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三合一(1 / 2)

長平三年、二月。

吏部尚書與禮部尚書聯名上奏,太師、太傅、太尉、司空、司徒等高位官職空懸已久,請長平帝早日拔擢賢臣。

長平帝允二人所奏,問朝臣,誰堪擔當重任。

這是新帝登基的第四個年頭,蔣半朝已倒,司空和司徒門生儘散,從焱光朝留下的派係隻剩下以崔太保為首的世家和以白千裡為首的先帝心腹。

崔派之人當然不希望有人與崔太保平起平坐,甚至在名頭上壓崔太保半頭,他們勸長平帝暫緩此事的理由非常正當。

自從前朝開始實行三省六部製,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職就逐漸變成虛職,手中的權力皆被三省分走,尚書令和六部尚書、門下侍中才是真正手握大權的人。

如果虛職封的太滿,可能會出現位高權重的朝臣相互爭權的現象,不利於朝堂穩定。

白派之人的想法與崔派的想法截然相反。

相比虛職是太保,實際手中的全力隻有禦史台的一畝三分地的崔太保。白千裡身為中書令,號稱‘內相’,手中的權利比崔太保更大,卻始終礙於官品比崔太保矮半頭。以至於不僅沒辦法壓製崔太保,反而要時常對崔太保退讓。

如此千載難逢,可以讓白千裡更進一步的機會,白派的人怎麼可能輕易放過?

他們的理由也很正當,朝堂中除了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職皆為一品之外,隻有爵位能到達一品甚至超品的品級。

如果空著一品官不封,豈不是要讓朝臣永遠在宗室和勳貴麵前抬不起頭?

張嘴就給反對封滿這些職位的崔派,扣上打壓朝臣,助長宗室和勳貴氣焰的罪名。

崔派和白派整日為此事爭吵,逐漸找回商州案尚且撲朔迷離時,崔派、白派和司空的門生整日為了黑鍋的歸屬吵的天昏地暗的感覺。

宗室經過焱光朝漫長的黑暗,好不容易才等到長平帝這等願意施恩於宗室的皇帝,無論遇到什麼事都隻有一句話。

‘陛下說的對!’

如果陛下沒說話,那就和他們沒關係。

他們中每代人皆有天生的爵位,都盼望著自家也能有人像清河郡王府的成郎君那般,得到長平帝的青眼,再去掙新的爵位。

因為拿到實打實的好處,宗室完全不在意白派與崔派吵架的時候張嘴‘助長宗室和勳貴的氣焰’,閉嘴‘顯得朝臣不如宗室和勳貴體麵’。

他們或是麵帶奇異微笑的看著雙方互扯官帽,或是閉上雙眼光明正大的打瞌睡,打定主意不參與這件事。

勳貴卻沒有宗室的好氣性。

他們自認身上的爵位是祖輩拚命博來的榮耀和尊貴,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有什麼不對?

況且他們又沒有反對陛下封滿高品朝臣,憑什麼認定陛下不封高品朝臣是因為他們?

朝堂亂起來的第五日,勳貴也加入白派和崔派的爭吵。

他們隻是看不慣雙方將勳貴強行扯到這件事中,並沒有希望長平帝最後做出什麼決定的意思。

因此無差彆打擊白派和崔派的氣焰,在本就頭上冒火的白派和崔派官員頭頂狠狠的澆了桶油。

可憐因為司空和司徒接連倒台才有幸被長平帝調入長安朝堂的外地官員,他們皆是頭一次見到如此直白的‘政鬥’,大開眼界的同時無法避免的產生自身是否能勝任京官的自我懷疑。

長平帝坐在高台的禦案後將朝臣們的反應儘數收在眼底,態度一如既往的平和,似乎是在靜等白派和崔派分出高下。

長平三年、五月。

去年派去江南徹查江南官場的欽差,終於送回調查結果。

已經畏罪自殺的豪商白家和潯陽府府尹乃首惡,另有諸多白家的姻親故舊從商州案的利益網中獲取暴利。

除此之外,還有九名知州、八名衛將軍、二十六名知縣、三十二名中郎將和數不儘的底層小官牽扯其中。

對比江南兩道總共三十五州、二百零五個縣,這份調查結果還算有誠意,起碼在長平帝能接受的範圍內。

欽差對江南官場的調查結果,暫時吸引走朝臣的注意力,對罪臣的捉拿和審問足足進行了兩個月。

期間長平帝在所剩不多的可用底層官員中仔細篩選派去江南,接任罪臣官職的人。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長平帝在宗室和勳貴中提拔大量年輕人,並生出再度開恩科的心思。

這讓崔派和白派再次將注意力放到之前相互扯官帽三個月的事上,連崔派都產生自我懷疑。

朝臣中缺乏高品大員的情況下,是不是真的會讓朝臣的地位不如宗室和勳貴?

