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買地新兵(中)(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4652 字 6個月前

為什麼一提到打之江道, 大家就喜笑顏開呢,這自然是因為這批新兵裡,不少就是從之江道過來安家的流民, 他們對於老家的情況心裡是很有數的——買活軍打彆的道, 那還不敢說會不會有傷亡,但打之江道,出現戰鬥減員的可能還是要銳減許多的——之江道,差不多和廣府道一樣,算是已經有一半處在買地規矩之下了吧, 甚至在這些流民啟程來買地之前, 在一些比較偏僻的州縣,處理爭端時,不成文的默契是,縣裡的老爺們,已經要在買活軍的條例和敏朝的法律之間找平衡了!說之江道的百姓,有一半生活在買活軍的規矩裡,那是絲毫都不過分的。

現在, 之江道的流民南下,與其是為了討生活,倒不如說是他們從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意識到了買地遲早要吞並之江道——既然如此,對於有心上進的人家來說,那肯定是趕早不趕晚,先來一步,發展得也要比留在本地的人家好一些啊。

因此,之江道來的流民,早就對買地的情況有所了解, 不像是北方流民,昏頭昏腦,處事謹慎,要來立身一段時間了,才敢相信買地這裡,當兵都是要搶著的,這才讓自己家的兒女去應征,之江道這裡是早打定了主意,甚至在親戚來信的指點下,早就把家裡適合從軍的子女,往那個方向去培養了。如今這批新兵中,有大約十餘人都是這種情況下被挑選入伍的,他們對之江道的情況,如何不了解,對‘打回老家去’的行動,又如何會沒有信心呢?

“儘管放心好了,三個手指拿田螺,手拿把掐的事情!”

這些雖然身高有限,但卻十分精乾,水性也是精熟的兵丁們,便極有把握地對自己的同袍們介紹起來了,“我老家是龍遊的,嗐,那個地方現在都沒有縣令了,城防兵大概三十多個吧,一半是空餉,現在城裡幾乎都沒地主了,遇到有什麼事,各家出人在城門那裡充數!”

“就連賦稅也是如此,縣裡商議出一個數字來,村裡縣裡湊一湊再往上繳納,也不肯繳納了十足的,大概繳個一半便是。現在,城裡的人和往日比也是越來越少,全都來買地了,好多行當都無人做!也就是和商隊有關的店鋪還有人,村裡鎮裡人要釘個馬掌什麼的,都去衢縣,去著去著,也就成衢縣人了!”

像是這樣的縣城,吞並起來有什麼難處呢?兵員完全流失了——衢縣和龍遊縣也就是一天的路,消息傳達是很豐富的,六姐神威,龍遊縣的百姓也是耳熟能詳,誰願意在六姐大兵壓境的時候,站在對麵的城牆上,去麵對密密麻麻的紅衣小炮?

沒有兵,這就等於是送上門的功勞。哪怕是後續的消化,怎麼想也出不了什麼大事,說實話,整個之江道這裡,沿著衢江、富春江這些河運港口的地方縣府,還沒等買活軍上門了,自己先就差不多消化完了,大地主?早就拆賣了自己的田地,移居到買地這裡來了,大宗族?現在還沒分家的可不多。

來自龍遊縣的小苗,就繪聲繪色地說起了他們縣裡,兩大架勢人家程、邱,是如何明爭暗鬥,爭著分家,爭著找人脈往買地投誠上供,同時備案對方黑曆史的。可以說,各地早就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就連紹興、上虞那些好訟的地方,訟師都開始學習買地的新法令法規,不去鑽研敏律——現在民間有了糾紛,告上衙門的雖然還有,但也有很多人家,在訟師的建議下,自己在民間請中人來,按照買地的律法進行辯論,最後請中人斷案——這個中人,往往就是在買地辦事處的一個特殊人物,他本人對買地的規矩是特彆熟悉的,實際上時而充當的也就是這個法官一般的角色。

“你想呀,這要是按敏地的規矩判了,買活軍要是不認呢?輸家要是記仇,去買地那邊備案呢?都是老幾代的人家了,仔細扒拉總有些不符合規定的事情,就比如說人口買賣好了,大多數人家都是不合規的——用養女的名字收傭,對此人不滿意,轉賣了的話,那就是販賣人口,這在買地的規矩裡也是重罪啊!買地是不許私下買賣人口的,尤其是不許買賣親人,可要這麼說的話,誰又沒做過呢?”

小苗這話一說,大家就立刻能體會到敏地的有產階級,惴惴不安的感覺了,但凡是有點兒錢財的人,在敏朝有三四個傭人也是很常見的,如果是傭人之間的轉賣,因為是通過人牙子,或許還能分辯一二,因為人口買賣在敏朝,如果完全按程序的話,算是合法的——而其餘情況雖然算是非法,但隻有某幾種特定的情形才會受到官府的追究。

比如說,在敏朝,實際上隻有擁有一定品級的人家才能蓄奴,民間蓄奴是非法的,但隻要用了養女養子的名義,官府壓根不會來管。但他們會管掠賣良家子為奴的事情,而在買地這裡,掠賣良家子女當然是非法的,賣自己生的孩子也是非法的。

如此一來,就在民間製造了大批的違法現象,管不管主要看有沒有人專門盯著這件事備案,若是有,那當真是要受罰的,因為買賣人口是重罪,證據證人也很容易尋找齊全——被賣的仆人多數還在本地傭工,對於原主能有什麼好印象?隻要事先說好了,去衙門把案一備,到時候再督促買方衙門辦案,那麼這家人吃官司,甚至被送去礦山,那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