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霞忍不住支起身子朝旁邊的丈夫看了一眼。
這才將將搬過來,就已經想著在這邊買院子了?
可瞧著丈夫勁頭正足的樣子,她也不好說什麼掃興的話,又躺了回去,道:“行,但你也彆過於著急,咱們慢慢來……”
駱常慶側了側身子,像是知道她心裡不明白的地方,直接說出安慰的話:“我知道你肯定疑惑,覺得家裡有好好的房子不住怎麼跑到這邊來買院子?”他不好說未來拆遷之類的話,隻幫她分析彆的道理,“這邊國營單位多,發展機會也多,像是我賣的水果,如果隻在公社那邊轉,肯定沒有現在的收入。去縣城…縣城就那麼點地方,拐個彎抹個角就能碰上老大家,還不夠瞧著鬨心的,這邊買賣好做,咱們也能落個清淨。”
“如果一切發展順利,咱們索性就直接留在這裡,不回去了。”
原來丈夫是這樣打算的?文霞心裡瞬間敞亮不少,翹起嘴角,笑道:“好,你有主意,聽你的。”
接下來的幾天,文霞經常跟著苗大娘在附近轉悠,把周圍的路線都走熟了,還多少了解了下周圍幾家鄰居的情況,誰家媳婦子脾性好,誰家媳婦子愛占便宜,誰家老婆子不好惹……
駱常慶則趁著文霞不在家的時候憑空掏出幾口大甕來,放西間裡裝糧食,厚厚的石板蓋子往上一壓,扣的嚴嚴實實,彆說老鼠,蚊子都鑽不進去。
還弄了幾口磚紅色的陶麵缸,一口盛白麵,一口盛玉米麵,另外兩口可以放些容易儲存的蔬菜,或者等天氣涼了用來裝蒸好的饅頭,蓋上石板蓋,既能防止老鼠啃咬,取用也十分方便,往旁邊一挪就行。
不然裝在編織袋裡,哪怕放的位置再高,老鼠也能給禍禍掉。
這周末張晴晴沒回來,駱聽雨瞧苗奶奶失神的歎氣,拉著她的手安慰了兩句。
苗繡花搖頭苦笑,摸摸駱聽雨的腦袋:“意料之中,就是你晴晴姐上回走時惦記著再來跟你玩呢。”又問她,“沒人陪你玩你悶不悶呀?”
“我還行。”駱聽雨仰著小臉煞有介事地道,“我整天學習呢,得認字、得算數,奶奶你見過我爸爸給我弄的那塊黑板了嗎?爸爸說等我將來上了學,老師就是在黑板上寫字教學生的……”
苗繡花哈哈地笑,她見過,沒想到小駱同誌對閨女的教育這麼上心,這小九九能認不老少字,會背十幾首唐詩,連加減數都學會了。
有時候從她家門口路過,就能聽見她在天井裡奶聲奶氣地背誦唐詩。小言言在旁邊咿咿呀呀地附和著吆喝,家裡彆提多熱鬨了。
駱聽雨其實不算悶得慌,有奶團子搓著,時不時溜進果園打個逛,她還從老爸的枕頭底下摸出兩本挺破舊的《隋唐演義》和《呼家將》,已經尋空刷完一本,等把另一本也看完,就馬上開啟二刷。
怎麼也比兒童讀物有意思。
況且,老父親還每天支起黑板煞有介事的教她學知識,她也挺配合地擺出一副認真、愛學的勁頭,儘可能多‘學’到幾個新字,提高自己的水平,好有合適的理由讓老爸多買幾本書…兒童讀物。
但這股勁頭沒持續幾天,她就在聽到老父親對她評價的話裡捕捉到了‘小神童’這個詞,大夏天的給她嚇出一身冷汗,趕緊把這股聰明範兒往回收了收。等再次被考校功課時故意讀錯好幾個字,背詩詞的時候也來個崩瓜掉字啥的。
奶寶這個職業真不好當。
屋後頭那塊空地也讓文霞種上了黃瓜、辣椒、冬瓜和萵筍。
冬瓜跟萵筍種子還是常慶拿回來的。
種的數量都不多,夠吃就行。
駱常慶抽空回了趟石安村,沒帶老婆孩子,自己回去的,想看看老娘的事業發展的咋樣,也擔心這一世的軌跡偏的太厲害,再引出彆的啥事,他在這邊連個信都聽不到。
但是到家一看老娘的狀態,就知道白擔心了,但也決定給老娘緊緊弦。
廖春華這幾天確實嘗到了掙錢的甜頭。
她早上起來摘上點新鮮蔬菜,挎著去公社賣,沒想到真能賣出去。
最好的時候一天賺了兩塊二,把個老婆子激動的,一路打著飄走回來的。
雖然不是天天都能賣兩塊多,可基本上每天都能見錢,塊兒八毛、三毛五毛的不都是錢?
關鍵這是她自己掙的錢啊,她一老太太居然能掙錢了,精神麵貌馬上變的不一樣了,走路帶風,說話嗓門都比往常大。
還自己總結出了經驗,菜必須得新鮮,賣的價不能貪高,稍微提個三分五分,下午她得背回不少來。
自己也不再瞎安排,老老實實按照小兒子指點的,比城裡的賣價便宜,菜又新鮮,總能賣出去些。
下午看著菜有點發蔫兒了,她還靈光乍現搞過一次甩賣,比背回來強。
她又沒投本錢,掙的每一分都是利潤,都是她的,捏在手裡都覺得踏實,天天晚上坐天井裡一分一毛的數,數好幾遍。
——這是她親自從彆人手裡掙回來的呀,跟以往的錢不一樣,她的格外新。
但就是有一點,等她嘗到甜頭的時候菜供不上她賣了,常常跑去自留地裡溜達,恨不能瞪啥啥瘋長,好趕緊摘了挎上籃子去賣。
正是癮頭大的時候,廖春華的心態就跟以前不一樣了,她突然看王文山家的不順眼了。
主要是看著王文山家的在她老大家那塊地裡忙活,那是她大兒子的地。
小兒子無償奉獻出了自留地,地裡的菜還是給她種好的,她光等著菜熟摘了出去賣掉換錢就行。
大兒子那邊是不是也得奉獻出來?
正心裡翻騰的時候,她小兒子進門了,廖春華眼睛頓時一亮:“常慶啊,你回來了?”
趕緊起身去給他倒水、去擀麵條,張羅著做飯,還問小孫女跟小孫子咋樣,也順口問了問文霞在津店適不適應。
態度出奇的熱絡。
駱常慶瞧著老娘狀態還行,開始跟她聊賣菜的事,老太太勁頭來了,把她早上幾點摘菜,去公社哪個位置賣,一天賣多少錢,全興致勃勃的講了出來。
駱常慶聽著,又給她傳授了幾句生意經,然後朝她亮出了一張工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