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結局 每天都在偷偷努力(1 / 2)

吏部不好辦, 因為裡麵的頑固分子實在是太多了,當初那位老尚書還沒有致仕的時候,吏部抱成一團, 誰來了也不好使。可如今那位老尚書走了, 剩下的人零零散散,也不成什麼氣候, 加上周律有手段,再不好辦的人都能辦得差不多了。

他來吏部的一個月,吏部就被折騰了一個月。所有人都被折騰地快要散架了, 他們也想奮起反抗,然而周律臉一拉,不少人便沒這個膽子了。

剩下鐵了心要鬨事兒的, 很快也被逐個擊破。

周律擅長以己之矛, 攻己之盾, 短短一個月時間, 便讓因利聚之的一群人開始互相攻擊對抗了。沒有人反應過來,等他們想明白的時候,內部的矛盾已經愈演愈烈了。

周律隻要在旁邊扇扇風,偶爾把控一下局勢,便能將他們玩弄在股掌之間。

久而久之,眾人未意識到他們鬥不過這位新尚書了。

若能擰成一股繩, 全力對抗, 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可是他們從來都不是多麼團結的, 最後自然也就沒了勝算。

吏部都消停了下來,甚至有些看中了周律的前途,主動投誠了。至於立場之類的, 那算什麼,能有前程重要?

周律也未必信任這些人,但是該用還得用,如今各處考試都得用人,放著他們不用白不用。

周律在吏部混的風生水起,當今也暗暗滿意自己沒有看錯人。

果然將吏部交給子輔是對的,想必要不了多久,吏部便能改頭換麵。

當今甚至想著,若是往後新入朝的官員能夠在吏部培訓一下,得到周律的指點在入朝,會不會更好些?

不是他一時興起,而是周律確實有這樣的能耐。不論是在昌平縣還是在饒州,隻要跟在周律手下做過事兒的人,都磨練出不小的本事,這樣的能人,不管放在哪兒都能給朝廷做出一番成績來。周律既然有這樣的本事,便不能埋沒了,否則也太過可惜。

周律還不知道當今又準備給他找事,不過他也沒閒著就是了。周律近兩日收服吏部之後,又有些不滿足於現狀,決定將科舉考試給搬上戲台前。

如今的吏選,其實隻是選小吏罷了,連官員都算不上,純屬小打小鬨。之前倒是有一次選禦史的考試,如今那批高中的禦史還在大梁各處巡查揪貪官汙吏呢。

不過這選官也就這麼一次,剩下的再沒有了。這樣好的一個頭,可不能就此斷掉。

於是周律在大朝會上建議,以科舉選士,分設兩層考點,底下一層是各州的考點,通過了方可入京考試,若是兩者都通過,便賜於進士出身。

凡高中進士者,可在京城各衙門見習半年,若是合格,隨可後由吏部、三位丞相並聖上一同授官。

如今大梁已經有了選吏的底子在,不管是朝廷還是地方,對於以考試選拔人才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若是早幾年提出這樣的想法興許還是天方夜譚,但是如今各項條件都已滿足,再沒有什麼阻礙了。

若有,也隻是這些上不得台麵的跳梁小醜罷了。

譬如周律提出意見之後,便有人跳出來反對。這些人就像是跳蚤一樣,哪兒都有他們,也是到哪兒都能跳。周律說的是錯的,他們急眼;說對了,他們一樣急眼。

這點周律早就已經有所預料了,一眼看去都是些熟人,一貫跟他不對付的那幾個熟人。

這些人說完之後,還眼神示意其他人抨擊周律。

楊秉璋沒逃掉,他身上的視線最多。大家都開口,就他不開口,多少顯得有些不合群了。再說他們這群人原先就是聽從於楊秉璋的,沒道理現在敵人還沒倒,領頭羊就先倒了。

楊秉璋被他們看的實在沒有辦法,隻好站出列,說了一句不怎麼過心的話:“聖上容稟,微臣也覺得此事不妥,還望聖上三思。”

不妥歸不妥,卻又沒有說怎麼不妥,顯得毫無誠意。但這已經是楊秉璋的極限了,再多他也懶得再開口了。

他從前是跟周律不對付,但是現在他也漸漸地想通了,周律雖然跟他們不是一路人,但確確實實是在替朝廷做好事的。周律能做到的,他們未必能做到。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與他作對,到時候耽誤了事情,反而是大梁的損失。

眾人見他這麼不配合,隻好轉戰其他人。

薑彥舟的父親薑維平也受到了壓力。

他原先也是跟在楊秉璋身後,極力摸黑周律的一份子。但是自從他兒子去了太仆寺發展的有模有樣,且如今眼瞅著跟周律關係越來越近之後,薑維平並不得不替自己兒子考慮考慮了。

所以這回,他愣是忍著沒說話。

大皇子看著朝堂現狀,稀稀拉拉這些人,根本沒有半點用處。他於是也下場,道這法子不合適。

蕭琰見老大都下場了,他自然也要支持一下周律。

有蕭琰開頭,溫肅知等人也儘數出列。

饒州出來的人,如今,在朝中雖然地位不太高,上朝的時候也多站在後排,但是拚人數他們是不害怕的,加上太仆寺,以及同周律較好的那幾人。這在氣勢上便壓倒了世家派。

這正是當今想要看到的。

雖說這回世家收斂了許多,但這已經是個極好的兆頭了。

孰強孰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