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二老自己有能力,所以也沒有扒著孩子養下麵的兄弟姐妹的事情發生的道理。相反的,兩位老人比較開明,家裡的孩子基本上是成家一個分出去一個。結婚時老人給出嫁妝或是聘禮,沒房子的時候還給提供住處,算是給每個孩子都儘力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和環境了。
古老爺子和畢老太太兩人彆看現在住在村裡,那是老人家落葉歸根的想法,覺得村裡熱鬨,能有自己發揮餘熱的地方,而且還有村子裡地方大,住的寬敞的原因。
其實二老在安城是有一個宅院的。這房子是在回村前就置下的,後來幾個孩子娶媳婦嫁人的,都是在這個宅院中完成的。
古家大兒子常年在部隊,回家相親結婚的時間加起來都沒停留超過一個月的,當時剛進門的陳紅春就跟著二老在城裡的宅子裡住著。
後來老二古建軍結婚,剛開始單位也沒有分房子,也是住在一起的,隻是後來分了房子才搬出去的。
到了古建國那會兒,他剛結婚不久就有了房子,他和寧榮薇算是最快分出來的。
後來老兩口決定回村,又在村裡蓋了房子,兒女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城裡的房子也不好空著,常年沒人住容易破敗,所以就租了出去。因而二老現在去安城,都是在老二或老三家暫住的。
兒女們成家後,他們自己的收入都歸他們的小家,有什麼事情,除非是主動跟他們老兩口商量,要他們幫著給拿主意的,否則二老是不會輕易插手的。也是老人這樣做到了不偏不倚,對於老人家的一些決定,比如出錢給古明妍辦滿月或是把孩子接到村子裡帶,下麵的孩子們也才沒有多餘的什麼話。這從根子上說,還是老人花自己的錢,不是拿著兒女的錢做這些事情的,所以他們也就不能多說什麼了。老人自己的東西,要怎麼花全憑他們心情,沒有彆人置喙的餘地。
但是老人家也擔心小輩們心裡沒數,手裡攢不下錢。於是就要求他們每家每月上交一部分工資,數量也不多,三個兒子一家每月交十塊錢,女兒家每家交五塊錢。也提前說清楚了,這錢沒事兒他們是不會動的,隻當是給孫子、外孫們攢著了。
兒女們對此都沒什麼意見,畢竟這交上來的錢數對比他們能掙得的工資來說,確實不算多。給自家父母交這麼點兒養老錢,還不是應當應分的嘛。
除此之外,老太太這少見的讓女兒們也跟著他們哥哥弟弟們一樣交錢,兩個閨女卻是沒什麼意見的。一個是她們倆都掙錢,這點兒不算什麼。自家爸媽能讓她們這樣做,不也是表明,她們雖然嫁人了,但也不是那潑出去的水,從此以後就不算古家人了,什麼都不能參與,回家還成客人了。反而這樣的態度能讓她們感到心安。
另外,古老太太不光是自己跟女兒們有這樣的要求,也跟三個兒媳婦說,她們可以把自己的工資每月給一些給自己的娘家,到底是做人女兒的,不能因著嫁了人就不贍養老人了。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能有婆婆同意讓家裡的兒媳婦給娘家錢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因此,她這規矩一出,家裡的小輩是既覺得新鮮又是佩服。試想,都是爹生娘養長大的,即使嫁了人了,哪能說跟娘家割舍就割舍的了的。與其防著兒媳婦偷偷補貼娘家,還不如一開始就擺在台麵上把規矩都立好了。這樣一來,不光是讓小夫妻間減少了很多因可能的婆媳矛盾帶來的口角,也讓兒女親家之間相處的好和諧。
再說了,古家老兩口也不會讓自家兒女們吃虧的。他們自家裡養的雞下的蛋,種的蔬菜,山裡的果子什麼的,每次都給來家的孩子們裝回去些,也是想著讓他們吃個新鮮,減少點兒這方麵的花費。畢竟這些東西在城裡都是要用錢票買的,有的還不是有錢有票就能找到的呢。單論起這些東西的價值,那就不隻那五塊十塊的了。隻是這交了錢,兒女們再接受這些東西也能更安心些,家裡這規矩當然也是有這一層考慮在的。
當然了,古建國家算是被老太太給東西給的最多的了。因為老太太給東西是按照人頭算的,他家孩子多,不管是雞蛋還是蔬菜啥的都多拿些。這也算不上不公平,畢竟都是新鮮的東西,真的平均的給,有的家人少的放的時間長了,吃不完也不新鮮了。
當然了,古家的孩子們都還是很孝順的。除了硬性規定的養老錢外,誰家裡得到什麼好東西了,或是遇上什麼二老喜歡的東西了,也都是不心疼地總往家裡送,孝敬老人的。這其中,古建國自是孝敬最多的人,誰讓他自己家底兒厚實,又是時常在外麵跑,能見著稀罕東西呢。
古明妍上次滿月的時候後來睡著了,這還是第一次見著爸爸伯伯們給爺奶錢。就看她爸在她媽完錢後,又掏兜遞了一張大團結給畢老太太,說是古明妍的那份花費。
然後大家就都靜了下來,隻不過看著老太太把錢收了,也就沒再多說什麼了。
其實古明妍一個小嬰兒能花幾個錢,她除了吃的羊奶是老爺子用自己的公分跟隊上換的之外,其他用的穿的都是古建國和寧榮薇準備好的。就是羊奶,其他幾房的小子們也沒少跟著喝,老爺子也從不會去計較這些。
隻是老太太明白,三兒子這當著大夥的麵兒給錢,也是想說他雖然把孩子拖給了爸媽,但不是叫爸媽出力還得跟著搭錢出來的意思。而且他三天兩頭的就過來,來的時候也基本不空手,也是為了不叫彆人誤會他占老兩口的便宜。
也是因為古明妍算是老人家第一個估計也是最後一個親手帶的孩子吧,他就愈發的要顧及其他幾個兄弟姐妹的心情了,免得時間長了他們覺得不公平。自家這算是少有的基本沒什麼矛盾的和諧大家庭了,可不能因為自家閨女兒鬨出什麼不愉快的。
畢老太太也是知道兒子的想法,才沒推辭的就把錢給收了,也是讓彆人看看她的態度的意思。雖然她的確寵愛小明妍,但也不是那等糊塗偏心的人。
再說了,三兒子能給,那就證明他給的起。自家老三精著呢,可不是那打腫臉充胖子的人。這錢隻當是她幫自家孫女兒存著的,以後長大了給她買好吃的正好。
作者有話要說: 古家一月一次的聚會也是每月上繳孝敬錢的場合。作者覺得這樣設定很合理,畢竟就算老人家再不缺,兒女們適當的孝敬也是一種加強親情的方式吧。而且如果隻是把家裡的東西白白的補貼出去,剛開始估計大家還會念著老人家的好,時間長了難免會把這當成習慣,升米恩鬥米仇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讓子女們多少付出一點,也是不讓他們養成白吃白拿的習慣的考慮。
賣萌打滾求各位讀者大大的支持啊,求收藏、評論、營養液。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