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chapter 19(2 / 2)

地球之主 妄鴉 6139 字 5個月前

這月亮和影子從大唐開始就那般明亮,陪伴著李白,一直到千年後的現在,堪稱不離不棄。

隻是有些故人,再也不會在了。

許是拜Senta拔高基因鏈的緣故,記憶力出現了恐怖的增強幅度,許多李白覺得自己忘記的過去,全部都在複生的刹那找了回來,包括許許多多的細節。

千年來,史書民間都對詩仙李白離開長安的原因猜測良多,眾說紛紜。

一說是李白不通人情,被玄宗賞識又自視清高,恃才傲物不懂收斂,遭得權貴嫉恨。又大膽在醉後讓得寵宦官高力士為其脫靴,被高力士懷恨在心。

碰巧李白為貴妃作詩中又有“飛燕”二字,故而被捉了把柄,給貴妃進獻讒言,惹得貴妃惱怒,最後落得一個被賜金放還的下場,著實唏噓。

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再者這麼多年過去,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皆是霧裡看花,後人即是再努力也看不真切,清的隻有當局人罷。

李白記得十分清楚。

那日他詩興來得奇特。不過他總是與彆的詩人格格不入,詩興不在觸景生情,而是在飲下美酒,幾欲酩酊大醉後才湧起。

那是一間擺放著屏風的靜室,屏風後斜臥在美人榻上的虛影伴著嫋嫋幽香盤繞,驅散了一室酒氣,暖洋洋的,熏得人困意直來。

下人把書案上的宣紙鋪開,將墨塊混著溫水仔仔細細的研磨完畢,用修長的雞距筆沾滿深沉的墨汁,遞到這位醉眼朦朧的詩人麵前,又守在一旁,等李白揮毫寫下筆鋒蒼勁淩亂的詩句後,再恭恭敬敬拿起宣紙,跪在地上呈到屏風後供貴妃細閱。

大唐民風開放,有下人守著又有屏風遮擋,貴如貴妃,偶爾見個文人墨客也不會影響什麼。

楊玉環生於書香門第,不僅對音律歌舞有極其深刻研究,從小還識文斷字,通讀百書,在觀完李白一詩後更是驚為天人,久久不發一言。

過了良久,她才揮手屏退下人,歎息似的說了一句話。

也就是這句話,讓李白徹徹難忘。

“本宮觀先生有驚世才華,又何苦拘於這一方汙濁泥淖?”

這聲音雖然如同吳儂軟語般輕柔,其中意味卻尖銳到令人驚異的地步,就連李白也不免退了幾分酒意。

那時正是盛唐無限好風光,何人不想策馬來這長安,一夜觀遍錦簇花?更彆提一向以封官入仕為人生終極目標的文人書生,又怎麼會有人將其比喻成那汙濁泥淖,何其狂妄,又何其諷刺?!

“讓娘娘見笑,李某不過一介俗人,本是隨遇而安,自然無那想法。但如今既身在長安,又承蒙聖上賞識,便想為這盛世添磚加瓦,助一份力,不辜負聖上罷。”

“先生詩詞,不似凡塵應有,反倒似那疏朗明月。”聽此緣由,那彩繪屏風後歎息愈重,“於他人而言,長安是這繁世不錯。於先生而言,倒是束縛明月,鞠住孤雲清風的鎖鏈了。”

“本是明月,就該歸於天際,何苦入這泱泱人間?”

彼時李白還年輕氣盛,看得到底不如何通透。

等到被其餘權貴構建陷害,失了君心,卻因自己滿腔孤傲固執到不發一言辯解,揮袖離開長安之時。

在城外,他再回首,望見那華美宮殿,盛世城池,終於明悟。

說是玄宗厭棄讓李白離了長安,倒不如說,是李白早就厭倦了這裡的爾虞我詐,斬斷了那些束縛自己的鏈鎖。

離開長安後,他結識杜甫高適,尋訪問道,返璞歸真;雲遊四海,北下幽州,隱居山外,甚至參軍入伍,完成了自己多年心願,活的彆提有多自在。

世人皆說詩仙李白不拘一格,豪放不羈。又豈知那位貴妃,身在深深宮牆中,一雙眼眸卻滿目皆是那百態浮生,看人看事何其通透。

朝代盛,盛在美人;朝代隕,隕在美人。美得灼灼,到底逃脫不了禍國之名。

這些被記載在曆史中的美人啊,就連提起時,也被那些浮於表麵的情愛掩住。

至於更深的東西,人們並不關心,也沒有人會願意,或者去苦苦探尋一位死去多時的靈魂。

何其可悲,何其可笑?

她一定是看得太清,太明白,以至於留念已儘。縱是不要那長生,也隻願在這馬嵬坡下與世長闔。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低低的吟唱,宮人的讚歎,迷惘中跨越了千年的香氣儘數了去。再定眼,再無破舊佛堂,隻有後人追思修建的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殿宇。

“天色/欲晚,我們趁早動身罷。”

白衣劍客自樹上緩緩站起,兩指掃過冰冷的劍背,反手將其歸鞘。

臨行前,他最後深深看了一眼那掩埋在蔥蘢山色中的馬嵬坡,收斂起臉上所有情緒,恭恭敬敬的站定一作揖,終是沒有回頭的轉身離去。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