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集句詩】 天長地久有時儘,春宵一刻……(2 / 2)

蘇東坡點點頭。他一邊隨著王安石走向江邊小亭,一邊自信道:“我早有所料。”

王安石瞥了蘇東坡一眼,嘴裡嫌棄,眼中卻滿是笑意和喜愛:“好大的口氣。”

“不過啊,還是比不得王公!”蘇軾話鋒一轉,結結實實地拍了一記馬屁。

兩人不約而同哈哈大笑。

兩人年輕時針尖對麥芒,蘇軾對上當時任職宰相的王安石也是不假辭色,從不肯說半句好聽話。而王安石亦為人正直,平生最恨諂媚小人、素來厭煩吹捧之語。隻是如今,他們做著年輕時絕不會做的事情。一個誇一個笑,兩人好似都平白年輕數歲。

王安石在石凳上坐下,將茶具擺了出來:“既然東坡你這麼說,那我倒要好好聽聽,仙人究竟如何評我。”

天幕沒有辜負兩人期待,月兮的聲音緩緩響起:

【今日,我們就從王安石開始講解集句詩!】

【王安石以集句為詞,開詞中集句的先河。嚴羽《滄浪詩話》:“王荊公集句最長,《胡笳十八拍》渾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陳正敏《遯齋閒覽》則言:“荊公集句詩,雖累數十韻,皆頃刻而就,詞意相屬,如出諸己,他人極力效之,終不及也。”可見王安石集句功力之神、爐火純青。】

【王安石最有名的集句詩當為《題金山》。全詩共有20聯40句,基本為集古人詩句而作,但讀來渾然天成。南宋文學家葉大慶曰:“大慶觀舒王詩集,其集句凡四十餘首,如《題金山》一韻乃四十句,信乎詞意相屬,如出一己。”】

【《題金山》全詩較長,逐句講解實在費力。時間有限,月兮決定另擇一短詩為大家講解,這首詩叫做《老人行》。從題目就能看出,這是王安石晚年之作。熙寧變法失敗後,王安石鬱鬱歸鄉,想起前半生的宦海沉浮,他作下此詩。其中有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當麵輸心背麵笑”,引用的就是詩聖杜甫的句子。】

【所謂“翻手作雲覆手雨”,原處於出自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而“當麵輸心背麵笑”一句,出自杜甫《莫相疑行》:“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麵輸心背麵笑。”】

【兩句連在一起,不僅詞句和諧、同出一人,就連主旨都與杜甫一脈相承,生動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官場現實,也無聲表達了詩人隱退後日薄西山的辛酸無奈。】

“王公……”

蘇軾原本嘴角噙笑,如今那笑意卻逐漸淡去。他望向王安石,細細端詳:老人嘴唇蒼白起皮,胡須也纏成一團。他頭上銀絲沾染著不少灰塵,就連麵上褶皺都暗藏汙垢,看上去就……

“王公,你多久沒洗澡了?”

王安石漲紅了臉,色厲內荏:“我都這個境地了,你不應該出言安慰幾聲?”

“哦,這種詩啊,當官的誰沒寫過幾句呢?”蘇軾一哂,不以為意:“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王公啊,你還是要向我看齊,你看我這不又被貶了麼,照樣來找您小聚呀。”

王安石張了張嘴,有點想反駁,卻又感覺蘇軾說得相當在理。他瞪著蘇軾許久,最後隻得氣鼓鼓地一甩袖子,重新坐了下來。見蘇軾還欲開口調侃,王安石當機立斷抬頭望天:“你彆說話,聽仙人說!”

蘇軾哈哈一笑,依言抬頭。

【雖然王安石是“集句大家”,但他偶爾也會有對不上來的時候。月兮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件王安石的集句趣事。】

【年輕的王安石曾對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為讚賞。讀完全詩,王安石欲罷不能,心癢難耐。就像我們讀完喜歡的故事,也會躍躍欲試想要寫篇同人。王安石就想給《琵琶行》的最末一句“江州司馬青衫濕”找一個對仗的集句聯。】

【但或許是太過喜愛,王安石苦思冥想,卻怎麼也想不到合適的對仗,隻好尋求身邊友人們的幫助。但王安石的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從字句來看,下聯要有地點、身份和形容,如此才能對仗工整。而從句意來看,下聯既要承接《琵琶行》原詩的淒涼悲哀,又要秉承詩作主旨,才能有“物是人非”的共鳴感。】

