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離開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1 / 2)

正值初冬。

互市過後, 昌平縣縣城中的人仍舊不少。街上來來往往,周律領著蘇音,去她喜歡的鋪子裡買了釵環, 又去了街頭的小攤買了些零嘴。

小販認得他們夫妻, 本想說不用給錢。可是一想縣令大人從來不會占他們的便宜,便想悄悄抹了零頭。不想最後收到的錢隻多不少。

小販收著錢, 百感交集, 一時又問:“大人過些日子是不是就要啟程去饒州了?”

周律笑著說:“確實要走了。”

“饒州路遠, 大人可要收拾好行囊,莫要虧待了自己啊。”

周律微微欠身:“多謝惦記, 行禮大多已準備妥當。”

“大人哪一日走啊?回頭咱們都想送送您, 我家附近幾戶人家聽說您要走,都準備親自送您出縣城。不止咱們那一塊, 我還聽說隔壁幾個村子都想過來瞧瞧您。”

小販一邊整理攤上的東西,一邊跟周律閒聊:“您這一走, 往後還不知道能不能在見您裡麵呢,大夥兒心裡都挺惦記的。”

這三年的變化, 他們都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誰對他們好,老百姓心裡最清楚不活了。

周律被他說得窩心,但卻不想眾人相送惹得自己更不想走,隻說:“約莫就在這個月底吧,具體哪一日也未曾定下。”

說完,周律便急忙告彆了小販,轉身去了彆處。

人走後,小販望著這夫妻倆的背影, 暗暗歎氣:“也不知道下一位縣令能不能像這樣……”

但願能學到一半兒吧,反正不能像上一個。上一位,可真是把他們昌平縣折騰得夠嗆。

在街頭逛了一圈,想著這熟悉的街景往後都看不見了,熟悉的人往後也瞧不見了,蘇音越看越覺得失落。

當初她離開京城的時候,尚且沒有這麼多愁思。她對京城觀感平平,除了十二之外也沒有掛念之人,走的時候更沒有什麼拖泥帶水,隻覺得擺脫了往事桎梏。而如今來了昌平縣,一草一木卻皆是回憶……

周律見她興致不高,又帶她去了城外。

他們出門,都不愛去人多的地方,免得被許多人看見,回頭該走不掉了。

周律帶著他娘子去了城外的小山坡。

當初規劃幾個工廠的時候,便是站在這個地方俯瞰縣城,選定地址。如今再來此處,縣城周邊的一切也儘在眼中。

如今的昌平縣,似從前一樣,但又有微妙的不同,煥發著勃勃生機。這股生命力,並不會因為他們的離開而消散。

山腳下,眾人搭起暖棚開始種菜的身影,也儘收眼底。

“今年種菜的人好像少了些。”蘇音道。

周律點了點頭:“若今年再像去年那樣都種上菜的話,回頭該賣不出去。”

前段時間他便讓縣衙的人對外散了些消息,說今年府城那邊要的菜並不太多,各家看著種,也不必要種多少,免得日後賣不出去。其實,程掌櫃那兒要的菜同去年相比隻多不少,但是這種菜的法子卻並非隻有昌平縣的人知道。

周律聽聞,隔壁幾個縣的百姓也在學著種了。這暖棚種菜並不算太難的事,況且昌平縣百姓總有幾個外縣的親眷好友,去年自己掙了錢,今年也想幫襯著親戚一起掙點兒,所以一來二去,這法子便傳播開來了。

倒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這樣一來大家都能賺錢,還能造福於彆地的百姓,隻是昌平縣這邊少賺一點罷了。

周律說:“我們能做的便隻有這些了,即便我們不離開一輩子留在昌平縣,終究也沒有能力讓每一個人衣食無憂、生活富足。許多時候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給他們指一條路,未來如何還得靠他們自己走,咱們也不妨多給點信任與信心。”

周律隻想告訴蘇音,她先前做的已經很好了,昌平縣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未來不會比他們做的差。

也隻有昌平縣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才是真正肩負起他們未來的人。

蘇音靠在周律肩頭,依偎而立,小聲呢喃著:“下一位縣令也會跟夫君一樣,對嗎?”

“會的。”周律篤定。

“那就好。”

幾日功夫,一瞬即過。

李主簿他們知道周縣令這兩日就要離開,整日愁眉苦臉,恨不得日子過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像周縣令這樣的好上峰實在難得,在他手底下做事,甚至壓根不用想太多,隻是按照他的吩咐來就是了,縣令大人天生有種本事,能讓所有的困難迎刃而解,他們隻需跟隨就好。可惜這樣省心的大人,很快就是彆人的了。

李主簿等人在唉聲歎氣當中,迎來了給周律送行的那一日。

馬車都已備好,行李也都裝車,周律所帶東西並不多,將能留下的東西都留在了縣衙裡。

周律隻讓他們在縣衙門前送一送。

他不太習慣儀式十足的分彆。所以提前就囑咐了他們,隻在縣衙這邊送送就夠了,不必太過隆重,惹來百姓的注目。

周律可不想淚灑當場。

鄧氏也在送行的人裡頭,眾人裡頭,蘇音最看重她,像那個鋪子也送給了她,連帶著點心方子也一道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