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升官科舉都不如你(2 / 2)

秀才公了。

聽附近的人告知,那羅峻熙好似在永甸縣參考者中,名列前茅。

“撇子。”

“哎呀,大哥?你咋來了呢”,左撇子離老遠看見人就笑,顧不上再多細問問左裡正的大兒子為何來了縣裡,一把拽住人家的手,笑的見牙不見眼道:“哥,你再早來一會兒,就能瞧見報喜的官差。剛才咱家放鞭炮來著,俺家小女婿成了秀才公。”

顯擺,赤裸裸的顯擺。

左撇子曾經念私塾花了他老爹不少銀錢,那些錢夠娶仨媳婦了。每天起早貪黑的念書,學的咋樣不論,倒是全村人都知道他極為刻苦。最後用他爹罵他的話,就是頑冥不化,整一個大白鼠,啥也不是。

終於啊,他有天靠小女婿翻了身,他家有了一個考一回就中一回的羅峻熙。

感覺像是自己高中了似的。

左裡正的大兒子也跟著高興壞了。

他甚至表現的比左撇子還激動。

畢竟左撇子被下一個牲畜“牛來了”影響,早已做好自家孩子又又考中的思想準備,隻需耐心等著即可,一切儘在意料之中。

可左裡正的大兒子哪裡知道這些。冷不丁的遇見這種天大喜事,麵露紅光。

左裡正的大兒子又是頭一次借光,被這麼多城裡人注目、恭喜。他忽然意識到一個哲理,城裡人又如何,孩子要是出息的話,就算是京城人也要羨慕他們遊寒村人。

左裡正的大兒子略顯飄乎乎的踩著鞭炮屑,跟著左撇子手攥著手,朝店裡走。

隻這幾步路,他就聽到不少人指指點點羨慕。

有打聽的,問:“聽說考中的秀才公,隻是這家的女婿,並不是親子?”

“不是。正是因為不是,你瞧瞧人家的女婿,再看看自家的。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要扔。如此大的喜事,讓送喜信的官差,緊著先送到嶽父這裡,咱可真是眼饞。有幾人能做到這點?太給老丈人漲臉了。”

“可見他媳婦在他心裡重,他的丈人一家待他也應是不薄。”

還有幫著宣傳的,告訴後來者:

“你們是沒瞧見,剛才官差來報喜信,那個熱鬨勁兒。官差特意說了,讓這家秀才公的嶽父快些家去,讓家裡的秀才公牽頭,將這次咱縣裡高中的秀才,隔三日後全部帶到縣衙,知縣大人要見。”

“哎呦,是嗎?可見秀才和秀才還不一樣。讓這家酒鋪的秀才公牽頭,他應是咱縣裡學識最厲害的吧。”

“那可不。要是按縣裡排名,這家的,是頭名。”

左裡正的大兒子聽到外麵那些人議論,使勁挺了挺腰背,嘴角翹的,強壓都壓不下去。

他早忘了自個來是乾啥的,牛群被他忘到後腦勺,倒感覺自己是來借光裝逼的。

還斜眼看看旁邊的左撇子,想學一學左撇子的做派,彆給咱遊寒村名人羅秀才公丟臉。

而今日,左裡正的大兒子真不白來,他當起了打工仔。

六子掛出提早就準備好的“秀才酒”廣告幌子。

家裡人實誠啊,甭管何時何地,腦子裡都在鑽研著賺錢。升官科舉都不及掙錢。不掙錢,前麵那兩樣都撲騰不開呀。

借著羅峻熙喜榜的東風,永甸縣花清釀酒鋪子,飄揚著橫幅宣傳:隻要喝了咱家的酒啊,娃娃們讀起書來不犯愁,通天的星光大路啊,誰喝酒誰家就出秀才公。

你家羅秀才是喝酒喝出來的嗎?

沒錯,喝完後,那作詩寫文的靈感,直衝他腦門chua chua。

六子瞪著眼,渾身透著自信,手邊拄著大幌子,讓人感覺,明明不是那麼回事也像是真的。

雖然明眼人都知曉這話是忽悠人的,但是還彆說,效果極為不錯。

這事就像吃喜糖能沾沾喜、抱一抱彆人家胖小子能生出娃似的,凡是有送孩子讀書的人家,真就打算今年過年、上元、二月二的酒,通通都在花清釀買。

甚至有那特彆迷信的人家,居然搶著今日發喜榜買。總感覺今天買,沾到的喜氣能更多一些。

左裡正的大兒子還送什麼信啊送信,哪裡有空提那些。

他不太懂鋪子裡各類酒的價格,也介紹不清楚哪種是清香的、哪種是濃香、醬香的。哎呦,這個花樣多,不就是酒嘛。

隻能卷卷袖子,用極為熱乎的皂胰子水泡手,泡的指甲裡的黑泥通通不見,連著手腕也洗的很是乾淨,這才拿著舀酒的家夥什,站在裝散酒的酒缸前,幫顧客們打酒。

左撇子劈裡啪啦的在櫃台前打算盤,接錢,找零。接過銀錢再對左裡正的大兒子喊上一聲:“大哥,”哪種哪種酒給舀上一鬥。

六子從旁負責迎來送往,給不了解哪種酒是多少銅板的買家介紹。

或是接大單子趕車送酒,像是縣裡酒樓的訂單就屬於是大單子。

永甸縣自從梁家倒台,目前殘存僅剩三個酒樓。今日兩家酒樓的掌櫃,都在得知花清釀掛廣告幌子那一刻,靈機一動。

科舉考試,自來不是一家的光榮,也不是一家的期待和喜事。

這兩家掌櫃的也打算今日多推銷“秀才酒”,有顧客來吃菜,要是想沾個喜氣,他們就能多賣上一些酒菜,且有吉利磕說。搞好了,遇到哪桌的爺,又說的極為喜慶,備不住都能有賞錢。

而剩下的那家酒樓掌櫃,在聽說另兩家今日補丁了“科舉酒”,他也急匆匆派了小二趕到花清釀。

直到快接近傍晚,許多人家都到了飯點兒準備開飯了,左撇子他們忙碌才算告一段落。

左撇子顧不上店裡零星散客,出門前隻來得及喊聲六子:“娃啊,快去給你大叔拿凍餃子煮上,咱幾個快要餓死了,我去去就回。”

他去存錢。現在左撇子已養成習慣,湊一張銀票就上交給嶽母和媳婦一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