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當織女不容易(1 / 2)

這幾日林家莊的工坊熱鬨得不得了,林、陸兩莊收獲的棉花都已經收進了工坊。

陸家莊的百姓,每一戶都分到了賣棉花所得的十二貫錢,高興瘋了。若是這些地拿來種麻,哪能得到如此豐厚的回報啊!

要知道在大唐一年收入十五貫的農家,就基本已經能做到自給自足,也許稍有結餘了。

這十五貫的收入裡既包括田裡的糧食、桑麻,還包括農副產品帶來的所有家庭收入。

而現在光是種棉花,兩莊每戶都能分得十貫錢呐!用這些錢買穀子和布麻,交“租”和“調”綽綽有餘。

除了棉花之外,陸家莊也跟著種了不少番薯的,雖然不會做粉絲,但番薯也是好口糧啊。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林家莊和陸家莊,都可以過個好年,基本的溫飽不會有問題了。

不過陸家莊的那裡的錢都已經分發到戶,但林家莊的錢,林族長卻扣著沒發。

四十二戶人家,一共有五百零四貫錢,這些都投入了工坊,作為原始資金。

林家莊這座工坊屬於族裡的共產,其中林婉婉是絕對的大股東。

之前造工坊的人工和材料錢都是林婉婉出的,這是一筆大投資,總計花了林婉婉一百二十金。

之後請族裡娘子們來上工,工錢也需要林婉婉開支。

因此林婉婉在這座落成後正式命名為林氏工坊裡,占股百分之七十,剩下百分之三十為林氏一族共有。

而這一次賣棉花的錢,就是林氏一族投入工坊的第一筆本錢,用來收購鄮縣其餘鄉村的棉花。

雖然錢沒有分到手,但林家莊的人心還是十分火熱。

一想到村口碎石地上造起來的那一座氣派的工坊及倉庫,居然也有自己家的一份,大家就激動不已。

關於不分錢投入工坊,族裡自然也是有反對之人。隻是他們說了都不算,並不能做任何決定。

這種大方向的事情,全是林族長和各族老、以及選出來的下一代中堅力量們說了算。

現在林家莊的工坊就是分成前後兩部分,前麵的主要由林婉婉挑出來的孫鋤藥、何阿大、林孟博、林孟津、林孟行等五人負責,專門收外麵的棉花。

而工坊的後麵呢,則由林家莊的娘子軍們組成——但凡是願意來的,都可以來學。每人每月還有基本工錢兩百錢,再加上計件獎金和午餐補貼。

今年全林家莊沒有種桑麻,布是不怎麼需要織了。

娘子們每天除了忙著織漁網就是操持家務,勞動強度並不高,因此聽到工坊裡招織女,就沒有不想去的。

除了極少數幾家特彆頑固不化,不願意老婆離開家門乾活的人家,以及年紀大到老眼昏花沒辦法織布的老娘子以外,其餘林家莊十五歲以上的娘子,幾乎都來了林氏工坊乾活。

林婉婉從腳踏式軋棉機開始教起,教大家怎麼方便快捷地從棉花中挑出棉花籽。

這些脫籽後的棉花自然大有用處,可以進一步通過紡紗機紡紗、彈棉、染色、再用織布機織布。

分離出來的棉花籽也不會浪費,一部分入林婉婉的藥庫做中藥,一部分則拿來榨油——但榨油又是個大工程,林婉婉暫時還沒精力搞,先放著。

關於軋棉、彈棉、紡紗,其實林婉婉都不用怎麼手把手地教,隻是為大家示範了幾遍幾樣工具的用法,勤勞又做慣了這種活的大唐農村娘子們便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