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夜涼如水(1 / 2)

第41章

鄴城郊外,素車白馬,白布飄展,數百人號哭而來,蕭聲嗚咽,荀衍牽著柩車的麻索,形容憔悴地唱著挽歌《蒿裡》。--

聞訊從豫州趕來,為荀緄送葬的故交走在柩車旁,悲聲為逝去的友人叩喪言送行。

“行矣仲慈!”

“死生路異,永從此辭[1]。”

荀緄的三個兒子穿著粗麻喪服,手中拄杖,腳上換上了草鞋,這是為父母之喪所服的斬衰之服。

按照送葬的禮節,人人放聲哭泣,嘈雜紛亂。荀忻望著白布纏繞的棺槨,麻木地跟著柩車走。

荀氏的祖墳在潁陰,路途遙遠,難以送靈柩回故鄉安葬,因此隻能暫時葬在河北,等待日後遷回故土。

半晌過後,黃土揚起,落下,墓穴緩緩被填蓋,荀忻目光順著枝頭飛起的斑鳩移去,餘光注意到荀彧閉著眼蹙眉,神情有些不對。

“兄長?”他忙扶住荀彧,懷中人似乎站不穩,順著他的懷抱倒去,閉著眼無知無覺。

“阿弟?”站在一旁的荀諶一驚,疾步過來攙扶。

這邊的動靜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人們圍過來詢問。荀忻摸上兄長溫軟的臉側,試圖喚醒他,“兄長?”

探上額頭,觸手熱度微高,荀忻皺眉對荀諶道,“四兄,五兄似有熱症。”

荀諶摸著弟弟的額頭,眉頭緊鎖,“元衡,你帶文若回去尋韓翁。”

荀忻忙點頭,他背過身,讓荀諶將昏迷的人扶上肩背,背著兄長往回走。

“公達!”荀諶叫住正往這邊走來的荀攸,荀攸明白他的意思,答應道,“我與元衡同歸。”

他快步趕上荀忻,等著荀忻力竭兩人再輪換。

……

韓文茂還留在鄴城,荀氏讓人來請,他立刻隨人趕來。

“韓翁?”荀忻放下喂水的碗勺,忐忑問道。

老大夫放下青年人的手,“郎君無需擔心,君兄並無大礙。”

“久不進食,哀毀過度,疲乏已甚,縱然仙人也難堪重負。”他歎口氣,“好生休養,夜間許能醒轉。”

果然暮色深沉時,荀忻捧著碗小米粥進門來,就見兄長靠在白灰塗就的牆壁上,室內隻點了一盞缸燈,憨態可掬的銅牛身上承著橘黃色的燈火,使荀彧蒼白的側臉映上柔和光暈。

斬衰之人隻能睡草席,若不是荀彧突然昏倒,此刻他應該在父親墓前倚廬而居。

“兄長。”荀忻坐到草席旁,將漆碗捧給他,荀彧伸手接過,沉默地喝完這碗粥。

荀忻接過他手上的空碗,隻聽眼前人問道,“大人臨走,有何囑咐?”

荀忻腦海中浮現起那一聲聲的不舍輕喚,心裡生出哀意。年輕人的聲音低而清澈,“阿父望兄長,惜身自愛,平生長樂。”

為人父母,還能希望子女怎麼樣呢?

他私心裡不想告訴兄長伯父

在病榻上的輾轉,這無論是對說的人,還是聽的人,都是一種殘忍。

沉默在室中蔓延,荀忻拿著空碗起身欲走,走了兩步猶豫著轉身。

“兄長……何時赴東郡?”

荀彧聞言望向他,複又垂眸,“百日斬衰後[2]。”

服完百日喪期他就要回兗州,如今東郡正處多事之秋,雖然他已經向曹將軍舉薦了戲誌才作為策士,仍是無法放手離去。

“早些休息。”荀忻行禮間瞥了眼兄長坐著的草席,抿了抿唇,這個時代事死如事生,然而人死如燈滅,子孫的孝行也隻是做給活人看。

種種施諸於孝子們身上,對於衣食的嚴苛要求,其實是對人身心的摧殘。

“元衡。”

荀忻應聲,“兄長。”

兄弟二人一人坐,一人立,荀彧拱手低頭向他作揖,荀忻長揖回禮。

“忻告辭。”他轉身往外走,心裡算著兗州的事,他記得曹老板得到兗州後,最艱難的時期裡,最大的問題,在於缺糧。

種田對他來說不難,如何把糧食運送到兗州去,這才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第二天荀忻便去找趙扶,“仲升,依你之見,若欲輸糧於兗州,以何法為宜?”

他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在交界處的河流上架橋,另一個方案是在山穀間架索道。

趙扶同意架橋的方案,“冀兗之間,以河流為界,架橋無須翻山越嶺,耗資更少。”

他猶疑道,“主公欲投曹東郡?”

荀忻手中執羽毛筆,在兗州地圖上勾畫,設計運糧的最佳線路。

他想著如果兄長和公達都在曹老板那裡,他應該也會去幫忙,於是點點頭。

趙扶皺起眉頭,目光落在荀忻正不停勾點圈畫的手上。

荀忻用朱砂勾出兩條線路,將地圖交給趙扶,“勞君遣人實地探查,擇出最優之選。”

趙扶稱諾而去,出門時沒注意撞上一人,以為是奴仆正欲嗬斥,抬眼卻見那人是主公的從子,荀攸荀公達。

趙扶收斂神色,拱手作揖,“荀郎。”

荀攸向他頷首致意,兩人擦肩而過。

趙扶回到田莊,立刻有仆從迎上來,“趙君。”

“趙君大喜。”幾人行著禮,向趙扶慶賀道。

“何喜之有?”趙仲升往內堂走去,心中思索要吩咐誰去探路。

為何主公總是能想出這等吃力不討好之事,底下人乾活得不到好

處,被人暗怪埋怨的卻是他。

隻聽一位仆從道,“袁公得君所獻美酒,讀君親筆之書,撫掌讚君勝滿堂長吏。”

趙扶這才想起,不久前主公用丹鼎提煉濁酒,他以為主公是少年心性,沒想到果真能蒸出清澈如水的烈酒。

當時荀忻讓趙扶把酒和方法都獻給袁紹,告訴袁紹這個法子雖然能用濁酒蒸餾出酒精純度更高的烈酒,但是很浪費糧食。

本來在這個經常發生饑荒的時代,庶人食不

果腹,用穀物釀酒就有糟蹋糧食的嫌疑,再蒸餾濁酒,四五壺才能蒸餾出一壺。

他建議袁紹把這個“蒸酒法”送給袁術,讓這位飲食奢靡的敗家子可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