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79(捉蟲)(2 / 2)

文霞也很小心,戴上一副薄手套小心整理。

先對著預留單子把之前顧客預定的緞被麵拿出來碼好,還跟她爹交代清楚,這一批貨不單售,就等著店裡的顧客來取。

哪怕有不要了的,也要按著日期留到最後。

剩下的她整理出一套掛了上去。

真絲披肩也貴,正品比緞被麵價格都高,但花色也是真漂亮。

錯花紋的價格低,跟緞被麵相當。

現在國內很多企業生產的東西都是以創外彙為主,國內銷售也是友誼商店專供。

杭城這家絲織廠的真絲披肩就是。

所以,誰能想到這樣一間街邊小店裡出現了漂亮的真絲披肩?

文霞對新到的羊毛大衣又有了新的搭配方式。

真絲披肩,漂亮的小絲巾。

稍微一點綴,就又不一樣了。

這東西都不用刻意宣傳,進店來的客人瞧著那真絲披肩漂亮,文霞像是介紹普通商品似的隨口提一嘴,那些顧客都覺得自己好像出現幻聽了似的。

幾乎每個人都得反問一遍:“真絲披肩?真是杭城那邊的貨?”

文霞從駱常慶那裡學會了一個詞,矜持地笑道:“對,出口轉內銷的,就這一批,賣完為止。”

至於錯花紋,她也解釋的很清楚,一處小失誤比正品便宜二十塊錢。

常慶還教她賣這批貨一定要單獨記個賬,姓名、購買日期,標注清楚是‘錯花紋’真絲披肩,購買價格,後頭再讓顧客簽個字。

他們有廠裡的條子倒是不怕查,可就怕有生事的顧客給他們找彆的麻煩。

真絲披肩的消息一傳出去,店裡每天的營業額瞬間又開始上漲,從穩定的一千上下,逐漸回升到兩千多、四千多,周日那天還突破了六千。

有好多顧客是從良豐、長烏這幾個區專門坐車過來的。

駱常慶辦完托運,又把杭城附近的幾個市跑了一遍,散了一圈電子表,最後去了海城。

這邊的針織業發達,鞋廠也多。

駱常慶有種老鼠掉進米缸裡的幸福感,他給文霞發了封電報,跟她說自己會在這邊待一陣子,還把住的酒店地址發了過去,有事直接發電報聯係他。

之後就開始沉下心來一邊賣電子表,一邊跑各大國營單位。

有的廠子進貨確實不容易,就跟齊城鞋廠一樣,交了錢排隊等著。

好在駱常慶貨賣的不單一,他不拘泥與任何一種,這時候就是能進到啥貨,隻要有利潤,就賣啥貨。

店裡賣不動他還可以帶到彆的地方賣,隻要方法用對了,推銷手段實誠又漂亮,就不擔心賣不掉。

像是那解放鞋,他去進海鮮的時候就在周邊的集市或者村子裡一吆喝,一聽價格比彆的地方便宜,沒幾天功夫就把果園裡的解放鞋清乾淨了。

便宜的西褲也是,除了留在家裡的,剩下都倒到彆的地方賣掉了。

沒辦法,果園存貨太強大。

而他又有足夠的本錢能進到各式各樣的貨。

忙活了半個多月,跑了好幾個企業,進了一批花色新穎的羊毛衫,男女款都有。

拿到了一批款式、布料、花色跟穗城那邊完全不同的大衣,男款女款都拿了不少。

還從皮件廠弄了一批提包、旅行箱、女士背包。

襯衫、運動褲、睡衣褲、秋衣秋褲、襪子、手套等等也進了一批。

在看到運動褲的時候,駱常慶心頭一動,認真回想了一件大事,默默在心裡捏了個計劃。

鞋子他跑了好幾家皮鞋廠才拿到一批貨,還進了一批網球鞋、旅遊鞋,還有價格便宜的鬆緊布鞋。

還弄了一批假領子。

白天忙,到了晚上回到酒店往果園裡一鑽,開始分批整理。

這時候的駱常慶充滿了乾勁,前世被閨女灌輸的那點跟‘時尚’沾邊的東西全部被他榨了出來。

還有前世同時期他知道的東西,或者說從網上看到的關於一些這時期的描述,那些塵封的記憶也越翻越多。

許是最近腦子用的勤快,他還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都比之前的同時期好。

最明顯的就是記這些貨物,哪款衣服、鞋子,多少錢的進價,準備賺取的利潤要加多少,張口就來。

到了果園裡也不用對著單子分,自己大刀闊斧的挨著劃拉,哪些準備發回齊城賣,哪些留下來等去到一些周邊村子裡碰上大集的時候賣,全部分好。

第二天往回發了一批貨,又去了一家國營單位泡著。

關係得一點點打通,有時候臉皮也得夠厚。

皮鞋齊城沒有嗎?有!

針織廠有嗎?也有!

