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一旦開始比賽,時間就會流淌的很快,尤其還在熱身等待上場的時候,好像身體還沒怎麼準備好,就輪到了自己。
孫毅被叫出去的時候,餘樂也停下了熱身,對孫毅伸出了手。孫毅疑惑地看著他,然後又很快明悟,抬手一巴掌打在餘樂的手心上。
餘樂的手掌一麻,蹙眉。
這小子是用了多大的力氣!趁機報複嗎?
但是下一秒,自己的手又被大力抓住,緊緊扣上,手心薄薄的一層汗水,也因此融合在一起,質變般的呈現某種粘性,將兩隻手牢牢地粘合在了一起。
餘樂抬眸,看見了那雙貓兒似睜的圓圓的眼睛,裡麵閃爍著堅定的光,孫毅對他說:“加油。”
餘樂便笑道:“加油!”
孫毅出去,餘樂也不再熱身,他已經準備好了,從身體到心理,已經調整到正合適的狀態。
轉過身看向白一鳴:“你也加油,滑個第一名。”
白一鳴:“……”
這要求簡直強人所難。
餘樂“哈哈”笑著,“那U型場地,要奔著第一去吧?你可是天才。”
白一鳴:“……”
餘樂眼睛一睜,這小孩兒怎麼一點鬥誌都沒有!!說好的熱血青春呢!?
白一鳴抿緊嘴角,點頭:“儘量。”
餘樂的眉眼又舒緩下來,“行,我等好消息。”
兩人比著坡麵障礙技巧,卻聊著U型場地的比賽,張開閉口的冠軍,太不敬業。
工作人員像是知道他們的“不務正業”,探頭喊道:“67號。”
餘樂對白一鳴揮了一下手,抱著滑雪板,走了出去。
阿爾卑斯山的清晨美的不行,昨夜下了場大雪卻放空了天,餘樂走出木屋,就看見瓦藍的天空上漂浮著絲絲縷縷的雲。
太陽就掛在山頂上,白雪將光倒映,耀的人眼睛簡直睜不開。
餘樂眯著眼,吸入一口冰冷的空氣,再吐出的時候卷著一股濃鬱的白霧,變換著形狀升騰至天空,消失不見。
收回視線,看向孫毅,就像昨日一樣,孫毅已經在出發點站定,在餘樂看向他的時候,他也看向餘樂,目光交彙,餘樂點了一下頭,臉上的笑容都是鼓勵。
孫毅戴著的滑雪鏡有反光的塗層,看不太清楚他的眼,但在餘樂點頭的下一秒,他也輕輕,輕輕地點了一下頭。
裁判就站在孫毅的左手邊,說了幾句簡單的英文口令,孫毅就出發了。
餘樂這個時候才能走進出發平台。
平台上有裁判、工作人員和攝像師,餘樂走過去的時候,攝像師迎上前給了餘樂一個特寫。
昨天下午餘樂的成績遠遠不夠一鳴驚人,但是作為最新出現在國際賽場的一名華國隊新人,第一次比賽就拿下76分,還是多少引起了一部分人的關注。
這是誰?
為什麼之前完全沒聽過他的名字?
要知道一名優秀的滑雪運動員,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夠培養出來,能夠拿下這個分數,不可能在國際賽場上完全默默無名。
可問過身邊每一個人,確實對這位華國選手毫無印象。
至少到目前為止,這位的排名也還掛在第10名的位置上啊!
一番調查結果出來,餘樂的身份也就跟著水落石出。
這就……唔……跳水拿過世錦賽第三名?
【黑人問號臉】
這是什麼章程,為什麼我看不懂?
