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個故事(1 / 2)

料理完諸葛珪的身後事,已經是半月之後的事情。

諸葛玄帶著年幼的侄兒侄女們以及傷心到身體隱隱有些不太好的嫂子章氏回了豫章,諸葛瑾則隨季言之去往洛陽求學。彼時蔡文姬的爸爸蔡邕還在洛陽擔任太子舍人(後來統一改成丞尉),季言之便攜禮多次登門,讓諸葛瑾拜入蔡邕門下。

公元178年,漢靈帝劉宏改熹平年號為光和。光和元年三月,未能達成‘明年就來娶表妹’成就的季言之,在經過三年的鴻雁傳書,順順當當的親至豫章將諸葛明玉娶回了家門。

六月,季言之舉孝廉,不久之後拜為河南尹、虎賁中郎將。也就是說在洛陽城待不了多久,季言之便要攜帶新婚妻子前往河南任職。所以為了未來,季言之在對應當今局勢做細節改變的時候,忍不住搞事了。

季言之先是給聽說楊彪之女心悅他,便在清河郡主病重之時跑去求娶楊氏的袁紹送了一份保證他爽歪歪的大禮,然後頻繁的登蔡邕的門,努力說和蔡邕不要選衛仲道那病秧子做女婿,而是讓蔡邕忽略年齡差,選擇諸葛瑾當女婿。

對於弟子諸葛瑾的才華,蔡邕還是十分看重的,隻是七歲的年齡差讓蔡邕倍感猶豫。何況他的大女兒蔡琰(蔡文姬)目前才七歲,談婚論嫁什麼的,是不是有點兒…過早。

“老蔡,咱們關係也那麼親密了,我就說話不客氣了啊!”作為蔡府的常客,季言之充分的發揮了何謂不要臉的好口才,使勁兒的忽悠蔡邕:“老蔡你仔細想想,好東西容易被人搶,怎麼也得提前預定才對。我那小舅子溫厚誠信,自從拜入你門下後對你這老師尊敬異常,總是說老蔡你品格高傑,是位良師。”

蔡邕撫須:“子瑜是個好的,可惜有你這樣不著調的姐夫。”

季言之不乾了,立馬跟蔡邕大眼瞪小眼:“哎老蔡,今兒我們可得好好嘮叨嘮叨,我哪裡不著調了。”

“明明才學不錯,不潛心學習,天天和那何屠夫之子遊街串巷夜宿勾欄,不是不著調是什麼。”

“我的事兒不好跟你明說。”季言之啞口無言了一會兒卻是道:“總之老蔡你知道我不是那種貪花好色的人就成了。”

蔡邕定定的看了看季言之,隨即曬然一笑,“的確,即便我們有半師之誼,公路的事情也不好跟老夫明言。隻是公路,你所行之事可不能落了袁家‘四世三公’的名聲。”

“家父一直認為袁紹才是撐起袁家之人,當在洛陽為官。我啊,懶得跟家父爭辯這些,索性外派為官得了。”

曆史上淮南一帶本就是袁術發家的地方。袁術先是擔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後董卓進京後便控製了江淮(長江淮南一帶)割據為諸侯,河南也是屬於江淮範圍。季言之完完全全可以順著這樣的曆史軌跡,以河南為起點,大力的發展治下的經濟農業。畢竟古時交戰,糧草先行,何況在季言之的記憶中,東漢末年不光**還有天災。

雪災乾旱水澇災難三部曲輪番上演,再加上邊關異族入侵中原戰亂四起,到了三國鼎立之時,全國人口已經縮減了十分之九。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就連心硬如季言之也忍不住為這時候老百姓的艱難歎息不已。

“外派為官也是好事。能更好的了解百姓疾苦,老夫寒門士子出生,也算對百姓艱難深有體會,公路外派為官,當以治下百姓疾苦為重。”

季言之點頭:“蔡師之言,晚輩明白,會銘記於心。不過咱們現在談的是阿琰師妹的婚事,老蔡你同不同意給句準話。”

被季言之這麼一而再再而三的‘胡攪蠻纏’,蔡邕自然是沒有不同意的道理。即便季言之覺得蔡邕之所以會同意這門親事,主要是因為他替諸葛瑾答應以後會過繼一子姓蔡的緣故。

這並不是季言之擅做主張,而是和諸葛瑾私下討論的結果。

或許叔父諸葛玄隻有一女,卻平和的心態也或者是季言之看似不著調,但行事自有章程原則的作風影響到了諸葛瑾。諸葛瑾並不在意過繼一子到蔡家,承蔡家門楣之事。蔡邕之才,未拜師之前諸葛瑾就深感佩服,如今拜師已有三年,諸葛瑾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自然不希望蔡邕後繼無人。

乾涉了一把蔡琰(蔡文姬)的人生軌跡,季言之又圍觀看了幾出袁紹的好戲,這才拜彆生母王氏,拜彆親朋好友帶著新婚妻子前往河南尹(河南郡的彆稱)上任。

曆史上袁術的失敗,並不在於他當了頭鐵在漢獻帝還沒死的時候就悍然稱帝。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如果頭鐵稱帝後能夠強悍的乾掉其他諸侯,自然沒人敢對他BB,說他如塚中枯骨。可是他對手下鬆散隨意的管理,而且耳根子軟,不知道禦下平衡之術,自然稱帝時有多風光,敗落就有多快。

如今季言之成了袁術。季言之當過好多世的皇帝,帝王心術禦下之道早就滾瓜爛熟,對於手下的管理自然不會鬆散隨意。季言之到了河南的第一時間,就先快狠準的將治下的官吏梳理了一遍,讓文職武將各司其職後,才開始慢慢的整頓農務。

漢靈帝愛財,時常派宦官到各地收刮錢財,供他享受。光是相對富饒的江淮一帶,就被刮了很多地皮。如今雖是光和元年,距離十常侍之亂、董卓入京亂朝綱還有許多年,但亂世之兆已經初顯,許許多多百姓為了生計賣身為奴,光是河南治下的鄉紳土豪家的隱奴,就多了數倍,還彆提他們其中還有大量私占的田野。

“我艸他們媽啊。普通百姓想種地沒地方種,鄉紳土豪則是田地多得長野草。嘖,怪不得黃巾亂起,短短時間就讓東漢倒了半壁江山,就這蟲蛀的江山能堅持隻倒半壁沒全倒,都是老劉家的列祖列宗保佑得好。”

季言之將手中寫滿了小字的絹布丟入了火盆之中,看著火焰瞬間吞噬絹布,季言之猛地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好像忘了把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拿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