【眾人都收到了王安石發來的邀請,可惜無人能對。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有一位詩人蔡肇偶然得知,脫口而出就是一句“梨園弟子白發新”,眾人頓時拍案叫絕!】

【這句“梨園弟子白發新”,出自白居易的又一首名作《長恨歌》。以樂天詩對樂天詩,猶如王安石以杜甫對杜甫,屬於集句詩中進階玩法。而且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意境相似,就連原作的有名程度都不相上下,難怪眾口交讚、引以為絕。】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哈哈哈哈哈。”白居易痛飲一杯,麵露喜色。

有什麼能比被天幕點名誇“名作”“有名”更為快樂的嗎?

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

同樣被天幕誇讚的後世才子,偏偏對自己的詩篇情有獨鐘、交口稱讚,乃至於日思夜寐,鼓動眾人給自己續作對仗。被天幕誇讚的後世人誇讚,豈不是更勝一籌?

“唉,這王安石實在不懂低調。”白居易故作為難,湊到黑臉的元稹身邊,對他不停“發牢騷”:“你說他喜歡我詩,那自己想想對仗也就罷了,怎好興師動眾呢?搞得人人都被我這兩詩刁難,倒像成了我的不是了。”

元稹白了白居易一眼,沒好氣道:“你沒聽仙人說,王安石那句‘以杜甫對杜甫’最為出名?要我說啊,他崇仰的是詩聖杜甫。至於你,就是趣事裡順嘴一提的。”

白居易一噎。

“這詩聖歸詩聖,我的《琵琶行》《長恨歌》後世著名,這你總不能否認吧?”

元稹仰頭吃了一口酒,甘釀入喉,卻莫名變得酸澀無比。他沉默著打量得意洋洋的白居易,目光在他身後不遠處那群捂嘴輕笑的歌伎身上一轉而過,放下酒杯,故作不屑:

“才一人對仗。”

“都說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想來這話放到後世集句也是一樣。如今也就王安石一人集你的句子,且再看看吧。”

白居易心中暗笑:微之這話好生無禮。王安石是大家,被大家集句,和被普通才子集句能一樣嗎?要不然當初王之渙怎麼憑借一首《涼州詞》力壓高適、王昌齡二人,還不是因為最後的歌伎最為出色有名麼!

當然,白居易麵上依舊不動聲色。見元稹吃癟鬱悶,他甚至主動地點了點頭,“謙虛”地寬慰道:“微之,你說的在理。我們且再看看,想必後世眼光好的大家也不止王安石一個。”

元稹:……我是這個意思嗎?

但不待兩人再言,天幕又傳來聲音:

【白居易的這兩首詩,《琵琶行》和《長恨歌》不僅火遍後世各朝,而且一直火到今日。這兩首詩入選了語文課本,成為人人必背、卷卷要考的‘默寫噩夢’。不知多少學生曾“拜倒”在兩詩之下,對白居易“日思夜寐”“牽腸掛肚”。】

【除此之外,這兩首詩也受到了眾多‘匿名’和‘佚名’詩人的青睞。大家絞儘腦汁、各顯身手,爭相為其作對集句。雖然今人集句的本事肯定遠遜古人,但勝在腦洞創意,令人莞爾。】

【現在月兮打開彈幕功能,請有才的“詩人們”儘情展示自己的大作吧!】

“哎呀,後人真是抬愛我了。人人必背,還對我牽腸掛肚,這可真讓人受寵若驚。”

白居易“哎呀”“哎呀”個不停,眼睛卻始終睨著黑臉的元稹,在他耳邊喋喋不休:“真是沒想到,大家竟然這麼喜歡這兩首詩。早知如此,我就把它們寫得長一些了,也方便後人尋章摘句、對偶對仗。微之,你說我要不要現在再加幾句?”

元稹深呼吸半天,總算從牙縫裡擠出來三個字:“……隨、便、你!”

“真是期待啊,後世的大家們到底如何給我集句。”白居易期待地抬起頭,恰好看見天幕上的彈幕:

【天長地久有時儘】

【春宵一刻值千金】

元稹:“……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