋上,他確實很缺時間,這個橋暫時沒辦法加難度。

就保守地滑唄。

這是一個和訓練時候不太一樣的弧形橋,上橋的前半段橋身往雪道外麵傾斜,然後在六米處驟然又朝內彎折。

直入直出,一副鋼筋鐵骨絕不妥協的硬朗姿態。

但餘樂不能和它硬碰硬。

若是角度選擇不好,彎折處一定會掉橋,這也是餘樂和柴明都沒有進一步在這橋上安排技巧的原因。

餘樂現在的能力確實還無法駕馭這種橋。

當然他上弧形橋,本身就已經代表了他的能力。

追著餘樂滑下的第一組裁判和第二組裁判在這個位置彙合,視線的餘光用來控製方向,剩餘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了眼前的身影上。

不出所料啊!

實力者果然會更喜歡挑戰難度!

弧形橋。

今天就沒一個選手上去過。

包括國內現在在這個項目,排名第一的孫毅。

他選擇的是隔壁的長滑道,足有二十米,並在上麵完成了一個旋轉動作,並旋轉下橋,獲得滿堂喝彩。

隻是裁判更希望看見選手去挑戰難度橋。

體育運動的發展,是為了探索人類的極限,在二十米的長橋上做動作,不過是高級滑雪運動員的基礎能力,國際級的運動員基本都十拿九穩。

在這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裁判們更想看見的是創新,是挑戰。

再沒有什麼比一名選手去挑戰弧形橋更好的了。

餘樂一滑上弧形橋的跳台,就已經宣告了他在裁判心裡再度加上籌碼。

10分!

必須再加10分!

敢上弧形橋的都是真勇士!!

裁判在心裡咆哮,也期待著餘樂在弧形橋上玩點兒花招……算了,不玩也可以,有點兒擔心他掉下來。

好感度加到88分的結果,就是裁判會更多地站在運動員的角度出發,既希望他突破,也希望他能夠順利地完成比賽。

看著餘樂果然隻是無技巧上橋,也沒有橋上技巧,這滋味難免有點酸爽。

小失望,以及小小的認可。

到目前為止都表現的很不錯,還挑戰了難度弧形橋,保守一點也對。

弧形橋的彎折部分,從裁判的角度看,幾乎在餘樂身上看不見難度。

就像是流淌過碎石的河流,又像是吹過哨崗的晨風,帶著一抹優雅和平靜,從他們眼前疾馳而過,“嗖”的一下,又飛向遠方。

唔……速度有點快啊。

然後下一瞬間很多人都頭皮一炸!

太快了!

導致飛出去的距離特彆遠,看那方向,竟然是朝著二十米長橋飛過去。

要撞上了!!!

在空中飛過的人影好像出現了慢動作,圍觀的裁判在這個過程裡心跳加速,一瞬間汗水就湧了出來。

“啊!”有人還緊張地叫了一嗓子,同時腳步邁出,已經準備去救人。

這樣的速度撞到隔壁的鐵橋上,會受傷嗎?

彆說餘樂到目前為止表現出來的優秀,就是其他的運動員出現任何的傷勢,他們都不願意看見。

一切發生太快,就好像更深層的思緒都還沒來得及浮現,僅僅是暗道一聲糟糕,但又在下一瞬間,所有的思緒都斷裂消散,土崩瓦解。

他就看見餘樂在雪坡上,以極快地速度斜飛出了三四米的距離後,腳上的滑雪板,出乎意料地踩在了20米長橋的尾端。

又滑出三米,從容落地。

裁判:“???”

主裁判:“???”

觀眾:“???”

這特麼是什麼騷操作?

是失誤了嗎?

還是……技巧?

但這不重要,因為觀眾席這時已經驟然響起了歡呼聲!

“哇哦!!”

“帥!!”

“啊啊啊啊啊啊!好帥啊!!”

“跨橋了!跨橋了!!”

他們像是被狂風掀起的海浪,驟然從座位上跳起來,發出興奮激動的大喊聲,為他歡呼,為他尖叫!!

作者有話要說:說一下坡麵障礙技巧的比賽,預賽兩輪,決賽三輪,其中要過三個道具街區和三個跳台……這是一個寫比賽就能寫很久的運動……所以一章寫完比賽真做不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