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崔派和白派頭一次站在相同的立場,堅決不同意長平帝再開恩科。

長平帝已經在長平元年和長平二年連開恩科,再開恩科還不如直接改製!

無奈之下,長平帝隻能繼續縫縫補補的過日子。他瘋狂輪轉京畿附近的底層官員,想儘辦法抽調人去補河南道和淮南道越來越大的官員缺口。

不知不覺間,長安中能用的底層官員越來越少,朝堂上靠近門口的官員同樣在悄無聲息的消失。

長平三年、七月。

江南欽差送回長安的折子聲稱找到襄臨郡主儀賓的屍體。

襄臨郡主儀賓失蹤後,順著水流飄到與世隔絕的村落處被村民撿到。

可惜襄臨郡主儀賓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村中又沒有良醫和藥材,終究還是沒能等到正在尋找他的人。

該村所屬的縣令在十日後才知道襄臨郡主儀賓已經亡故的消息,他怕襄臨郡主無法接受儀賓已經亡故的現實遷怒於他,沒敢將這件事上報,讓人將襄臨郡主儀賓的屍體安葬在村口,每年都會讓衙役前去祭拜。

這樁發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沒在朝堂引起任何波瀾,隻有曾經見識過楚探花風姿的老臣會在家中與後輩感歎幾句。

長平三年、八月。

清河郡王世子上書,請長平帝效仿乾元帝,令江南虞氏舉族遷往京畿。

長平帝允。

月末乃長平帝壽辰,這是長平帝出孝後的第一個壽辰。

金明公主為給長平帝慶祝壽辰,特意提前返回長安,進上她在封地親手所種的小麥,又在壽辰當日送出親自狩獵的熊皮所製的鬥篷。

懷安公主和安武公主雖然仍在封地,但皆有大禮送回長安。

分彆是懷安公主親手繪製的萬裡長城圖和出自安武公主之手的琺琅花瓶。

長平三年、九月。

突厥大王子攜帶大量金銀踏入虞朝的土地,在慶州逗留數日後趕到長安,住進長平帝賜給他的府邸中。

虞朝與突厥正式簽定十年和平協議,期間突厥每年都會進獻給虞朝百萬兩白銀和二十萬兩黃金。

長平三年、冬月。

懷安公主結束巡視封地趕回長安。

長平帝在最靠近皇宮的位置圈定兩處空餘的宅院,分彆賜給懷安公主和寶鼎公主為公主府,命禮部和工部共同改建公主府,務必要讓公主滿意。

長平三年、臘月。

紀新雪陪著虞珩扶棺返回長安。

至此,於長平二年前往封地的三位公主皆返回長安。

長平四年,二月。

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時隔一年舊事重提,再次上奏請求長平帝拔擢賢臣,填補朝堂要職。

崔派的態度軟化,請求長平帝先提崔太保為崔太師。

白派對此默不作聲,頗有白千裡有份就可以,並不在意具體占據哪個虛職的從容。

去年立刻答應會考慮這件事的長平帝卻麵露猶豫,似乎態度已經發生改變,三言兩語的略過這件事,沒有馬上表態。

相互扯整年官帽的崔派官員和白派官員再次站在相同的立場,想儘辦法的說服長平帝封高品朝臣。

宗室和勳貴有那麼多的超品和一品,朝臣也必須有!

沒過幾天,朝堂又開始熟悉的扯管帽的環節,主要戰鬥力從崔派和白派,變成朝臣和勳貴。

長平四年,三月。

安業琺琅窯起火,無人受傷卻燒毀所有工具和材料。即使琺琅窯的匠人完全還原曾經所用的工具,仍舊沒辦法成功燒出琺琅。

安武公主上折,請長平帝同意他回安業處理此事。

長平帝允。

朝臣以從未有皇子或公主連續四年巡視封地為理由,試圖讓長平帝改變主意。他們建議安武公主順勢拆毀安業琺琅窯,在長安新建琺琅窯。

又過半個月,宮中忽然傳出安武公主身有弱症,在安業更適合調養身體,所以長平帝才會允許安武公主再次前往安業的傳言。

因為長平帝忽然露出願意封高品朝臣,填滿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之職的意思,朝臣們頓時不再關心安武公主的去留。

相比非嫡非長,母妃已經遷居皇莊的公主,朝臣們更關心除了崔太保和白千裡,還有誰能高升。

長平四年、四月。

月初,安武公主和襄臨郡王悄無聲息的離開長安,再度趕往封地。

月中,鬨騰許久的寶鼎公主也離開長安,前往位於河東道蒲州的封地。

長安內忽然流言四起,皆稱安武公主並非公主而是皇子。

因為年歲見長,安武公主的身形和容貌逐漸脫離雌雄莫辯的模樣,越來越像長平帝。長平帝無奈之下,才會再次安排安武公主去封地。

朝臣們皆對流言嗤之以鼻。

長平帝對先帝至孝,不僅因為鐘淑妃沒生出‘正陽’藥引,冷落鐘淑妃並遷怒安武公主,足有七年的時間對她們不聞不問。還因為覺得愧對先帝,在先帝宮外跪了幾日,哪怕力竭被抬回王府,也要以鮮血為先帝抄寫孝經,彌補他沒能為先帝獻上‘正陽’藥引的遺憾。

試問天下為人兒女者,有幾個人能做到這種程度?

