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97(捉蟲微修)(1 / 2)

店裡節後頭天開業,買賣有多差呢?用兩個字就能形容:慘淡!

上午就開了一張,賣了條二十幾塊錢的運動褲。

文霞沒覺得有啥,她在店裡扶著駱言學走路,閨女坐在爐子邊上看書。

但是五個店員有些緊張起來,個個躡手躡腳的,也不敢大喘氣。

丁麗蓮和崔靜早上來的時候還給文霞從家裡帶了吃的,嬉嬉笑笑著互相拜年。

兩人還湊到一起說話,丁麗蓮跟崔靜說她自己家的事。

年前頭一次開工資第二天她下班回到家,發現家分了。

分就分了,她跟爹娘單過還更舒心呢。

她哥難受了好幾天,她嫂子樂出聲的時候都不背人兒了,也不難受了,出來進去的收拾、做飯。

結果到了年根,誰也沒想到丁麗蓮能拿回去那麼多年貨,老板不光給結算了十天的工資,還發了過年紅包,就為了能讓他們過個好年。

那帶魚那麼肥,蝦那麼大,那鹹魚用油一炸,聞著味兒多少是有點上頭,但格外的勾饞蟲,不說吃上一口鹹魚肉了,光用大饅頭蘸點炸魚的油就著都能一頓吃倆。

鹹魚本身就更彆提多下飯了,甭管是配粥還是配饅頭,那個香喲。

她爹就著喝了二兩小酒,完了都意猶未儘的。

她嫂子饞的,對著她哥發脾氣,還偏偏不說,她其實就是想讓丁偉過去跟爹娘要魚和蝦,丁偉不為所動,裝看不懂的,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裡由著她鬨。

最後很冷靜地道:“明天置辦年貨就會買魚。”

又道:“既然分了家,就兩下裡都不惦記。”

“如果你想回娘家我也不攔著,也保證不去接。”

魏琴老實了!

丁麗蓮說得時候特彆解氣。

分了家,她娘這一冬都多長了幾斤肉。

崔靜也跟丁麗蓮說自己家過年期間的事,比如她哪個親戚要給她介紹對象,哪個親戚家今年添了新人巴拉巴拉的。

郭大旺、朱東風和鄭國強三人以前都是戰友,也有說不完的話,除了看著鞋店那間鋪子,兼來回巡邏。

有時候一起去外頭抽煙。

但是等了會兒沒開張,又等了會兒還是沒開張,各人就有些惴惴不安了。

丁麗蓮和崔靜不住的互相對視,說話也不自覺壓低了聲音,最後連話都不說了,生怕文姐不開心。

更多擔心的是,如果店裡生意不好,她們會不會失去這份工作?

三間鋪子就駱言在那嗷嗷叫喚,文霞時不時逗他兩句。

文霞逗著逗著就覺得不大對勁,她站起來直腰,同時看了看店裡,納悶地問:“你們咋沒動靜了?”

瓜子也不磕了,話也不說了,一個個站在那裡愁眉苦臉的。

丁麗蓮和崔靜麵色有些為難,崔靜看著都想哭出來了,她緊張地道:“文姐,咋沒人來呢?”

年前店裡那麼忙,最忙的幾天她晚上回到家胳膊都抬不起來。

結果年後一開業,進來的看的人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落差實在太大了。

文霞愣了下,跟著就笑道:“沒人來你們緊張什麼啊?瞧瞧咱這店空的,人家進來看都沒東西看。”

“再說了,大家年前剛買完,誰年後接著再買啊?”

“甭緊張,要是買賣不好該緊張的也是我,你們不用想這想那的。”

又喊鄭國強:“小鄭,你帶著他倆去市委招待所報桌席,八菜一湯,要帶紅燒肉和肘子的那個標準,連食盒一起拿回來,吃完給他們送回去。”

“新年聚餐,咱們中午聚,晚上就不聚了。”

丁麗蓮跟崔靜兩人這才一掃陰霾,開心地歡呼,店裡的氣氛也重新起來了。

中午吃完飯,文霞讓她們在店裡盯著,自己帶著倆孩子翹班回了家。

第二天又上班的時候才知道,昨天下午又開了兩張,一天總共賣了三件衣服,中午的席錢掙出來了。

與此同時,廖春華也跟著兒子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車。

她頭一回坐火車,緊張的手腳不知道往哪兒放。

一路上光忙著緊張,也沒顧上難受,等下了火車出了火車站的時候才長出了一口氣,跟她小兒子感歎:“常慶啊,我坐過火車了。”

駱常慶笑道:“是,等回去的時候又有能炫耀的了。”

廖春華看著這邊的火車站,遺憾地道:“沒帶著你那相機,要是帶著給我照兩張相,回頭洗出來我放相框裡。”

過年的時候駱常慶讓她坐在院子裡拍了好幾張照片,他還沒送去洗呢。

駱常慶道:“這邊也有照的,我讓人給你拍兩張,回頭洗出來給你。”

找人過來給她拍了兩張照,駱常慶帶著她去坐無軌電車,廖春華覺得自己又長了一點見識。

感覺那電車跑的很穩,還道:“這省城的道瞧著就是不一樣,比村裡土路好。”這無軌電車要是在村裡跑,不得顛散架啊!

駱常慶失笑,哪兒的柏油路也比土路好走。

出發前老太太還不知道小兒子在省城開店的事,她知道小兒子賣豆餅、賣解放鞋,包括後來賣皮鞋、海鮮等等,都是上外頭出攤子賣,也以為文霞跟她一樣推個車出去擺攤呢。

就連院子也認為是租的。

不過來的路上駱常慶就跟她說了。

一聽小兒子居然能在省城買院子,還開了店,老太太頓時一臉榮光,覺得小兒子本事咋那樣大呢?

