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全權監國 淑寧跟虎威雙雙錯愕,覺得這……(1 / 2)

我的外甥是雍正 滿汀洲 11621 字 6個月前

因著內心的感動與實際身體狀況不允許再行操勞, 康熙回京之後就又下令讓禮部尚書準備登基大典,要把皇位傳給四阿哥。

四阿哥極力反對,當著文武大臣們哭出聲:“兒子求皇阿瑪莫再出此言, 兒子如今隻盼著皇阿瑪在太醫治療下,早日恢複康健,再無心其他。再者說, 哪有皇阿瑪健在,卻要兒子登基的道理?萬一有何不妥,衝撞了皇阿瑪可如何是好?”

康熙皺眉,表示自己如今這身體,若想好生將養, 就得卸下皇位的重擔。

你小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必能克繼大統, 是朕心中最好的繼位人選。為佐證自己的話,康熙還使人拿出了早就封存好的遺詔,當眾宣讀了一遍。

明確那上頭,早早就寫了雍親王胤禛的名字。

去年太後病重之前,他就已經觀察遍了所有的皇子。發現唯四阿哥兢兢業業、踏實肯乾, 將大清的榮辱興衰掛在心頭上。自打當差以來, 屢立功勞,諸部皆稱之為能。他還上孝敬父母,下友愛手足,教導子女上也殊為出色……

真·從腦瓜頂誇到腳跟底下。

特彆完美地呈現了康熙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性格特點。

直讓其餘皇子羨慕嫉妒恨,也讓大臣們有種果然如此的蒼涼。到底,他們還是逃不過一個嚴厲到急眼就抄家的新皇啊!日後怕是都要夾著尾巴做人, 再不複這幾年的輕鬆恣肆咯。

是的。

康熙晚年雖然黨爭不斷,常有人朝為天子寵臣,暮淪落成階下囚。

但因其看重一個仁字,非怒極不牽扯人命。這幾年也略有倦怠,不十分勤政。若不涉及黨爭,大臣們還是比較滋潤的。

且不想換個勤奮又嚴厲的呢。

胤禛有些靦腆地拭了拭淚,恭恭敬敬磕頭,謝過皇阿瑪肯定。也表示再沒有什麼,能比龍體安康更重要。但登基傳位萬萬不可,他這個當兒子的,可以如前次那樣與諸位兄弟們協理政務,等皇阿瑪康複了再還政。

不管康熙怎麼說,他都這麼堅持著。

隻願意協理,不肯越俎代庖。

最後康熙也隻能暫時按下這個想法,先以調養身體為要,將所有政務都扔給了胤禛。

至於其餘皇子協理?

唔,康熙沒說,說了,其餘皇子們怕也不敢。

如今可不是以前,皇阿瑪對太子起了嫌隙,其餘人等瞧著有機可乘時。也不是太子兩立兩廢後,東宮空虛,所有皇子阿哥都有了機會,拚命表現自己時。

現在皇阿瑪又是傳旨、又是口諭的,想讓老四接過這個重擔,老四都以孝道故堅定卻之。

越這樣,皇阿瑪心裡對他的認可越足,朝臣們對他的評價也就越高。

老四繼位,已經成了早晚的問題。

宛若板上釘釘。

塵埃基本落定的前提下,他們是瘋了、對這個人間厭倦極了,才會跑去跟準新君討嫌。

於是乎,胤禛就變得格外忙碌起來。

每日裡處理如山如海的奏折之餘,還得一日至少三次地往昭仁殿請安。幫自家皇阿瑪檢視方藥,伺候他湯藥。

短短月餘,人就消瘦了不少。

但他始終無怨無悔,隻看著略微好轉些的康熙露出欣慰笑容。

康熙感動之餘,自然也少不了頻頻誇讚。千言萬語,都凝聚成一句老四是個好的。

原本,德妃還有些懊惱好大兒這連番抗旨,不肯遵旨而行。見了康熙如此,方知胤禛是個能隱忍又足夠聰明的。

並再次感歎傻人有傻福。

還好十四是個有自知之明的,當年被自己那般慫恿,也始終未肯點頭參與到奪嫡之爭。否則的話,她們娘倆加在一起,怕都不是老四幾合之敵。

又一次被皇上稱讚生了兩個好兒子後,德妃歡喜之餘,還忍不住對小兒子耳提麵命:“現在你四哥忙碌不休,你這當弟弟的,好歹多替他分擔些。彆整天不言不語,好像事不關己似的。”

要知道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啊!

你們哥倆原本就不怎麼和睦,全靠那個誤打誤撞的相救之恩與雕玉佩還情才略微親近了些。結果老娘這心才剛剛放下,你小子怎麼不趁熱打鐵,還退回到原位了?

再這麼下去,莫說比不上虎威了,連十三都要後來居上。

十四:???

