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可恨,小子可恨!”
李世民仰天長歎,就連一旁侍候的朝臣也都眼中含淚。
……
貞觀的君臣在天幕下痛惜長歎,天寶的君臣在亭子裡相顧無言。
水幕語畢,在李隆基看死人一般的冷峻目光下,楊國忠從椅子裡緩緩滑落在地。他的嘴巴開開合合,卻擠不出一個字,最後渾身如過電般一顫,褲|襠處頓時傳來騷臭。
李隆基厭惡皺眉,他雖恨楊國忠欺上瞞下,但此刻,他的心思全部落在了那“天寶十二載,關中雨災”上。李隆基終於從歌舞升平中醒來,渾濁的眼眸逐漸閃現清明:
“去!讓戶部尚書和侍郎去書房候著。”
【咳咳,我們回歸正題。若說李林甫為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那楊國忠就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很快就將矛頭對準了他,時不時向玄宗告狀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
【當時安祿山雖已掌握河北全部兵馬,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並沒有這麼急著謀反。史書載,安祿山一直擔心師出無名,本想等玄宗駕崩後再趁機找由頭叛亂,倒是楊國忠為了證實自己的正確,對安祿山步步緊逼。楊國忠一邊向玄宗反複說他壞話,一邊又派人圍捕他身在長安的親信,試圖激怒安祿山,逼其速反。安祿山反後,朝野震驚,唯楊國忠一人麵色得意。】
【安祿山造反後,名將哥舒翰領命鎮守潼關。潼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在哥舒翰的守衛下,叛軍長久不得進。可楊國忠見哥舒翰在潼關遲遲不出,在玄宗身邊反複煽風點火,暗示哥舒翰亦有反跡。哥舒翰被逼無奈隻得出關,由此潼關失守、王師潰敗,戰場形勢急轉而下。】
李隆基深深吸氣,不發一言,隻是拿起桌上茶盞一頓牛飲。
短時間內受到太多刺激,氣血在胸膛裡衝撞,太陽穴鼓鼓跳動,年逾六旬的李隆基頭暈目眩,麵若金紙。
聽完水幕之言,杜甫心頭雖有不滿,但見聖人臉色難看,氣喘籲籲,他終究還是忍不住上前勸慰:“聖人……此事尚未發生,猶有挽回餘地。”
對上杜甫赤誠的眼睛,李隆基艱難點頭。
“朕知道,朕撐得住……朕必須得撐住!”
這邊的李隆基還“撐得住”,那邊的安祿山卻“撐不住”了。安祿山橫眉怒目,喉嚨裡發出野獸般的咆哮。
安祿山原本還有些心虛,但如今他怒火中燒,直接把所有過錯都歸咎於楊國忠,儼然把未來的自己當成了“不堪陷害而被迫起義”的小可憐。
若不是楊國忠,自己不一定……啊呸,是一定不會造反……或者,起碼不會在聖人在位時造反!都是這賊人死死相逼,才讓自己落得如今下場!
安祿山越想越氣,眼見楊國忠近在咫尺,他怒吼一聲,直接翻身來了個“泰山壓頂”,靠著一坨肥膘把他壓進了地上那泡尿漬裡。
“叫你害我!叫你害我!”
安祿山恨不得直接壓斷楊國忠的骨頭,把這靠女人吃飯的老滑頭弄死在原地。儘管手腳不得開脫,安祿山仗著自己兩百多斤的肥肉,竟然直接把楊國忠壓得老臉貼地,不得不在尿臭中狼狽掙紮。
一時場麵混亂,李隆基卻自顧自地埋頭喝茶。
楊貴妃手足無措,她拉不動安祿山,又不能眼睜睜看著乾兒把族兄壓死。思前想後,她最後還是撲到了李隆基膝頭,哀哀垂淚:“聖人,妾身——”
【好了,說完楊國忠,我們就來聊聊“禍國妖妃”楊玉環。】
作者有話要說: 補充:
1、楊釗:楊國忠原名楊釗,直至天寶九載方被賜名“國忠”。
2、綠人者人恒綠之:李隆基與虢國夫人等是否有染,目前文獻不足,尚無定論。除張祜《集靈台·其二》外暫無史料。但本文名為《我用古詩劇透曆史》,以詩歌為重,因此暫取張祜說法,認為二人有染。
——
史料:
1、夢中有孕:《開元天寶遺事·卷二》
楊國忠出使於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晝夢與國忠交,因而有孕,後生男名朏。洎至國忠使歸,其妻具述夢中之事,國忠曰:“此蓋夫妻相念,情感所致。”時人無不譏誚也。
2、安祿山與楊國忠:《舊唐書·列傳》卷五十六
時安祿山恩寵特深,總握兵柄,國忠知其跋扈,終不出其下,將圖之,屢於上前言其悖逆之狀,上不之信。是時,祿山已□□河北,聚幽、並勁騎,陰圖逆節,動未有名,伺上千秋萬歲之後,方圖叛換。及見國忠用事,慮不利於己,祿山遙領內外閒廄使,遂以兵部侍郎吉溫知留後,兼禦史中丞、京畿采訪使,內伺朝廷動靜。國忠使門客蹇昂、何盈求祿山陰事,圍捕其宅,得李超、安岱等,使侍禦史鄭昂縊殺於禦史台。又奏貶吉溫於合浦,以激怒祿山,幸其搖動,內以取信於上,上竟不之悟。由是祿山惶懼,遂舉兵以誅國忠為名。玄宗聞河朔變起,欲以皇太子監國,自欲親征,謀於國忠。國忠大懼,歸謂姊妹曰“我等死在旦夕。今東宮監國,當與娘子等並命矣”姊妹哭訴於貴妃,貴妃銜土請命,其事乃止。 及哥舒翰守潼關,諸將以函關距京師三百裡,利在守險,不利出攻。國忠以翰持兵未決,慮反圖己,欲其速戰,自中督促之。翰不獲已出關,及接戰桃林,王師奔敗,哥舒受擒,敗國喪師,皆國忠之誤惑也。
3、麗人行:《杜詩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