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四合一)(2 / 2)

當然——這說的隻是部分選手。

自從亞錦賽的正式隊員被征召進隊之後,像是400米單項這裡,國家隊就對征召進隊的林澤凱進行了一輪高強度的針對性訓練。

這種針對性訓練針對的當然不是彆的方麵,就是針對的林澤凱的節奏控製方麵。

林澤凱也知道自己在速度控製方麵的問題,所以國家隊劉欽龍和裴定山一說要改要加訓,他也是老老實實地點頭同意加訓,可以說是劉欽龍他們說什麼,林澤凱就怎麼做。

隻是這個林澤凱在節奏控製方麵簡直就是max版本的周宇昂,當初周宇昂控製不好自己的200米節奏,但在裴定山的報時器訓練下,也算是逐漸掌握了節奏掌控的技巧,但是這個林澤凱是你能夠看得出他在努力地聽話,可是一旦放他開始訓練實踐,他就撒手沒。

報時器對於林澤凱簡直形同虛設,但你又能夠看得出他在每一次訓練失誤的時候是真的在懊悔。

劉欽龍在盯著林澤凱兩天之後,也不由得頭疼了起來。

他們是打算對劉欽龍同樣運用報時器訓練還有金字塔模式的訓練的,但是這兩個訓練方案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選手至少能

夠控製得住自己的速度。

其實非要說林澤凱完全控製不住自己的速度那也不對,但是他能夠控速的範圍非常有限,例如當裴定山要求林澤凱以30秒的速度來進行200米跑時,多嘗試幾次之後,林澤凱也還是可以控製住自己的節奏的,但問題是,如果林澤凱真的在賽場上拿出30秒跑200米的速度,那就算他能夠成功地控製住自己的節奏,實際上在賽場上卻也沒有應用意義了。

而當裴定山要求林澤凱以29秒、28秒的速度進行自我控製時,這其中的難度就開始呈指數增長,不管是適應節奏的時間還是掌握節奏的時間都越來越長。

不僅如此,哪怕當天、當下掌握了,在第二天林澤凱又會失去對這個時間的熟悉掌握程度,需要進一步重新學習——雖然再次學習掌握的速度較快,但是也無法改變需要重新學習的事實。

因此,到了亞錦賽集訓第五天時,劉欽龍對於讓林澤凱快速掌握金字塔訓練模式這件事已經基本絕望了。

其實說起來,對於林澤凱這樣的選手,訓練起來也不是沒有方法,主要就是需要不斷地鞏固適應,每天重複訓練,讓林澤凱在逐步的訓練中徹底地適應這種節奏,將這種節奏釘死在他的腦海裡。

隻是這種鐵杵磨成針的訓練方式不適合目前的短期集訓。

劉欽龍這會兒都有些後悔了——當然,後悔的不是征召林澤凱進隊,林澤凱這選手是真的很努力,你讓他怎麼訓練他就怎麼訓練,除了節奏掌握這一塊真的趕不上趟之外,彆的方麵林澤凱的訓練那是一點兒折扣都沒有的。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老實非常好的選手,不論是對訓練還是對比賽的態度都是。

劉欽龍後悔的是,沒有在冬訓期間把林澤凱征召進隊訓練,好好訓練調整一下,說不準現在成績可以有一個更大的進步空間。

此時的訓練場上,林澤凱麵對28秒的200米跑要求再次出現了大幅度的失誤,等跑完了之後,這個看起來老實得不行的選手沮喪地回到了教練們的跟前道歉:“對不起,教練,我又搞錯了……”

裴定山擰著眉頭看著手裡記錄的數據,又抬頭看了眼跟前的林澤凱,最後擰了擰眉頭,轉頭忽然對身邊的蘇嶼道:“蘇嶼,你來帶一帶他。”

蘇嶼原本是和林澤凱輪番訓練的,這會兒在聽到裴定山的話之後,他眨了眨眼,立刻就明白了裴定山的意思。

——既然直接聽報時器沒有用,那就用看的試試。

於是,當新一輪的訓練開啟,林澤凱和蘇嶼分彆在第四、第五這兩個道次上做好了訓練準備,林澤凱在第四道上,按照常規200米的比賽位置落後於蘇嶼的起跑位置。

這一回,當劉欽龍下令訓練開始時,林澤凱不需要再理會現場分段報時器的報時提示——裴定山乾脆已經將這個寶石提示給關了。

林澤凱隻需要跟著蘇嶼的節奏在跑!