這等駭人聽聞的離譜傳言,定是彆有用心的人故意傳出的消息。

他們紛紛警告親族和後輩,不許私下議論流言,免得著了彆人的道,影響大事。

長平帝已經下定決心,會一次填滿高品朝臣的空缺,除了崔太保和白千裡,至少還有四個一品大員的空缺。

彆有用心的人在這個時候傳出流言,定是想引誘傻子觸怒長平帝,借此排除異己,終究還是為了一品大員的官職。

他們絕不能上當但可以借著這個東風,打擊更多的人。

長平四年、六月。

有關安武公主是皇子而非公主的傳言愈演愈烈,朝臣們卻對此三緘其口。越是位高權重的朝臣,與他相關的人越是不敢提這件事,甚至不敢聽彆人提這件事。

大多數人聽到有人正在議論這件事,皆會轉頭離開,並讓仆人仔細打聽議論此事的人都有誰,打定主意離這些人遠點。

少數性格跋扈之人,甚至會命仆人將議論這件事的人攆出他的視線範圍,並警告這些人不要亂說。

隨著‘安武公主究竟是皇子還是公主’的問題傳遍長安,百姓去攤子上吃口餛飩、在鋪子裡買些糕點、甚至是去河邊洗衣都能聽到周圍的人討論安武公主的性彆。

大膽的遊商和在外地有親戚的百姓,又將這個猜測帶到京畿和周圍的道,安武公主以最短的時間在百姓的口口相傳中揚名,成為全家僅次於長平帝的知名人物。

朝臣與家眷卻形自上而下的怪圈。

因為越靠近長平帝,官品越高的人,越是對這件事三緘其口。受到他們的影響,中層官員也對這件事諱莫如深。久而久之,連負責把守長安大門的軍衛都知道,他們可以聽百姓討論安武公主的性彆,但絕不能與百姓搭話。

長平四年、八月。

遠在封地的寶鼎公主和安武公主早早遣人送來給長平帝的壽禮。

寶鼎公主送了塊千年古玉,古玉內雜質頗多,連中品的玉石都算不上。巧就巧在古玉內的雜質剛好組成個不太明顯的‘淵’字,貼合長平帝的名諱。

安武公主的壽禮仍舊是琺琅花瓶,去年的琺琅花瓶隻有成年男子的小臂高,這次的琺琅花瓶足有成年男子的腰高。

隨著長平帝派往江南的欽差回到長安,牽扯甚廣的商州案終於徹底結案。

包括山南東道、長安和江南在內,總共有百多名官員牽扯其中。大部分官員都被抄沒家產,罰為礦奴,極少部分人判秋後問斬。

罰過罪人,自然也該論功行賞。

首先是先後從長安派往各地的欽差。

最先派往商州的欽差早就回到長安,他們因為效率低、沒查到任何有用的東西,還曾被安武公主彈劾,幾乎人人貶官,隻有兩個人小升半職。

派往山南東道的欽差整體表現優異,肅清山南東道的過程中幾乎沒出過差錯。長平帝賜主事者賞銀各兩千兩,餘下之人賞銀各五百兩。主事者官升兩級,餘下之人皆升一級或調去實權更大的衙門。

最後是派到江南的欽差,因為在牢獄中自殺的江南罪臣過多,數量遠勝於長安的罪臣和山南東道的罪臣,長平帝對去江南的欽差印象一般。

賞銀仍舊是主事人賞銀各兩千兩,餘下之人賞銀各五百兩。

在升官方麵,去江南的欽差卻不如去山南東道的欽差。

隻有個彆在長平帝心中留下印象的人,才能得到與去山南東道的欽差相同的待遇。餘下的人,皆對比山南東道的欽差待遇砍半。

賞過朝臣,長平帝又下旨給安武公主加食邑五千戶,允許安武公主在安業範圍內發布政令。

朝臣們立刻出言反對長平帝對安武公主的重賞。

雖然安武公主確實在商州案中貢獻甚大,但討價還價總不會錯。

長平帝早就看透這些人在建興朝和焱光朝養成的臭毛病。無論皇帝有什麼命令,都會試圖反駁,奢望出現主弱臣強的情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