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執手(2 / 2)

嬌嫩肌膚被厚重的束帶捆綁了一日,勒出數道紅痕,在白皙對玉背上更顯猙獰可怕,需以混合金盞花,薄荷葉粉末的珍珠粉輕敷上一層,方可緩解紅腫。

“所以...因七皇子逃到了江南,陛下最終在鎮北王麵前改了口風,沒敢提起您女兒身之事。可陛下以往不常在外露麵,故而從未惹人生疑,可如今您被架到明麵上,又整日在那些大臣麵前晃悠,奴婢著實憂心...”

蕊伈沒有將話說完,她盯著女子吹彈可破的肌膚和愈發張開的眉眼,將後半截子話咽了下去。

哎...要怪就怪陛下的生母虞美人,為了固寵,將好生生的一個大魏公主蒙塵十餘載。

原來在十八年前,大魏明德皇帝微服下江南時,遇到魏無晏的生母虞氏。

虞氏雖出身商賈,但容貌迤邐,憑著江南女的吳儂軟語,深得明德皇帝喜愛,後在返京時將虞氏帶回宮中,並封其為美人。

隻可惜花無百日紅,尤其是在偌大的後宮裡,明德皇帝又非是專情之人,日久天長,對虞美人的熱乎勁也冷了下來。

虞美人還算爭氣,在明德皇帝寵愛新人時有了身孕,還懷得是雙生子。

待虞美人誕下小皇子和小公主後,又在明德皇帝跟前短暫回春了數月,便再次被湧入後宮的一批鮮嫩嬌花衝散了。

幾年過後,京城爆發了一場瘟疫,疫情傳到宮中,虞美人膝下年僅三歲的九皇子不幸染上瘟疫歿了,虞美人擔心失去皇子的她會從此失去了依仗,神使鬼差下,竟對外謊稱死的是五公主魏清晏。

從此,懵懂無知的魏清晏便頂上了已逝哥哥的名字,在宮裡默默無名活了十四載。

魏無晏攏好衣襟,苦笑道:“事已至此,朕也隻能在鎮北王眼皮底下苟延殘喘了...”

其實在虞美人死後,魏無晏買通好宮裡小內監,準備趁著太子大婚當夜,舉國歡慶之時,神不知鬼不覺溜出宮外。

一個不受寵的皇子突然在宮裡消失,算不上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消息。至於她那位連麵都沒見過幾次的便宜父皇,估摸也不會興師動眾,派人去搜尋她的蹤跡。

隻是沒料到,金人這麼快就攻打到京城,而她貪生怕死的父皇還帶著一眾皇子皇孫逃走了。

得知自己被父皇丟棄在宮中,魏無晏心花怒放,急忙收拾好細軟準備趁亂逃走,卻被蜂擁而至的一群老臣迎上了金鑾殿。

回憶至此,魏無晏仰天長歎。

如今,她也隻能祈禱遠在江南的七皇兄爭氣一點,與陶臨淵這條惡蛟龍打得昏天黑地,不死不休,好容她這隻小泥鰍尋到機會,遁地而逃。

————

相比於大魏新帝寒酸又落魄的登基大典,攝政王的冊封典禮可謂是讓禮部挖空了心思。

含元殿正中央的台基上燃著手臂般粗大的檀香,煙霧繚繞。

禮部不知從哪裡尋來了九隻通體雪白的仙鶴,一早就養在太液池中,配合著鳴鐘擊磬,樂聲悠揚。乍一眼望去,仙氣繚繞,仙獸清鳴,還真像是身處瑤池仙境。

殿內華麗的鎏金龍椅上,端坐著身量清瘦的大魏新帝,冕旒垂下的玉珠遮擋住新帝的表情,也不知親眼目睹這等輝煌氣派的冊封典禮,匆匆登基的新帝內心會作何感想。

魏無晏透過珠簾,望向從氤氳仙氣中走來,拾階而上的攝政王。

男子身姿挺拔偉岸,一襲絳紫窄袖蟒袍,頭戴紫金冠,腰係白玉雲紋帶,勾勒出男子寬肩窄腰。那對深邃鳳眸微微上揚,眸光銳利,不經意間流露出凜然氣息,便給在場眾人一種強烈的壓迫之感。

這種壓迫的感覺,自然也威懾到了龍椅上的小皇帝。

魏無晏急忙從龍椅下跳下來,從詹公公手捧的紫檀木匣中取出冊封詔書和玉璽,親手交給攝政王。

隻是魏無晏頭上戴的冕旒有些寬大,雖然在她尖細的下巴上緊緊扣上係帶,但眼前的白玉珠簾仍舊如漫天而下的冰雹,劈裡啪啦打在她的麵頰上,疼得她不由眯起雙眼。

殿下群臣看得清楚,小皇帝在交出玉璽時,顯然是心不甘情不願,痛苦地閉上了上了雙眼。

哎...攝政王狼子野心,真是昭然若揭啊!縱然少年新帝心有不甘,也架不住大魏江山氣數已儘。

感歎完後,群臣麵含恭謹,匍匐跪地,對金殿上新上任的君臣二人再次行禮叩拜。

按照大魏禮製來說,曆任新帝在登基後,應攜群臣前往祈年殿祭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隻不過新帝登基得匆忙,禮部尚書又慣會阿諛逢迎,便將祭天的重任放在攝政王寬闊的肩頭。

就是不知道祈年殿內陳列的大魏列祖列宗,瞧見登堂而入的攝政王,會不會氣得靈牌亂顫。

待群臣叩拜完畢,君臣二人手牽著手拾階而下,朝鑾駕走去,準備前往祈年殿祭天。

陶臨淵握著軟弱無骨的手掌,忍不住側頭看向身旁贏弱的小皇帝。

少年明眸閃爍,細眉微擰,緊盯著頭上亂晃的珠簾,好似那些擾人的珠簾,比手握他生殺大權的自己更值得擔憂。

掌中小手柔嫩白皙,宛如精雕玉琢的極品羊脂玉,隻想讓人捏在手中,細細把玩,品鑒...

不知不覺中,魏無晏與陶臨淵已走至鑾駕旁。

象征著九五至尊的寬大的鑾駕上,平日裡隻容皇帝一人乘坐。

魏無晏見攝政王緊緊握著自己的手,壓根兒沒有放手的意思,她好奇抬頭,透過重重珠簾迎上男子意味深長的眸光,不由微微一怔。

莫非...攝政王是想和她一起乘坐鑾駕,但礙於百官在前,不好意思開口?

心念如此,魏無晏莞爾一笑,體貼道:

“今個日頭甚毒,攝政王不妨與朕一起乘坐鑾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