當訓練開始的那一瞬,劉欽龍心裡還是忍不住地在惴惴不安——這個方式,能行嗎

結果這一回,林澤凱跟著蘇嶼的節奏,居然真的穩穩地跑完了全程!

劉欽龍看了一眼綁在林澤凱身上的報時信號器數據——基本無誤!

“這……!”

劉欽龍是真的被這個結果給驚到了,他以為用分段計時器的方式不行,這種也不可能行,結果沒想到,居然好像真的可以的樣子……?

而且剛剛這一次的訓練,蘇嶼不是按照林澤凱先前28秒200米的節奏跑的,而是在裴定山的示意下,按照26秒的節奏在跑的,但林澤凱跟完全程,沒有任何的問題。

裴定山在看到這個結果後,遠遠地朝著蘇嶼的方向點了點頭,示意蘇嶼可以按照常規的金字塔訓練模式繼續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蘇嶼按照金字塔訓練模式的休息時間休息完畢之後,立刻就開始了新一輪的200米跑,林澤凱也老老實實地跟在蘇嶼的身後依照蘇嶼的速度複刻起了蘇嶼的節奏。

等到林澤凱全程跟著蘇嶼跑完之後,他還一臉懵地問蘇嶼:“小嶼,跑完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蘇嶼看了看林澤凱,點點頭:“跑完了。”

林澤凱有些茫然:“可是28秒的訓練不是應該跑8趟嗎?”

蘇嶼看了林澤凱一眼,再度認真地點頭,應道:“是,28秒的訓練要跑八趟,但我們剛剛進行的是26秒的金字塔模式訓練。”

林澤凱這一瞬間幾乎是瞳孔地震,他剛剛隱隱覺得蘇嶼的跑速好像有點快,到了最後兩趟的時候他完全是咬著牙在跟著蘇嶼的節奏跑,他還覺得自己未免也太廢物了,怎麼才第五、第六趟的折返就累成了這樣?

他差點兒以為自己最後要完不成28秒的八趟折返跑了,結果最後才知道,自己進行的是26秒的金字塔模式訓練。

在得知這個答案之後,林澤凱整個人都茫然了起來——他居然可以跑26秒的了嗎?

想到這一點之後,林澤凱又迅速地扭頭看向了場邊兩個教練的方向,他想向教練確認自己在剛剛的訓練中節奏是否有出錯,結果就聽裴定山道:“很好,26秒的節奏合格,接下來你的全部金字塔模式訓練都要跟著蘇嶼的節奏走,但蘇嶼的訓練難度有可能會更大,你能行嗎?”

林澤凱在恍惚了一會兒之後,很快咬牙點頭道:“能行!教練,我能行!!”

像是生怕自己回答得晚了就會讓裴定山劉欽龍他們改變主意似的。

裴定山在看到林澤凱的回複和態度之後,也點了點頭:“很好,接下來的訓練你就按照剛剛的狀態來,你的天賦不錯,還有足夠的成長空間,接下來,你自己好好把握。”

在聽到裴定山的這一番話後,林澤凱的眼眶瞬間紅了,然後用力地點頭:“好!教練我知道了!謝謝教練!”

這是林澤凱在進入亞錦賽的集訓營之後得到的第一個正麵的肯定和誇獎,在這之前,他一直以為,國家隊的教練都拿他的這個毛病沒辦法,那他的職業生涯是不是也隻能止步於此了?