除了進貨難進價高,他就想跟彆人賣的不一樣。

而且同廠家產品競爭,他還怕遇到膠鞋廠那種情況,賣雙解放鞋就因為便宜五毛錢,還被人找到廠裡去。

他天南海北的弄貨,搭的成本並不高,出來還能賣電子表,瘋賺。

將來不賣電子表了也能倒點彆的東西。

所以駱常慶也願意一趟趟的去廠裡磨進貨。

齊城那邊,文霞的鴨絨服也開張了。

這衣服還就是得氣溫下降的時候才有買賣。

齊城下了場雪,老人孩子就把棉衣棉褲穿上了。

駱聽雨也穿上了新棉衣,棉花是她爸弄來的,除了用搜集的棉花票買了一部分,還在果園裡種了點。

她也是實在閒的沒事乾,又進去一趟,無意中發現的。

其實自從果園裡她這半拉進口被她老父親塞滿海鮮後,駱聽雨就不大樂意進去了。

太熏的慌。

不過還是抽空帶奶團子進去長了長見識,熏了個味兒。

她自己後來又尋個機會進去過,這些‘魚蝦垛’倒成了很好的遮擋物,隻要能耐得住腥味,往後頭一藏誰也看不見。

借著這些遮擋物,她還往裡走了一段,自己這半拉魚蝦蟹啥的被塞的到處都是,另一半拉就是另外的景象,鬱鬱蔥蔥,還有熟悉的果香。

她那次進來就看到了老父親種的棉花。

托運的時候分好幾次捎回來的。

今年家裡所有人的棉衣棉褲就全讓邢愛燕換了新棉花,重新做的。

所以一降溫,家裡不光馬上生起了爐子,她也被姥娘揣進了棉褲棉襖裡頭。

暖和是暖和,就是行動沒那麼方便。

她老父親也不知道給她弄件兒童羽絨服,全是成人的。

倒是文霞和她爹娘一人穿了一件,在胡同裡一亮相,許秀芝幾個就給家裡的男人各要了一件。

文霞硬著頭皮沒讓價,每人多送了一條圍巾、一副手套和一雙襪子。

她不想亂了價,回頭誰說漏了嘴,生彆的事端。

就多搭了點東西。

主要是這些鄰居平日裡也經常幫個忙搭把手啥的,鄰裡關係還不錯。

大家也理解,出去說就是賣價,沒提送東西的事。

同樣,衣服穿在身上就是活廣告。

店裡就一個煤球爐子,算不上多暖和,不過文霞跟她爹穿著羊毛衫、外套一件鴨絨服,下身穿一條薄棉褲,再配上雙皮靴,自己倒是精神又暖和。

進來的人看到他們身上天藍色或者大紅色的鴨絨服不光覺得新穎,拿一件穿在身上試試,不多會兒就暖暖和和的,輕便又好看。

鴨絨服的市場就慢慢打開了。

有不喜歡鴨絨服那種亮亮的麵料,防寒服也不錯,提著有分量,也厚實,價格還比鴨絨服便宜幾塊錢,也陸續開始銷售。

慢慢賣出去十好幾件。

駱常慶在海城這邊待了近一個月,中間就離開七八天又回了趟江城賣電子表。

上回電子表首站離開的有點慌,這次故地重遊也不知道哪裡來了一股子信心,愣是在那邊待了三天,成交量還非常可觀。

之後又轉到寧城待了兩天,最後重新返回海城。

而對海城這邊也是熟到哪個廠子出啥新產品他幾乎能第一時間知道,也能弄到貨。

努力這麼長時間,就是在能進到貨的前提下,還把進價往下磨了一兩塊。

之後心滿意足的離開,重新回了寧城。

寧城周邊好多市級城市還沒跑呢,好多單位也沒去過呢,漏過去多可惜?

落地先發電報保平安,又通了一次電話,問了問家裡和店鋪裡的情況。

駱常慶還跟村裡聯係了一次,跟他老娘通了個電話,表達了一下關心。

上回離開的時候給廖春華留了幾張煤炭票和棉花票,知道她把煤炭買回去了,還自己扯布做了兩身新棉衣裳,就是鞋子褲子賣完了,等著小兒子給她補貨呢。

駱常慶在電話裡道:“過幾天吧,我過幾天回去。”

也得帶老丈人他們回去看看,離開這麼長時間,心裡肯定惦記著家裡。

駱常慶還是覺得人手有些不足。

齊城這邊,大姐文梅和二姐文蘭約伴坐火車過來了。

店開起來的時候文霞就往回發了電報,跟姐姐們說了一聲店鋪地址。

隻是離老家那邊太遠,來一趟不容易,姐姐們家裡老的小的都得照顧,又各自有事忙著,抽不出空,就一直沒來。

她們的想法是,要麼先彆過來,要麼來了就住上個三五天,所以這時間才不好湊合。

文梅跟文蘭兩人也是好不容易把家裡安頓好,這才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上了火車。

文霞正在招呼顧客,店門就被推開了。

她轉頭下意識的招呼,還沒說完眼睛就亮了:“大姐二姐!”

開心地不行。

文喜糧也從旁邊的鞋店裡過來,樂嗬嗬地道:“你倆咋來了呢?”

“不得來看看爹娘,看看妹妹一家子啊!”文梅粗聲大氣地說著。

她平時說話嗓門亮,說完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店裡的顧客。

人家也沒咋關注她,交了錢,拿上衣服就走了。

文霞趕緊來招呼兩位姐姐,旁邊的鞋店又進去顧客了,文喜糧忙過去看著。

沒說兩句話,又有人來,文霞趕緊去忙。

文蘭兩個對店裡的事不熟悉,隻好自己招呼自己,拿個馬紮坐到煤球爐子旁邊烤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