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樣的覺悟之下,貞觀朝的大臣們喊出那句闊彆了數百年近千年的聲音——“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什麼天意?民意就是天意!什麼鬼神?“聽民則興,聽神則亡”,聽從鬼神隻會亡國,聽從民意才能興盛!
在貞觀以前的時代,這個聲音實在太超出常規了。如若讓百餘年來的蕭菩薩宇文陀羅尼及那羅延堅等諸位神棍皇帝聽見,怕不是會掩耳皺眉,怒罵不迭:
——狂悖!昏亂!大膽!姓李的小子怎麼敢誣蔑鬼神?
當然,這大概不能觸動李二陛下什麼。貞觀君臣們已經不需要仰仗鬼神了,他們找到了繞開南北朝迷信狂潮的全新解釋:‘天道無私,唯德是輔’,上天無偏無私,隻會輔助有德之人;但天生烝民,代天所視、代天所聽,百姓所感知到的德行,就是上天感知到的德行。
——自然,這種解釋仍然是粗淺、簡單的,難以與傳襲五百年的天人感應與鬼神學說抗衡。但它畢竟是一點火苗,而多年以後薪儘火傳,終於被後代儒者所繼承,並衍生出了新的“正統觀”。
可以用歐陽修的話講,什麼才是“正統”?“匡正天下為正,大一統為統”——隻要施行德政匡正天下,隻要彌合分裂統一天下,那就是毋庸置疑的正統!
天音一語尚未結束,便聽殿中咚的一聲,卻是孔穎達孔學士膝行而前,仔細觀摩,竟然不慎撞在了幾案之上。但孔學士毫無痛苦之態,反而是狂喜開口,語氣顫抖:
“果然是這樣!果然是這樣!”
幾位宰相麵麵相覷,卻見孔學士信手抓起案上毛筆,伏地刷刷開始書寫。
他嘴唇哆嗦,神思恍惚,隻來回回蕩著天音末尾那句“歐陽修”的名言——“匡正天下為正,大一統為統”!連上了,都連上了 !
毫無疑問,在長久的思索與疑慮之後,這一句巧妙的點撥終於打通了孔學士的七竅百骸,走通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部。一語之間點石成金,孔學士數年以後的思慮疑惑掃地無餘,隻留下一片如醍醐灌頂的爽朗與狂喜——他終於找到了駁斥漢儒的辦法,也終於找到了新的正統!
嶄新的學說即將建立了,四五百年的迷信愚昧即將掃除了,新的王朝將從鬼神處返回人間,而燦爛奪目的理念將輝耀整個大唐!
在這樣輝煌的前景麵前,孔學士周身上下的血液如鼎如沸,激動得渾身顫抖,不能自抑。當然,這一套理論仍舊是殘破、粗淺、簡陋得令人發指,但以孔穎達學者的敏銳,已經能察覺到它無窮的活力。他可以猜測,不,他敢篤定——這新的理論必然會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徹底摧毀漢儒四五百年來遺留的狂信與矇昧;這將是照亮下一個千年的火焰!
孔穎達就是孔穎達,頃刻之間便想起了當日太史公的自序——周公死五百年後有孔子,孔子死五百年後有強漢,各自都能光大絕學,繼承道統;而今強漢亡五百年矣,誰又能接過這斷絕已久的聖學?
自然是大唐,也唯有是大唐!
孔學士一向謙衝溫和,然而今日奮筆疾書,卻難得的心頭如火,就連神色也大失去常態。當然,儘管被這使命激動得全身發顫,孔學士的神智依舊清醒,甚至能仔細分辨天音中泄漏出的微言大義,感歎那難以言喻的精妙。
——當然,要是讓林杉知道,大概隻會尷尬難言,不能自語。畢竟,這所謂的“正統論”看似直白顯豁、顯而易見,實則乃是唐宋年間無數儒生皓首窮經,數百年才終於跨出這艱難的一步。而今隻是這一丁半點的顯露,都能令大儒瞠目結舌,領悟良多。
天音依舊在繼續:
【或者我們可以借助韓愈的論證——怎樣才能蒙賜天命?隻有君主持之以恒的修持德行,施行善政,便會被百姓所悅納;而百姓悅納,天意便會悅納,並因此而眷愛君主的子孫,長久的護佑他們。
這些“民意”、“天命”論調看似隻是道德倫理的雞湯閒談,但在唐代的影響卻莫可言喻,甚至有著難以解釋的印證與回響……
在李世民貞觀之治後的兩百餘年,唐朝終於走向了它的末日,叛軍攻入了長安,而防守的禁軍則屈膝投降,即使禁軍的主將鄭畋並不情願,也無力阻止屬下的逃散。
但鄭畋仍然想做最後的掙紮。他召集了將領們前來赴宴,而後令樂師們彈奏“秦王破陣樂”——那是闊彆兩百餘年的,秦王李世民的聲音。
這一首曲子又能夠挽回什麼呢?然而曆史記載“樂奏,將佐以下皆哭”。
——將領們痛哭流涕,終於決定再次倒戈,為大唐做最後的殊死一搏。
所以你看,韓愈說得果然毫無差錯。上天最終眷愛了李世民,愛憐著他的王朝,愛憐著他的聲名。他的德行光輝盛大,悠遠而又綿長,即使兩百年後,依然庇佑著他的子孫。】
·
“……陛下。”
跪坐於身側皇帝的杜如晦低聲開口,卻不知如何解勸。
相較於先前含糊而籠統的大唐末日,這一次天音預言的滅亡卻極為清晰,因此也極為刺眼——即使心胸再如何開闊豁達,想必至尊也難麵對這樣慘烈的結局吧?
