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除夕夜(1 / 2)

佟文靜的感冒拖拖拉拉的,總算在除夕夜之前好了。

佟文靜一家在新疆這邊的親戚少,除了父親這邊的,就沒其他親戚了。

因此,每到除夕這一天,除了外嫁的二姑,佟家三房(大伯、佟文靜一家、小叔)的人都會聚在一起跨年。

佟文靜一家除了佟媽,幾個孩子的民族認定的都是錫伯族。但錫伯族不信教,不忌口,過年的習俗也跟漢族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因此佟媽並不受排斥,和妯娌都相處的和和睦睦。

除夕夜那天,佟媽沒有空手去做客,手裡提著節前農場裡宰殺的羊肉上門了。

“弟妹你總算來了啊!”大伯母忙的錯不開手,看到佟媽的身影還不忘打招呼。

佟媽一看妯娌們都在忙著做飯,趕緊洗了手加入其中,半大的孩子都被打發到一邊去了。

佟家三房裡,做飯資曆最深的就是爺爺了,他還記得著許多錫伯族過年的習俗,剩下的人都是半挑子,對於該做什麼菜都沒什麼思緒,也不講究,什麼都做什麼都吃。

爺爺不一樣,他還是有自己堅持的。他出生在20世紀初,光緒帝統治末年,雖然祖輩時家庭就已經沒落,算是最落魄的那一攤老八旗子弟,但他這麼多年依然記著小時候家裡過年的場景。

除夕夜按照爺爺的想法,其他菜的可以隨意做,必須要做的就是“發拉哈俄芬”(錫伯語發音),即漢語裡說的“錫伯大餅”。

錫伯大餅是新疆地區錫伯族的特色麵食,最早可以追溯到1764年錫伯族西遷伊犁地區時,據說當時發酵麵團使用的是一種土堿,烙餅用的是麥秸稈。

現在錫伯大餅的做法也差不多,用特殊的引子和麵,等麵團發酵成功後,擀成薄厚適中的麵餅,在鍋裡烙熟就好了。

大伯家用的是農村的那種大土鍋,人炒菜做飯時都要半彎著身子,爺爺腰不好了,烙餅的任務就交給了大伯母。

大伯母手臂上攤著麵餅,半彎著身子把麵餅放入鍋中,一會兒朝上的麵皮上就冒出許多氣泡,再經過“三翻九轉”,一個熱乎的錫伯大餅就出鍋了。

在擺放錫伯大餅時也有講究,那麵有大氣泡的被稱為“天”,必須朝上,據說這體現了錫伯族樸素的天地觀。

烙完錫伯大餅後,在配上“花花菜”,“韭菜辣子麵”,“燒辣子”等小菜,錫伯大餅就算齊活了。

爺爺除了麵食,其他都不管,隨這些兒媳婦做。

於是最後佟家的年夜飯就成了大雜燴,有川菜,有手抓飯,有薄皮南瓜包子,羊肉湯,有烤包子,米腸子,有錫伯大餅,簡直就是新疆地區民族大融合的典範菜肴。

佟家三房,浩浩蕩蕩地一大堆人,一張桌子實在坐不開,最後按照輩分分為了三桌。

佟文靜遠遠的就聞到了涮羊肉的清香味兒,特彆期待今天的羊肉宴。

新疆的羊肉,跟口裡(新疆人對東部和中部地區的稱呼)的山羊肉不一樣,選用的是“哈薩克大尾羊”,這種羊以肉脂鮮嫩味美、無膻味而著稱。

“大尾羊”是農場裡主要養殖的牲畜,佟媽在農場裡主要工作就是:防治它們染病,排除疫情,增強他們的繁育能力。

羊都是放山裡養的。農場沒有固定的牧區,牧民們會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轉場放牧。每到草場茂盛的季節,就是佟媽最忙的時候,有時候有緊急情況,她就需要騎馬奔赴牧區查看情況。

佟媽雖然不用親自放羊,但也是出了大力的,因此,每到節前農場分羊肉,佟家人總能拿到兩條羊腿肉。

這些新鮮羊肉發揮大作用,手抓飯、羊肉湯、烤包子都離不開它。

佟文靜以前跟朋友一起吃過“簡陽羊肉湯”(四川的),隔著老遠的距離就能聞到羊膻味,吃起來肉質也不夠鮮美;不像新疆的羊肉幾乎沒有膻味,,不需要放許多調味料壓味,隻是簡簡單單放些皮牙子(洋蔥),蔥薑蒜調味即可。

煮好的羊肉湯,保持了羊肉的原滋原味,肉質鮮美、嫩滑,口感極佳。

佟文靜夾起一片羊肉,不禁在心裡大喊:勞道啊,新疆的羊肉果然名不虛傳,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可惜她不是“老餮”,沒有“妙嘴”,說來說去都形容不出羊肉湯的妙處。

吃完羊肉,再舀一碗羊肉湯,撕一片錫伯大餅,放入湯中,就是變相的“羊肉泡饃”了。

不管是那個民族,很少有講究“食不言”的。對於家人來說,飯桌是交流情感的好地方,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家長裡短,都可以拿出來聊。

之前也說過佟文靜一家多是“內秀的”,對於這種聊家常的場合,他們多是附和的份,很少出風頭,誰知道即使你不出風頭,話題也總往他們身上蹭呢?

說話的也不是彆人,正是佟文靜的小嬸子。

她剛三十出頭的樣子,長的很漂亮,帶有一點異域風情,跟小叔的感情非常不錯,說話都帶著一股嬌憨之氣。

“三嫂,上次我給你介紹的人怎麼樣?”

原來蘇主任的小弟是她介紹的啊,佟文靜總算搞清楚前因後果了。

“小嬸子是不知情還是故意的啊?”佟文靜在心裡暗自揣測道。

這段時間佟文靜從大哥那裡套了不少話,才知道那個男人是怎樣的一個爛人。

蘇文明是家裡的老幺,除了蘇主任,還有一個姐姐。他們一家子仗著姐夫(蘇主任老公)革委會主任的身份,經常在農場裡橫行霸道,尤其是蘇文明——她的前妻就是他家暴致死的。

他前妻的父母成分不好,差點被蘇家整倒,為了討好他們,才把女兒嫁給蘇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