但現在,他感覺自己好像成功破開了重重陰霾,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困境裡看到了一絲嶄新的希望。

接下來的時間裡,林澤凱在節奏訓練上就一直跟著蘇嶼的訓練進度在進行——雖然這意味著他必須按照蘇嶼的訓練進度走,但他也無怨無悔。

因為如果按照他自己的進度自己訓練,他跑10次未必能夠有一次準確的節奏狀態,但跟著蘇嶼的節奏訓練,雖然對他來說還有點勉強,但是他每一次的訓練都能跟著蘇嶼準確地達成。

成功的次數多了,他自己對於這種速度節奏也漸漸有了一點點屬於自己的領悟。

雖然他在這方麵的領悟力可能有點差,但是他相信,水滴石穿,自己終究有一天可以成功地掌握屬於自己的節奏!

***

賽場旁,劉欽龍看著終於正常進入了訓練節奏的林澤凱,眼中也是萬分的感慨。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林澤凱的訓練居然還能夠通過這種曲折的方式達成。

想到這裡,他感慨道:“怪不得這林澤凱的教練拿他沒有辦法,一般來說運動員對節奏的掌握用分段計時器訓練十有八九都能成,但是林澤凱在這方麵的掌控力實在是太差了一些。”

“他自己訓練領悟的話,光在這上麵消耗的時間就不知道要多少了——而且他頭天訓練第二天還就能忘記,估計到了最後,他教練也放棄了,乾脆轉而開始提升林澤凱的速度耐力,讓他可以在後程階段有更好的發揮。”

“老王……哦,就是林澤凱他的教練,之前跟我感慨過很多回,說這孩子人老實,又喜歡這個項目,唯一的毛病就是節奏掌控和體能分配,偏偏還是400米這個項目的死穴之一。”

“我當初也幫老王一起想過不少的辦法,沒想到最後居然是這樣解決了。”

裴定山點了點頭,解釋道:“有部分人對時間、速度、節奏的認知是非常不敏感的,林澤凱就是這類人群,你要讓他掌握節奏,就要讓他先掌握時間,而在跑動過程中控製時間又是比常規狀態下把握時間更困難的一件事。”

“他在訓練中如果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這些事情,那麼反而會拖累他在其他方麵的訓練進度,而他如果隻是保持一定的節奏訓練量,那麼在每次訓練時,他首先需要逐漸找到感覺,然後反複嘗試——十次訓練中,真正準確、有效的訓練或許不足一次。”

“在這種情況下,訓練難度大、訓練耗時長、訓練成效低,他的教練會選擇放棄對他進行這方麵的訓練也可以理解了。”

“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有蘇嶼在,他隻要跟著蘇嶼的節奏訓練,每一次對於節奏的訓練都是準確有效的,接下來他的節奏掌控必然可以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

劉欽龍在聽到裴定山這麼說之後,也是頻頻點頭,但他很快想到了什麼,問:“小裴教練,你說這個訓練方式,回頭我跟老王說說,讓他在省隊裡也繼續按照這個方案給林澤凱訓練,你看能行嗎?”

裴定山在聽到這個

問題後,搖了搖頭:“我建議不要。”

劉欽龍有些驚訝:“為什麼?”

裴定山道:“蘇嶼的實力比林澤凱強,節奏掌控的能力也近乎完美,林澤凱跟著他的訓練雖然有些勉強,但卻是有效的向上訓練。”

“而回到省隊,林澤凱麵對的選手大概率實力不如他,節奏掌控能力也未知,或許有可能他跟著蘇嶼訓練的這一小段時間找到了一些節奏把握的感覺,在返回省隊的訓練之後,又重新陷入沼澤。”

頓了下,裴定山補充道:“到時候,林澤凱在當前訓練階段所累積的信心,很有可能重新在省隊的訓練內被擊潰,對他的職業生涯或不太友好。”

劉欽龍沒有想到居然會是這樣的結果,但他自己也知道,裴定山說的話沒錯。

而且他也聽懂了裴定山這段話裡的暗示,他於是咬咬牙問:“小裴教練,你的意思是林澤凱的400米還有不小的上漲潛力?”