還納悶:“你在省城都買院子了,家裡咋還非要換大宅子呢?”

“那是根,彆說在省城了,就算有一天我住到京都去,家裡也得有棟像樣的房子啊,根也不能丟。”

廖春華點點頭:“是那個理。”

初一下午老大家回了縣城之後,她去給駱德康拜年,這是沒出五服的哥嫂。

駱德康跟她推心置腹的說了一番話,表揚了她主動把老宅交給駱常慶的事。

雖然賣給小兒子,可也得到了族人的讚揚。

駱常慶握著老宅才握的名正言順,而且人家準備翻修,這是好事兒啊,旺他們這一支的風水。

廖春華越發覺得她這個決定英明神武。

此時聽小兒子說根不能丟,更是滿心感慨。

想先去店裡看看,駱常慶就帶著她中途轉車,去了和平大街。

快走到跟前的時候駱常慶指指那一排房子,道:“那就是,雨言服裝,咱一共租了四間屋,一間大的,兩間次的,還有一間最小的當倉庫。”

“大的賣中高檔服裝,西邊這間是平價店,東邊挨著倉庫的那間是鞋店。”

廖春華就愣愣的望著那排房子瞧,道:“全是咱家的啊?”她還抱著美好願望呢,又問,“這也買下來了?”

駱常慶失笑:“您比我會想,我想買人家也得賣啊!”又道,“租的,這是人家塑料二廠的房子。”

廖春華一聽塑料廠,就忙道:“常慶你認識廠裡的人嗎?從廠裡買塑料布是不是便宜啊?等我走的時候給我割塊塑料布我回去蓋蓋菜地。”

“……等我給你買一塊。”

郭大旺在外頭抽煙,先看見這娘倆,趕緊過來招呼:“駱哥,駱大娘。”

年前跟著駱常慶賣魚的時候見過廖春華,不過那時候忙的腳打後腦勺,沒咋顧上說話,就是打個照麵。

朱東風也是,跟廖春華見過。

“你是小郭來對吧?”

“是啊大娘。”

郭大旺忙去接駱常慶手裡挽著的一個包袱。

文霞從窗戶裡瞧見了,跟駱聽雨道:“九九,你奶奶來了。”

抱著駱言,帶著駱聽雨迎了出去。

“娘,這一路上挺累吧?”

駱聽雨也喊奶奶。

駱言也還記得奶奶,揮著小胳膊跟著姐姐喊人。

“誒誒,不累不累,就是頭回坐火車覺得挺新鮮。”廖春華忙連聲應著,去接駱言,駱言就歪過去讓奶奶抱了。

進了店裡,丁麗蓮和崔靜已經猜到廖春華的身份了,忙喊大娘。

廖春華沒想到屋裡還有店員呢,想想也是,這麼一排店麵,人少了可看不過來。

她也笑一臉褶子,文縐縐的說了句:“你們好!”

店裡東西不多,廖春華想象不出來年前的時候店裡生意有多好,她就是瞧著這鋪子亮堂。

這屋瞧瞧,那屋看看,滿臉掛笑,不住地道:“是真寬敞,這位置也好。”

“這鞋架子是買的還是找人打的?”

“這櫃台不錯,供銷社裡擺的就是這樣的。”

駱常慶就跟他老娘腚後頭不住的給她介紹。

等她看夠了,駱常慶騎上三輪車帶著她和文霞娘仨回了家裡。

路上的時候廖春華才反應過來,一麵被顛的搖來晃去,一麵道:“你們是買了兩輛三輪啊?”

文霞抱著駱言,道:“是啊娘,一輛不夠用。”

廖春華又笑著道:“你也學會開三輪車了?”

“學會了,平時常慶出發,我騎著拉貨啥的方便。”文霞笑道。

廖春華這才覺得小兒子真掙了不少。

她得賣多少茶葉蛋才能撐起這麼大的攤子,三輪車一下買兩輛,還能在省城買上院子啊?

指著茶葉蛋可能得攢幾年,但跟著小兒子賣東西,攢的能興許快點。

廖春華就忍不住拍拍車棚,大喊:“常慶你是明天早上去南方進貨吧?票買好了吧?”多進點給她勻一些啊。

駱常慶明天一早就走,不進貨不行了,沒啥賣的。

到了胡同裡在門口停下,廖春華下來後看著陌生的環境就有點拘謹。

不過胡同裡也沒人,太冷了。

駱常慶上前開了門,讓老娘他們先進去,自己把車騎進去。

廖春華看著這邊的院子,覺得哪兒哪兒都板正,四下裡一打量:“唉喲,這院子真不賴啊,還有南屋呢?”

“還有小壓泵,這院子帶著井啊?”

院子裡的井已經找人弄上壓水泵了,一是使用方便,二是安全,也不用擔心孩子來來回回的跑出意外。

“帶著,還是口甜水井呢。”文霞道,“前頭那房主人家自己打的。”

“這個好,這比轆轤得勁。”廖春華看了看南屋,其中一間裡頭擺著床,應該是常慶他老丈人睡覺的屋。

另一間裡放著些雜物。

飯屋修的也板正,還有口大鍋,灶台也乾淨整潔,在裡頭連洗帶切加炒,啥都能辦了。

文霞會收拾家,飯屋裡頭弄的一點都不亂。

用磚頭砌的櫃子,外頭罩著層簾子,裡頭放的鍋碗瓢盆也不沾灰。

進了屋子,廖春華一眼就看見了那台大彩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