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16(1 / 2)

同仁堂的藥草炮製程序繁多,也嚴格。

每一種藥材該走的步驟是半點馬虎也不會有。

就拿藥酒來說,高達一百多種藥材,每種藥材都有不同的炮製方法。而且挑選藥材也非常挑剔,先不說品質如何,就連產地不對都不會選用,可見工序之繁瑣。

至於其他的藥丸步驟同樣都簡單不了,是駱常慶想的過於簡單了。

他那兩支人參剛經過品質考驗,老中醫才處理好,正在為其搭配合適的藥材準備做藥丸呢。

四五十斤種植參,加兩棵所謂的野人參吧。

雖然他留了胡子,但藥店裡的人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他來了。

“喲,這不是那位從三省往京城倒賣人參的新東人嘛?”老中醫的打趣倒是沒陰陽怪氣,就是挺繞。

他嗬嗬笑著上下打量著駱常慶:“這風塵仆仆的,弄到好東西了?”

現在改革開放了,國家鼓勵個體戶發展創業,個人倒買倒賣的也多了,比以前更明朗化。

但其實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說合法也合法,說不合法也不合法。

沒人追究,他就合法;一旦有人舉報,被聯防隊的人抓著,一頂帽子扣下來你也是百口莫辯。

當然,他們不管這些,倒賣的人送貨上門給他們省了不少事。

駱常慶麵對這老中醫還是有點發毛,要不說人不能做虧心事呢?心裡有鬼就是理不直氣不壯,他沒提那兩支參,隻把編織袋往地上一放,道:“找那邊的參農又收了一批,你們這兒還要不要?”

一回生二回熟,混熟了看看能不能多弄點藥酒回去囤著。

店裡的工作人員過來驗貨稱重,上回那個給他搬藥酒的人還問他:“這回還是換藥酒啊?”

儘管上回駱常慶找的借口是幫著鄰居帶,但大家已經默認了他是倒藥的。

老中醫對種植參興趣不大,透過老花鏡瞥了一眼,聽店裡的小大夫問,也看向駱常慶,笑道:“你倒是挺識貨,不過倒藥酒不如倒人參掙的多吧?”

駱常慶看出來他們可能誤會了,但誤會就誤會吧,他要是說自己準備囤著喝一輩子那更離譜,就不好意思地笑道:“這不是想著不能空著手回去麼!”

又道:“我收人參各個村裡轉,挺多位置很偏的地方買東西確實不咋方便。”

老中醫點點頭,很正色地道:“這藥酒喝了強筋壯骨,對風寒風濕、跌打損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你走村串戶,確實能給不少人提供方便。藥酒帶點就帶點,但是藥不能隨便吃,你不是醫生,這藥不能當商品來賣。”

駱常慶聽的神清氣爽,也就是說藥酒這條路應該打通,趕緊道:“大夫您放心,我絕對沒倒藥,上回那藥除了給自家人備著,其他真是幫鄰居捎的,大家離的遠,要說專門跑到京城來買盒藥也不現實,很多人他也沒這個經濟能力,那些藥丸貴店裡什麼價,我帶鄰居就是什麼價,我連運費都沒加……”

“你心裡有數就行,藥不是彆的,吃出問題來都麻煩!”老大夫摘下老花鏡,瞥了眼他褂子口袋,“你也彆藏著了,拿出來我瞧一眼吧,你還怕我們店裡出不起價啊?”

那兩支人參就在褂子裡口袋裡揣著呢。

駱常慶拿出來雙手遞過去:“您上眼!”

老中醫接過去,還惦記著駱常慶他閨女,道:“小丫頭這回沒跟著啊?病好了吧?”

“她這回沒來,病已經好了,藥到病除。”駱常慶趁機問,“大夫,上回那兩支人參您能不能給我透個底……”

“那支小的像是六七年的野參,那支大的從藥性上判斷,像百年老參,我被它的外形……”

老中醫又戴上老花鏡,看著手裡這兩支胖人參,他咋覺得跟上回那支有點像呢?

雖然經過曬乾處理,可也能看出沒曬乾之前有多肉乎,瞧著就是人工種植的啊。

可人工種植也解釋不過去,往前倒幾年都是給公社大隊種,不乏有心思活絡的偷著去山上種參。

但這年份不是幾年、十幾年的。

老中醫又品了品,跟上回那支口感一樣,嘗著那藥性比上回那支年份還長。

“還是從同一個人手裡收的?”

“不是……”駱常慶又是一腦門汗,他怕這老中醫打破砂鍋問到底,到時候沒法圓,就道,“不是同一個人,我這是在路邊上收的。”

老中醫又用懷疑的眼神看了駱常慶好幾眼,知道他沒說實話,可能也是怕沾惹麻煩,就沒多問,隻道:“這個轉不轉?”

“這也是百年老參?”

老中醫深深的瞅了他一眼:“你收的時候沒問?”

好狡猾的回答。

把駱常慶噎了一句。

“藥性不錯,這樣吧。”老中醫從眼鏡框上方瞅著他,道,“上回那支我確實撿了個便宜,這回咱也不兜圈子了,用你們做買賣的話說…在商言商,我按兩千一支收,你把這兩支都轉給我們藥店,你這回應該還想進一批藥酒吧?我們多給你轉點,其他的藥,你要是還想給鄰居捎,就再給你勻點,你自己把握好那條線,我給你寫寫服藥的禁忌……”

什麼給鄰居捎,他才不信呢,這就是個二道販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