事實上,這一回之所以會選擇林澤凱作為亞錦賽的400米選手,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態度端正,劉欽龍一直覺得林澤凱的天賦是不如張明亮和李銘洲的,但現在裴定山話裡的意思卻好像不是這樣?

作為國家隊內唯一一個拿到萊爾斯認證的教練,哪怕裴定山年紀輕輕,但也是國家隊短跑組內最有權威的教練之一了。

裴定山也沒有瞞著的意思,他篤定的點頭:“林澤凱在400米這個單項上的綜合天賦,不會比張明亮來得差。”

在聽到裴定山的這句話之後,劉欽龍也乾脆地咬牙點點頭:“行,我知道小裴教練你的意思了,我會去跟隊裡打個報告,以這次的亞錦賽成績為基準,如果林澤凱在這一次亞錦賽的成績上能夠達到一定基準,等亞錦賽後,我就直接讓隊裡把他調動到國家隊來試訓一段時間。”

***

在做下這個決定之後,接下來的時間裡,劉欽龍對於林澤凱的訓練更加關注了起來,好在林澤凱確實是個非常努力的選手,即便劉欽龍沒有給他透露可能會征召他進國家隊的消息,林澤凱對待訓練也始終一絲不苟。

不僅訓練時一絲不苟,每天更是恨不得能夠給蘇嶼幫上點什麼忙——林澤凱心裡清楚,他在剩下的這十天時間裡訓練能夠這麼順利,都是因為他可以跟著蘇嶼的訓練節奏來,因此他總是想多給蘇嶼幫點什麼忙。

不過他們現在是在國家隊受訓,平時的生活飲食方麵都有國家隊的工作人員照顧,所以他抓耳撓腮地想幫忙也不知道能幫上什麼忙,隻能在每天訓練結束之後認認真真地對蘇嶼說’謝謝’。

蘇嶼雖然覺得沒有必要每天道謝,但是他也看出了林澤凱的認真,所以最終也沒有阻止林澤凱道謝的意思。

在亞錦賽的集訓營隻剩下最後幾天的時候,卡塔爾亞錦賽的賽程安排和分組安排也公示出來了。

此次卡塔爾多哈亞錦賽4月20日開始,4月23日結束,總賽程共4天時間,在首個賽程日中將進行100米、400米、800米、10000

米、400米欄等項目的賽事,其中100米單項的預賽在首個賽程日進行,但半決賽和決賽安排在第二個賽程日中。

而400米單項的預賽與半決賽都將在首個賽程日進行,在首個賽程日進行過預賽和半決賽之後,400米的決賽則安排在第二個賽程日的晚間,給400米選手們一個喘息的休息時間。

對於蘇嶼來說,最好的消息則是400米和200米的賽程錯開了,沒有安排在同一個賽程日,但在他跑完400米之後再去衝擊200米的成績,實際上整體壓力也不算小。

比較好的消息或許是男子400米的亞錦賽參賽人數較少,所以總計隻有4個分組,每個分組7名參賽選手,共28人。

屆時男子400米預賽,各組前3名選手直接獲得晉級資格,剩餘選手中排名前4的獲得遞補晉級資格,也就是說,總計28名選手中,將有16人可以獲得晉級半決賽的資格。

這個比例已經相當大了,對於一般400米成績水準還行的國家隊伍,想要晉級半決賽的難度都不算大——但遺憾的是,中國隊的400米整體水準在亞洲國家內都算不上太好的,因此即便是在這樣大比例的晉級機會中,過去中國隊仍舊還是出現過選手無法晉級半決賽的情況。