看不懂無所謂,媒體的敏感度向來最高,這位攝像師小哥的耳朵裡掛著的耳機,早在選手抵達賽場的時候,就通知他留意第67號選手。
攝像師不明所以,聽令行事,期間進出過小屋兩次,每次都拍了好些餘樂的鏡頭。
這次比賽沒有賣出直播版權,但轉播權卻已經賣了十三個國家,剪切後應該會有不少餘樂的鏡頭出現。
如今餘樂上場,攝像師謹記導演要求,扛著攝像機上前,給了餘樂一個特寫。
鏡頭下的餘樂還沒來得及戴上滑雪鏡,那雙狹長的眼睛映出太陽的光,眉宇濃麗,嘴唇上薄下厚,嘴角含笑,即便因為歐亞審美上有所偏差,依舊不能否認鏡頭裡的這個人是個很精神陽光的小夥兒,尤其那張笑唇,還能夠釋放出莫名的親切感。
餘樂一路往出發點走,攝像師就一路跟著他,看他戴上雪鏡,看他來到坡邊,看他低頭最後調試設備,出發點的裁判一聲令下,便似一匹神俊的黑馬,踏雪無痕,滑下遠去。
距離遠了,鏡頭無法再捕捉到餘樂的身影,這位攝像師將鏡頭對準地麵準備切換人物,下一位68號可是一位真的值得大拍特拍的明星運動員啊!蟬聯兩屆U型場地的青年組冠軍,還不值得拍攝嗎?
但這樣想著,這位攝像師的目光卻還是沒忍住追著遠處的身影,不明白為什麼拍他?是因為外形比較好?還是因為會成為黑馬?唔……
餘樂出發了。
哪裡顧得上攝像師有沒有在看他,頭頂上的無人機“嗡嗡”地響,還有遊走在纜繩上的移動攝像機,追著他一路往下滑,將他的身影同步送至裁判麵前。
經過昨天的比賽,餘樂今天被關注的目光更多。
正因為他轉項前的身份曝光,這委實神奇的經曆,已經在裁判口耳邊傳開。
“跳水?”
“為什麼?”
“不過這麼短的時間天賦真的很強。”
裁判在上崗之前,交流了一下,大部分時候都在討論餘樂。
這些傳奇的經曆當然不會為他帶來更高分,更甚至因為他是一名有著豐富大賽經驗的成熟運動員,裁判對他的表現也會更加苛刻。
不過這份特殊未必是壞事,至少裁判們都記住了他,隻要他表現的足夠出色,裁判對他的整體印象會提升地更快。
就比如有裁判這麼說:“我對他的昨天的那場印象很深,流暢度非常高,這麼穩定的發揮,我想隻有不斷通過大賽的錘煉,才能夠達到的心理素質。”
還有裁判說:“比起流暢度,我更在意的是他的空中爆發力,或許你們都注意到,他對空中動作進行過拆解,先轉體然後摸板。這當然不值得鼓勵,但他的爆發力真的太強了,我還第一次看見在上升階段完成1080的選手,他隻需要擺好姿勢等待落地就夠了。”
也有裁判說:“華國在翻騰類的技巧上向來有優勢,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U型池兩周沒有抓板。其實我已經看出了他的勉強,時間還是太短了,畢竟這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運動啊。”
“這麼短的時間,達到這個程度,我倒是比較期待他以後的發展。”
“他隻是在消耗他在跳水時候的積累,坡麵障礙技巧在進入高手場之後,他的成長速度一定會慢下來。”
裁判很快分成了兩派,看好餘樂和不看好餘樂。
這沒什麼,很正常,就算是白一鳴,也有裁判不是很喜歡他。
他們又不是“歐元”,總是喜歡用審視目光看待選手的裁判,更會有各自的立場。
但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餘樂的第二場比賽已經出發了。
他這場出發選擇的是正滑,朝著他需要挑戰的第一個道具,“彩虹橋”滑去。
彩虹橋是朝上弓出的形狀,大賽組為了讓賽場更好看,在彩虹橋的下方還立了類似於彩虹形狀的裝飾物,紅黃藍綠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當餘樂從正前方,以270°的旋轉,輕盈跳上去的時候,身體在倏忽間猛地站直,就仿佛真的在彩虹上漫步。
平衡性太強了!
身體姿勢也很好看。
這是和傳統坡麵障礙技巧運動員完全不一樣的身姿,很養眼,有種說不上來的瀟灑自如。
彩虹橋上一般做不了【橋上跳】的技巧,餘樂也沒在這個道具上練過,自然不會勉強自己。
隻是當他從高處滑下來的時候,身體還是微微彎曲了下去。
他可以更瀟灑地完成這個道具,但他有自己想要挑戰的動作,450°左側轉體反向下橋,是他在今天為自己設計的一個難度動作。
畢竟450°他還無法完全掌握,再說初速度不太夠,如果他不能在瞬間爆發出更強的力量,也做不出這個技巧。
因而身體姿勢必須變化,這正是個蓄力的姿態。
轉瞬間,來到彩虹橋的末尾,餘樂憋住一口氣,用了全身的力氣往上一跳!
