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1 / 2)

無論怎樣文治武功的帝王,都免不了身後被臣子評頭論足的命運。

先帝大行,群臣扶太子於太和殿正位,為嗣天子,預備擇日舉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但在嗣天子正式登基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為大行天子擬訂加廟號,擬訂諡號。

自魏晉以來,帝王的廟號就不以功績論了。

所以,廟號沒有什麼好爭執的。

大行是大晉的第四任帝王。

太-祖鼎定天下,太-宗肅清寰宇,高宗平定邊患。

大行天子也是一代明君,廟號自然要撿好的用。

齊晟親自選了宣宗。

按照這個排法,齊晟已經能夠料到等自己百年之後,廟號是什麼了。

但此時此刻,他卻沒有心思再想彆的了。

因為,接下來要定的,是真正能對一個帝王蓋棺定論的諡號。

在對於帝王的諡號上,大臣們普遍都是采取壓製的態度的。

特彆是在君權日盛,臣權被限製得越來越多的大晉,無論這個帝王生前的功績有多麼偉大,臣子對他,都是有一股難以言說的怨氣的。

其實,關於這方麵,翻翻史書就能察覺。

曆史上被大臣交口稱讚的帝王都是什麼樣的?

宋仁宗,明孝宗,這兩位都是個中代表。

而這兩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性子寬和,很寬和,出了名的寬和。

宋仁宗是臣子吐沫星子噴到臉上,他都能順手一抹不當一回事的主;明孝宗更是對迫害過他的萬貴妃一家子從無苛待。

這倒不是說他們這樣做不對,隻是換一個一般人,真的沒這種胸襟和忍功。

而寬和的君主,對臣子的容忍度極高,也就更符合臣子心目中完美君主的樣板。

——垂拱而治。

大行天子是個誰都不能否認的明君,但朝臣們的理想模板,何止差了十萬八千裡?

所以,一群天官堂官討論了半天,給出的幾個諡號,最好的竟然是個“戴”字。

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

這也算是個美諡了,但卻近似於平諡,齊晟如何能滿意?

他冷著臉坐在冷冰冰的龍椅上,耐著性子聽了半天,卻隻給了這麼個結果,他能滿意才怪呢。

雖然他心裡明白,大行天子雖然殫精竭慮,堪稱一代明君,但卻並沒有類似於開疆拓土、改善良種以餉天下的大功績。

可是,這麼多年,大行天子所有的努力他都看在眼裡,也比所有人都明白,大行天子為了這個天下,對自己的本性壓抑得有多深。

如若不然,以他那麼以自我為中心的性子,哪裡會聽得進彆人的諫言?

因而,等朝臣們討論出了結果,寫在紙上請他決斷的時候,齊晟隻略掃了一眼,便冷笑道:“諸君對大行天子,何其苛刻也!”

眾人麵麵相覷,知道嗣天子這是對他們給大行天子的蓋棺定論不滿意。

禮部尚書百裡奇出列奏道:“陛下,大行天子雖勤政愛民,但在位期間,卻並無突出功績。戴字已是極好,臣等又豈敢抹殺大行天子的功績?”

齊晟據理力爭:“皇考在位期間,我大晉鋼鐵冶煉技術突飛猛進,成立火器司,改良了火炮,這難道不算功績?還有,原本瓦剌於摩根皆為我大晉心腹之患,皇考運籌帷幄,兵不血刃,便將此患解除,這難道不算功績?依朕看來,皇考功績卓著,便是論不上一個‘襄’字,但一個‘烈’字,也綽綽有餘了!”

他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讓人聽在耳中,猶如金石相撞,不敢逼視。

眾人啞口無言。

他們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嗣天子說的這些功績,雖然是在大行天子在位期間完成的。但天下誰人不知,這幾年,一直都是太子監國?

所以,這些功績,到底算誰的,都在兩可之間。

他們給大行天子算功績的時候,沒把這些算進去,就是有討好新帝的成分在裡麵的。

畢竟,哪個天子會嫌自己的功績多呢?

隻是……

如今看來,嗣天子是個名副其實地大孝子,甘願把這些功績全都堆到自己老爹頭上,倒是讓他們裡外不是人了。

這還讓他們怎麼說嘛?

不過,嗣天子仁孝,乃是大大的美德。能輔佐這樣的天子,也是臣子的福分了。

這也是眾人不再爭辯的緣由之一。

見他們都不說話,齊晟直接拍板:”既然‘襄’字過譽,那就定‘烈’字吧。宣宗烈皇帝。”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聖功廣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業成無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業有光曰烈;剛正曰烈;宏濟生民曰烈;莊以臨下曰烈。

這個烈字,實在是一個褒揚性極高的諡號了。

群臣縱然覺得過譽,但見嗣天子堅持,也隻得應聲道:“陛下聖明,臣等奉詔。”

這件事議定了之後,才輪服喪守製的事。

守在一旁的張起麟和王進寶趕緊拿來了素服,給齊晟換上,群臣也都趕緊回家換上服,叫家裡有誥命在身的女眷準備著入宮哭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