十三哥打小就愛跟在四哥屁股後頭,額娘您忘了麼?四哥被皇阿瑪賜銀子,都得給十三哥送去一半兒。逢年過節,雍親王府總免不了大車小輛地往十三阿哥府送東西。

那滿滿登登的,都是四哥對十三哥的心意。曾幾何時,讓他表麵不屑,內心深深嫉妒。

至於現在?

十四有些悶悶地開口:“我又不是那些個阿諛奉承之輩,瞧著四哥要起來了就巴巴湊過去!我操持好自己那一堆一塊兒,為他省心便就罷了。剩下的……皇阿瑪雖欲傳位,但畢竟還未傳。”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四哥身邊可不宜圍著太多人,免得讓皇阿瑪心生忌憚。您隻瞧著兒子不努力,沒見虎威表哥、虎頭表哥、三胞胎等,都在除非必要之外跟四哥保持距離?十三哥幫忙,那是人家真能幫得上……”

滔滔不絕,入情入理一席話。

不但德妃愕然,連早就被她安排在內室的胤禛都有些意外。再想不到,十四瞧著年輕氣盛好像不大聰明的樣子,實際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呢。

這故意疏離之外,還有良苦用心。

胤禛勾唇,臭弟弟雖然長大得晚了些,但終究是長大了啊。

真好。

時光就在胤禛協理政務,康熙專心養病之間悄然流逝,轉眼就是五十八年春。

經過小半年的恢複,康熙嘴不歪了,眼不斜了。說話也不再含含糊糊,精神大勝以往。隻是右半邊身子依舊不大爽利,右手使不得半點勁兒,右腿也依舊走不得幾步路。

離再度臨朝還頗有些距離,但胤禛覺得他多少能經手些個政務了。

比如去年虎威大捷,立下不世之功。偏率軍回來沒多久就被拉去巡幸塞外,不幾日趕上皇上重病。這相關獎賞、封爵等事,可不就一直延宕至今?

胤禛捧著尺餘高的折子,對正跟阿靈阿下棋的康熙笑:“底下陣亡兵卒撫恤、低階有功兵丁獎賞等,兒子都已經按規矩一五一十地落實好了。保管不會讓那些個曾為咱們大清抵禦外敵、開疆拓土而流血犧牲的兵士。但幾名主要將帥、相關有功之臣該如何封賞,卻不免要問過皇阿瑪意思了。”

說句實的,康熙八歲登基,奮勉到看書看得累吐血。

十四歲親政後,更自覺沒有一日懈怠過。大到八旗生計、河道漕運,小到普普通通的請安折子、賀折等,都必仔細看過,認真回複。這些年批閱過的奏折加起來,怕不是要塞滿整個皇宮。

記事兒到現在,竟隻有這幾個月的養病生涯最為悠遊。

大事小情有胤禛處理著,身邊有孝子賢孫們輪流探視著。大小愛妃們一日三餐地換著法兒晉羹湯,心腹臣子們三不五時地過來請安。

再不用打開一本折子說要給他獻特產芒果,他說知道了。二度那家夥又說要給他獻芒果,明確說了不大喜歡吃,下回彆送。結果那廝消停了一年,又上折子要給他獻芒果。軸到不行,還不好過度申斥,隻把自己氣樂。

什麼旱啊,澇啊,有沒有生蟲,又如何賑濟的……

統統交給胤禛去操心,他隻在孩子有迷茫不解的時候,略加指導便是。

然後就能看到他那一日千裡般的進境。

擱在以前,康熙保準萬般防備,甚至出手打壓。絕不肯讓他太過冒頭,以至於影響了皇父權威。甚至再來一次公推太子,再被所有朝臣們逼著認下這個能力卓絕的繼任者。

但是,經曆過胤禛兩度拒絕,隻一心一意孝順照顧他這個老阿瑪後。康熙是懷疑誰,都不可能懷疑自家四兒子。

隻有滿腔驕傲,看著他的眼神都格外欣賞。

可這回,小子不但問他虎威幾個該如何獎賞,還給他老子抱來了這麼厚一遝子折子?

已經悠閒了數月的康熙有些排斥,並不如何想回到以往那日不出便起床上朝,日落後還要點燈熬油批折子的生活。

略想了想便道:“這個問題,朕也反複思量過。虎威用了僅僅三年多,就徹底將準噶爾汗國變成曆史,其地並入大清版圖。又在某種程度上說,加深了朝廷對藏地的統治。其功勳之卓著,古今罕有,便是封為王爵都不為過。”

這話一出,胤禛還未等開口,阿大人先跪了:“皇上一片厚愛之心,奴才與奴才犬子自是感激涕零。但依著祖宗規矩,非宗室出身者,最多能封一等公。那小子小小年紀就被您封為冠勇侯,並一路簡拔,加以重用。已經是亙古未有之隆恩,又豈可為他再破規矩,以王爵封之?”

“這例子可不能輕易開,皇上萬萬三思。”

甭管康熙怎麼說虎威有大功於朝廷,彆說區區個郡王,就是親王也不為過。阿靈阿都隻堅持無規矩不成方圓,讓皇上千千萬萬以祖宗規矩為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