就連旋轉的姿勢都優雅。
滑雪是一個需要足夠鬆弛的運動,而跳水卻要緊張起來在瞬間做出一個複雜的動作組合,餘樂確實不能像正常的滑雪者那麼鬆弛,他的身體線條和動作姿態,在多年的跳水運動裡已經被固化了。
但也因此,餘樂也有了很強的個人特色。
下橋旋轉的時候他跳的很高,脊背是繃直的,雙腿也是,因而一旦他旋轉的周數足夠的多,那倒立“竹蜻蜓”的形狀就更加地明顯。
滑雪板變成旋轉的螺旋槳,身體繃緊又直又緊,在旋轉一周多的同時,滑雪板在腳下出現瞬間的殘影,雪似乎都飛揚了起來。
隨後。
身體一曲,一直,反向落地。
450°的下橋成功了!!
餘樂再度展現出他優秀的旋轉和平衡能力。
固然下橋的450°比上橋的450°更簡單,但在這個賽場上能夠完成這個難度的選手,還是相當有限,隻有位於金字塔最頂端的高手才會在賽場上拿出這麼穩定的表現。
很好!
看好餘樂的裁判,很高興能夠看見餘樂在第二場,完成更高難度的技巧,對餘樂的整體能力又有了一個新的評估。
才轉項滑雪這麼點時間,就可以掌握這麼高難度的動作,還真是個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啊!
而且,真的太穩了!
餘樂完成第一個道具,就往第二個道具滑去。
這個街區有“屋頂”的設計,類似於變形的弧形橋,大賽組希望每個選手都能去挑戰它。
隻是,如果已經挑戰成功了一次,再去滑這個道具顯然就是一種重複的動作,除非有更高難度的技巧,分數隻會比第一次低。
餘樂當然不會再去滑“屋頂”道具。
這一次,他選擇的是一個有一層階梯形狀的平橋。
270°右轉上橋,270°左轉下橋。
【麻花】!
非常的穩,流暢絲滑,無驚無險,輕鬆完成。
旋轉能力無敵了!!
餘樂落地,在他眼前出現的就是2周四米的跳台。
也是這個賽道為數不多的兩個跳台。
但餘樂這次沒有選擇跳台。
他在上一場比賽,已經完成了他能夠做到的最高難度的動作,除非他改變摸板方式,否則分不會更高。
但這顯然不可能。
這個跳台太矮了,他的速度也不快,所以高度會非常有限,他的爆發力再高,也不可能把這個跳台動作拆開來做。
與其做重複的動作,或者冒著可能失敗的風險去做自己能力範圍外的動作,餘樂隻能將目光瞄準兩側的道具。
右側又是一個簡單的梯形平橋,他上一次已經做過了,這一次他彆無選擇,隻能選擇左側的12米長橋。
12米長。
平橋。
冷不丁一看,這應該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具。
隻有外行人會這麼想。
之所以把最簡單的平橋,設計成12米長,難道隻是為了給實力不夠的選手,一個比較簡單的選擇嗎?
當然不是。
橋越長,說明裁判希望你在橋上能夠完成的花樣兒越多。
最差也該有個【橋上跳】的動作吧?
而且這個橋設計成這樣,還有一個明顯的暗示。
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做【大災難】的橋。
【大災難】,選手需要在足夠的速度支撐下,從側麵上橋,並且飛行過最少6米的距離,之後穩穩落在橋上。
非常難。
橋上的腳感不同,更光滑,一旦重心有絲毫的偏斜,這個動作就會失敗。
飛行最少6米啊!
這個距離太依賴選手的判斷力,和尋找重心的能力了。
餘樂在國內的比賽裡做過【大災難】,但這個動作的成功率並不是很高,上次做的時候他落地就發生過失誤,險些騎在橋尾上。
這一次,他也不會更好。
來到奧國後,他一直在適應當地的環境,等接觸到賽道訓練,他又一直在學習U型場地,幾乎沒有練過【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