叛軍攻進長安……叛軍攻進長安後會做什麼呢?杜如晦不太敢想下去了。
李二陛下的麵色卻有些古怪,他沉默良久,卻隻微微搖頭:“天下豈有不亡的國家,能夠興盛百年之久,朕已經很知足了。即使九泉之下,麵見母後,也不會羞慚愧怍。”
他停了一停,突然又開口:
“朕很感謝那個‘鄭畋’。”
天子豈能輕易向臣下表達謝意?杜如晦杜相公微微愕然,正欲開口勸解,卻被陛下伸手阻攔。
至尊輕輕歎了口氣。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興盛的朝代永遠都有,能體麵收梢的卻沒有幾個。”李二陛下輕聲道:“朕每每閱覽《出師表》,都感懷激蕩不已——大漢開國四百年,臨了了居然都有諸葛武侯這樣的絕世人物為它收場,真正是天底下獨一份的運氣,獨一份的體麵,羨慕也羨慕不來。朕的德行是不能與漢帝比肩了,但想不到大唐收尾落幕的時候,還能有這樣的忠臣願意為它送葬啊。上天真正待朕不薄、待大唐不薄。”
他緩緩道:“無論結局如何,朕感激這位忠臣,便如昭烈皇帝感激諸葛武侯一般。”
即使以杜如晦的老練城府,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了。他深深匍匐在地,行了鄭重的拜禮,而思前想後,能勸諫的唯有一句話:
“陛下,數百年後的事難以預知。但如天音所言,恐怕唯有德行才能蔭蔽子孫了。”
所以,臣等與陛下所做的一切並非徒勞,它終將留下印記。
李世民默默點頭,接過杜如晦遞來的一盞熱茶,隨後繼續觀望天空。
【當然,我們同樣要指出——李二陛下開創的這條以民為本的“天命”道路並不穩定。即使終貞觀一朝,它依舊是粗糙、簡單、破綻百出的,貞觀君臣們隱約意識到了這條嶄新的道路,卻很難將它完整的闡釋生發,建立新的體係。
自然,新生事物總是弱小而醜陋的,我們似乎也不該苛求唐人一步登天。事實上,貞觀朝的萌芽還需要無數的儒生嗬護滋養,才最終成長為我們熟悉的模樣。這些儒生的名字同樣光照千古,他們是韓愈,是歐陽修,是王安石,是幾百年來最優秀的那批人才。
但是,也正因為這種萌芽的短暫與脆弱,後世的李唐皇帝並未能保持李二鳳的風格。他們當然希望模仿太宗皇帝,但大多是東施效顰,適得其反。李二鳳的好大兒與好兒媳重開封禪與讖緯傳統,勞民傷財也就罷了;他那寶貝重孫子李隆基更是瘋狂cospy祖爺爺,最終在追求邊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於一把梭/哈,葬送掉了整個大唐盛世……】
哐當!
殿中驟然一聲巨響。幾位宰相都嚇了一跳。眾人抬頭一看,登時大驚——陛下僵立在天幕之下,左手熱水淋漓,瓷片碎落一地,顯然是聽到好大兒與好重孫的光輝事跡後,怒火攻心不可自抑,乾脆一把捏爆了茶盅。
長孫無忌趕緊起身尋來白布,,雙手奉上後迅速退下,一句話不敢多說。李世民匆匆擦拭幾下,而後隨手丟開,麵色僵直——說實話,幾百年後大唐滅亡他還能坦然視之,但聽到自己多了這麼個敗家造孽的重孫子與好大兒,那真恨不能抽下腰間玉帶,將兩人抽得如陀螺一般旋轉!
子孫果然該管!該往死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