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雖然胤禛對自己的新理想一直守口如瓶, 迄今為止也沒向多少人透露。但無妨,莊親王與他搭檔多年,可向著他。
為他請功的事兒, 那都不帶隔夜的。
隻是,那信雖通篇都是百姓對皇上的讚美, 可未免太肉麻了些。希望皇上瞧著, 不會覺得過於諂媚,更不會眼睛疼吧!
事實證明,康熙不但不煩,還很興奮。
這字裡行間,所代表的都是民意啊,都是來自於百姓的肯定。
肉麻?
可能悉數誇張,是老四在諂媚?
不不不,老四是個實誠孩子,再不會捏造情由誆騙君父。而且, 還有老九呐!那倆小子幼年的那點齟齬, 在他麵前還能勉強保持個兄友弟恭。
離了他麵兒, 嘖, 那隻能說相看相厭。老九對皇位從未有任何想法,無欲之下,自然就特彆剛, 絕不會被輕易收買的。
前腳接到老四的折子, 後腳老九的也來。
兩人雖措辭不同, 側重點也不一樣。
但老四確實雷厲風行,鐵麵無私。但凡觸碰國法,貪汙瀆職的官員,就彆想在他那裡有半點情麵。直接按著大清律, 該抓的抓、該抄家的抄家,沒有半點情麵可講。
抓完之後,直接押上囚車,送回京城來。連著他們的罪證、貪腐銀兩等,悉數送到,就等著他這個皇父聖裁。隨信而來的,還有他的一些安排與建議。
時隔多年,四兒子依然那麼風風火火。
隻是……
水至清則無魚,他這也未免太剛直容不得沙子。按著這個力度,江南官場怕是無人生還。康熙皺眉,又拿起那封記載著百姓如何反應、如何感激的長信。
果然煩心的事情太多,還是來自於百姓的心悅臣服、真心感激才能更讓帝王快樂。
江南。
胤禛剛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待回房略微洗漱,開始新一輪征伐。隔壁房門便豁然打開,某個他最討厭的弟弟便一個白眼瞟過來:“嘖,爺當是誰,這不就是威震江南的抄家王嗎?才到江南幾日,就已經整整抄了二十家。這手段,這利落,可一點都不庸啊!”
嗯。
胤禛點頭:“是嗎?多謝九弟讚許,為兄一定再接再厲。儘快將這些貪官汙吏悉數繩之以法,還百姓一片朗朗晴空。”
胤禟:???
就有點懷疑,這人不但瞎了,還選擇性耳聾了。
不然這麼明顯的陰陽怪氣,他怎麼還就能麵不改色地都當成誇獎聽了呢?
但不管是他是真瞎還是裝瞎,作為一條藤上的螞蚱,胤禟就必須提醒他。皇阿瑪年事一年比一年高,也越來越注重名聲。
噶禮貪汙那麼多,還攪和進江南科場弊案,皇阿瑪都還有心護著。直到其母叩閽告了禦狀,揭開他真麵目,才算判了死刑。
您這網魚似的,恨不得將江南官場一網打儘。
不僅這邊人人自危,個個視你為寇仇,也有礙皇阿瑪的賢名啊!
萬一……
那句他老人家仁字上頭,你這邊抓他那邊放,毀的可是整個大清朝形象死死卡在嗓子眼,半點沒有說出來。
隻道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當官的,哪有不貪?
前朝律法對貪汙處罰甚嚴,最高剝皮楦草。可能又怎麼樣?不照樣養出了嚴嵩麼!過度嚴厲,難為的隻是你自己跟江南百姓雲雲。
也是特彆語重心長了。
胤禟發誓,他這輩子就從沒跟老四說過這麼多話。
結果呢?
人家隻是不置可否地哦了一聲,那叫一個疏離又淡漠。氣得胤禟握拳,非要趁著如此良辰如此月好好跟四哥切磋切磋。
就算後頭不懈練習,差了那麼點子天賦的胤禛也不是老九的對手。
貿然對戰,隻有被切被搓的份兒。
胤禛秉持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趕緊舉手叫停。說自己沒有藐視九弟意見的意思,隻是想法上還有些不成熟,不知道從何說起罷了。
自打上了皇阿瑪的套兒,萬裡迢迢跟這家夥來了江南。
作為副手,老九能不能如願立功,逍遙自在的去當一個皇子商人,很大程度就取決於這個冷臉討厭四的表現。
聽他這麼說,那還能不趕緊把說出來,爺幫你參詳參詳,到底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的態度表出來?
胤禛:……
雖有些不願,但確實如他所說。
兩人同受皇命,原就應該互通有無,攜手並進。否則就算此次他任務完成的再如何圓滿,在皇阿瑪眼裡,也注定還有缺憾。
生母說的對。
當皇帝的,不管自己踏著怎樣的屍山血海才順利登基。到了晚年之後,也還是希望兒子們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希望繼位之君既賢且孝,與兄弟手足情深,對阿瑪言聽計從……
這樣才好不搶班奪權,也能在皇父走了之後,善待其餘兄弟姐妹。
想到這一層後,胤禛緊皺的眉都鬆了鬆。
難得對胤禟做了個請的手勢。
兩人入內,分賓主坐定之後。胤禛才淺說了下自己的想法,與對善後事宜的建議。
嚴法度,優俸祿。
兩條腿走路,嘗試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雖然隻是個小小的想法,還未想到切實可行的方案。但那厚如山積、密密麻麻的筆記,也足夠讓胤禟瞠目了。
這,才這麼些時日,老四就已經準備了這麼多麼?
胤禟悚然一驚,趕緊也跟著努力起來。
短短不到個月時間,哥倆就在江南各省辦了不少實事兒。過篩子似的,把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員幾乎篩了個遍。
膽大包天,插手鹽政,充當鹽耗子們保護傘的。
肆意妄為,收受賄賂,魚肉鄉裡的。
屍位素餐,如泥塑木雕般,雖未同流合汙卻也瞧不見民生疾苦、未能儘心為朝廷辦事的。
該抓的抓,該擼的擼。
整個江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排隊送禮,排著隊的被訓斥、甚至被參之後。一個個的終於老實下來,開始往本職工作上使勁兒。兢兢業業辦差,認認真真斷案。
不受賄,不看情麵,一切用大清律說話。
風聞這事兒的百姓齊齊震驚:還能有這好事兒?彆不是做給雍親王看的吧?
但不管怎麼說,隻要雍親王和九貝子還在江南,那些官員們,就算裝,也得裝出個清正廉明來。
如此,豈不是百姓們申冤的大好時機?
有心思活絡,又冤屈許久的百姓奓著膽子敲響了衙門前麵的堂鼓,為自己鳴冤。
得到妥善解決之後,更多的百姓瞧見希望。
通通通,砰砰砰。
很長一段時間,江南各地衙門口的堂鼓跟雍親王下榻之處的燈一樣,等閒都不帶熄滅的。
告狀之人絡繹不絕。
各府官員叫苦不迭,偏又不敢有絲毫怠慢。有雍親王跟九貝勒這兩尊大佛壓著,就算再小的案情,他們都不敢敷衍了事。
而是詳細查明,依律審判。
沒有半點偏頗。
久而久之,不但兩位阿哥聲名鵲起,剩下的江南官員們也都跟著落了個好名聲。
當然收獲最大的,還得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