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之事上,沈寒隻是一個初學者。
自己長這麼大,甚至從來都沒有踏足過軍營。
對於那位先生著作中所寫,到底符不符合實際,沈寒心中是沒底的。
但沈寒單憑分析思慮,還是能看出其中這位先生的軍事造詣極深。
至少能說服自己。
一夜過去。
第二日,沈寒早早的便拿上那冊手稿,前去藏書閣。
手書稿,還是早些歸還的好。
看了看時辰,現在不過剛到辰時。
這個時間點,藏書閣來此看書之人都沒兩個。
沈寒還是往常坐的位置走去,昨日那位先生,竟然早已在此等候。
看著沈寒,今日的他要更和善些。
“怎麼這麼早就來,那本手書稿看完了?”
聞言,沈寒立刻便將手書稿遞還。
“昨夜研讀了一番,隻是學生對兵法的見識著實淺顯,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領悟到其中要義。”
這位中年先生聽到沈寒這麼說,心裡卻並不把這話當真。
他已經看出來了,眼前這個年輕人是那種偏內斂的性子。
分明本事不俗,卻不愛張揚。
說不定早就將自己手書稿中的深意想明白,卻還是這般謙虛。
“有沒有悟透先不論,來看看這則實例,看你能從其中品出什麼端倪來。”
說著,眼前的中年先生便拿出一頁兵解圖。
所謂的兵解圖,有些像是行軍打仗中,寫滿了計劃的行軍地圖。
而中年先生拿出來的這一張兵解圖很大,足有一張桌子那麼大。
記錄是七年前,大魏與齊國之間的交戰。
兵解圖上,詳細寫著這場耗時八個月的戰役。
事過境遷,雙方每一步如何在走,都在兵解圖上標注得清清楚楚。
沈寒見此,沒有推辭拒絕之意,立刻便坐下觀看這張兵解圖。
七年前的這場戰爭,大部分人都聽聞過。
當時的齊國軍,連破十城,一舉從邊疆侵入,距離京城僅兩百裡。
連大魏都城,都麵臨著危機。
而這場戰爭,按照坊間流傳,卻是以個人英雄式的收官,進行了完結。
也就是蘇今雨的大哥,蘇弘義。
帶精兵兩百,攀五座高山,越洶湧長河,奇襲齊國都城。
在都城馬場捆了齊國的三位皇子,全部帶回了大魏。
三位質子從此留在了大魏,魏齊之間的這場仗,也就此結束。
民間評價這場交戰,對於齊國的那位將軍趙恒,都是極儘嘲諷之語。
可不隻是魏國人嘲諷,連齊國人對趙恒的評價也極差。
說他顧頭不顧腚,隻顧著攻城略地,連國都被短兵奇襲都不知道。
一些傳言中還說,原本這場交戰齊國是必勝的。
而且還應該是大勝,隻要推進一步,穩一步便可。
但趙恒卻偏要選擇突襲,進攻。
世人還給起了一個偏號,善言將軍。
其意,就是譏諷趙恒,說他提及行兵打仗,倒是能言善辯。
但真正帶兵上了戰場,卻是昏招儘出。
這些事情,沈寒其實也聽過,還從一些典籍上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