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顆糖, 李蔓給白芹、豐高朗一人一顆,自己剝了一顆吃,三人含著糖從門市出來, 往辦公室走去, 路上,豐高朗好奇道:“李同誌,你會好幾個民族的方言嗎?”
“也就附近民族的方言能聽懂, 會說幾句。”西雙版納畢竟不是白族的聚集地, 從小學起, 她身邊就多了漢族和傣族的小朋友,到了初高中, 又增加了哈尼族、彝族和拉祜族, 雖然人數都不多, 可每次分班總有那麼一兩個。
一個班裡相處久了, 一些簡單的對話還是會說的。
“這就很厲害了!”白芹道, “交流起來,不用在你比劃我猜了, 減少了很多麻煩。”
來南猛壩商店買東西的, 多是附近村寨的少數民族和前麵紅旗農場的知青, 知青還好,交流順暢無阻礙, 消費也不低,可相對的他們買的東西也單一,吃喝穿。
不像少數民族群眾,什麼油鹽醬醋、五金農具、鋼精鍋、手電筒、長筒雨鞋、結婚用的床單被麵毛巾枕巾、散裝煙酒等,品種多樣,商店人旺氣旺, 才能一擴再擴。
可就是這麼一幫顧客,他們卻常常疲於應付,主要原因是交流起來有障礙。不是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就是他們聽不懂營業員帶了蘇北或是滬市口音的詢問。
“是啊,若是能聽懂他們說什麼,就不會拿錯東西,裁錯布的尺數了,”彆看才在門市待了三四個小時,豐高朗便對此深有體會,“李同誌真的很適合營業員這個職位。”
“會計也不錯,我挺喜歡的。”李蔓說完,轉而疑惑道,“那怎麼沒有在附近村寨招營業員?”
“咋沒找,問題是,一個村寨也沒有倆讀書的,有個小學畢業,不是在大隊當隊長就是會計,初中畢業都能去縣、鎮當乾部了。你看咱商店不遠有所小學,是不是覺得讀書不難?”白芹搖了搖頭,“附近的孩子離家近,上下學還好,可就這樣,小學畢業的也沒有幾個,更彆說去縣一中讀初中高中了。”
窮啊,一年下來,學費書本費加起來,對一個家庭來說可不低。供一個孩子,一家都得勒緊褲腰帶。要是再去了縣裡,食宿又是好大一筆。而且現在上初中也不是誰都能上,要推薦,看出身、看表現。
再有一點,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遠見,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有那個讀書的時間,大人更想讓孩子多打一捆柴,多放幾隻羊,增加點收入。孩子們呢,光一個普通話,就讀得他們腦殼疼,還有什麼平舌音、翹舌音,太難了!相比讀書,他們更喜歡滿山撒歡地跑,摘些果子,捉隻野雞貼貼饑餓的肚子。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一個,路難行。
哈尼族村寨在林海,彝族在海拔幾千米的地方,出來上學何其難啊!
還有些村寨在大山深處,幾乎於世隔絕。
而不識字、不識數,卡片不會寫,數目點不清,來了還不是淨添亂。
豐高朗:“其實還有一個辦法,我們可以請人來教我們學習傣語、哈尼族語和拉祜族語啊。”
白芹失笑:“學一門外語都難,你還要大家學幾門!好,就算大家願意學,誰來教呢?你要知道,便是同為傣族,生活的地區不同,語言也是有所差彆的。”
“李同誌啊。”
李蔓一愣:“我?!”
豐高朗點頭:“嗯。”
“彆、彆,”李蔓忙擺了擺手,“我就會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口音跟他們還有些不同,哪能教人啊。”
“其實,”李蔓繼續道,“沒有你們說得這麼嚴重,大家在門市待久了,便是不會說,也能聽懂幾成。”
這倒是真的,特彆是有些老員工,不但聽得懂,還能跟老鄉攀談幾句呢。
“哦,對了,”李蔓主動轉移話題道,“豐同誌你跟著誰啊?做什麼工作?”
“我跟著車同誌,從事日用商品倉庫保管和調拔,聽車同誌誌說,有時也要到縣百貨公司采購。”
“哇,”李蔓讚道,“挺好的!”采購啊,可以經常去縣城。
豐高朗咧嘴一笑,伸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我也覺得挺好的。”
說話間,幾人踏入了辦公室。
“白芹,”江會計拿了一撂本子遞給她道,“東西核過了,沒問題。”
白芹接過,分了一半放在李蔓辦公桌上道:“ 你看一下,上月的物價變動和商品調撥都在這裡了。”
“好。”
李蔓拿起一本日用商品,翻開看了遍,基本上浮動不大,又拿起了一本五金農具……
“當當……”
下班了。
李蔓將本子還給白芹,由她鎖進後麵的文件櫃裡,拿著竹筒就往簡易房趕。
遠遠地,李蔓就見窗開好了,在靠頂的部位,開的挺大,還給裝了竹製的紙糊格窗,下麵支著根木棍,窗戶半開。近了,門口的石頭已經搬走,換了個一米多寬,五層的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