所幸,按照國家隊教練的說法——這回有蘇嶼在,按照他目前的實力,保一個晉級半決賽的資格還是問題不大的。

真正的晉級壓力其實還是在林澤凱的身上。

雖然林澤凱不知道,但是劉欽龍這裡提報給國家隊的’征召林澤凱選手進入國家隊試訓’的報告中,其中給出的一條標準就是’在亞錦賽中成功獲得晉級半決賽資格’。

因為考慮到不要給林澤凱方麵太多壓力,所以劉欽龍並沒有對林澤凱說這方麵的事情。

倒是隊裡在蘇嶼參與400米和200米這兩個單項的體能分配傾向上出現了一些爭執,劉欽龍方麵希望蘇嶼可以嘗試爭取一下400米的決賽晉級資格,但是鄭勝方麵希望蘇嶼可以留存更多體能來應對200米的決賽,爭取衝刺200米的世錦賽達標線。

兩者在這方麵的爭論最終是以劉欽龍的敗退告終的——沒辦法,畢竟國內400米的情況已經保持了這麼多年了,能不能晉級決賽差彆不大,但200米方麵,蘇嶼是有機會衝擊世錦賽達標線的!

卡塔爾世錦賽和卡塔爾亞錦賽,兩者之間,僅僅一字之差,重要性卻是天差地彆。

***

國家隊的會議結束之後,裴定山向蘇嶼轉述了隊裡的決議,但在轉述完畢之後,他頓了下,道:“這是隊裡的意見,不是我的個人意見。”

聽到裴定山這麼說,蘇嶼抬眼看向了眼前如今已經越發熟悉的裴定山,雖然隱隱已經知道裴定山的意思,但他還是問:“為什麼?”

裴定山看了蘇嶼一眼,雖然知道蘇嶼是在’明知故問’,但他並不介意對蘇嶼重新說一遍自己的想法:“這是你在未來的比賽中所必須麵對的情況。”

蘇嶼在短跑這個項目上的天賦過人,他所身兼的項目不是兩項,而是三項。

雖然現在未必,但是在未來某一天的重要賽場上,蘇嶼很有可能會需要身兼兩項甚至三個單項,並且都需要儘可能地衝刺更好的成績。

現在,在100米和200米這兩個單項上,前麵還有鄭天錫、馮楚明和詹佑銘替蘇嶼’遮風擋雨’,但是這幾個選手中,最年輕的詹佑銘也已經26歲了,馮楚明和鄭天錫的年齡更大。

國內的短跑選手在科學保養的程度上不如海外選手,特彆是鄭天錫、馮楚明他們,在年輕的時候訓練量極大,目前身上都有各自的傷病在身,不說他們,詹佑銘的身上傷病的情況也不輕——上個賽季詹佑銘之所以會在國內先認識蘇嶼,就是因為他在冬訓前的那個賽季受傷了,冬訓期間還留在國內休養,否則冬訓期間他就該飛到國家隊的海外訓練基地受訓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詹佑銘或許勉強還有可能堅持到巴黎奧運周期,但鄭天錫和馮楚明在東京奧運周期之後,大概率就要逐漸準備退役了。

而一旦鄭天錫、馮楚明退役,國內短暫輝煌起來的百米或許就又要回到現役選手無人打開十秒大關的情況下。

到那時,蘇嶼的身上所肩負的就不再隻是現在這樣的200米和400米的擔子,而有可能是完全需要橫跨三個單項,一肩獨挑。

即便葉明浩、周宇昂這些選手都在快速成長,但距離他們能真正成長到分擔壓力,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裴定山並沒有想要讓蘇嶼保持在溫室裡的成長環境。

“你所需要麵臨的挑戰會很多,你可以保有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但你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不會太多。”

“所以對你來說,每一場比賽都會是你積攢經驗的訓練場。”

裴定山看著蘇嶼,平靜道:“我想你明白,你需要更多的磨練,才能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