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 / 2)

寒門升官手劄 卷六一 6951 字 5個月前

隊伍進去的速度不算快,謝行儉偷偷伸過黑壓壓的人頭往前瞄了一眼。

見禮房門外,一邊站著一排冷臉衙役,門口放著張桌子,桌子上堆著一疊厚厚的紙,四名文房書吏看一眼考生的文籍,詢問幾句便在一堆紙中找出相對應考生的拓板文籍。

一應信息對的上,人也沒錯,還要檢查衣服和考籃是否有夾帶,完了才會放人進去。

進去後還要等待,五名一起作保的考生分一小隊,由做保稟生帶領著前去衙門提前準備好的聖人牌坊處叩拜,之後由文房的主事唱座位分布名單。

謝行儉發現,隻要是同一個稟生作保的,座位都不會排在一起。

像他和林邵白幾個,他在北麵一街號房32號,林邵白在78號,而趙廣慎直接被排到東三條街。

號房設在禮房的永巷街裡,長長的巷街一眼望不到頭,左右兩邊立著一間間小屋。

謝行儉尋著數字找到自己的位置,號房沒有門,直接敞開的著,地麵上濕漉漉的,有些拐角還布滿斑斑青苔。

裡麵立著一張桌子,一個背靠椅,旁邊放著一塊黑不溜秋的布。

布捏起來感覺皺巴巴的,想必是用了很多次都沒洗過,謝行儉也沒嫌棄,拿起布認認真真的擦拭桌椅。

擦拭乾淨後,他取出考籃裡的一應筆墨用品,就著號房裡提前準備的清水開始研墨。

不一會兒,學官大喝一聲,“乙亥年二月縣試第一場,開考——”

伴隨著鑼鼓聲,站在門外的縣令上前撕掉蠟封的信條,取出考卷,吩咐書吏一一發給考生。

考卷發到手後不能立馬寫字,得需要等考場考生都拿到了考卷才可以下筆。

這和上輩子考試差不多嘛,謝行儉暗想,他的位置靠前,要等全部發完得要等上一小會兒。

他對麵坐著一位十七八歲左右的少年,拿到試卷後就手撐著臉頰望著天空發呆,謝行儉掃了一眼便收回眼線。

轉頭一邊接著研墨,一邊眼睛盯著桌麵的考題認真思索起來。

在他眼裡,考場時間寶貴的如同金子,他可不想浪費一分一毫,既然不準下筆,那他就用眼睛看。

又一聲鑼鼓叮咚,考生們紛紛開始研墨的研墨,翻卷的翻卷,一時間考場內隻聽的嘩啦啦直響。

謝行儉翻開剩下的考卷,他不著急動筆,仔仔細細的一遍考題後,見考卷上沒有出現漏印錯印的,這才在考卷抬頭填上自己的姓名,三代戶籍信息等。

縣試第一場題目不難,考卷分四份,墨義、帖經、經義各占一份,剩下一份是草稿紙。

草稿紙上也要謄寫考生信息,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後期學官檢查是否作弊或者補錄生員用的。

一般考生都會先在草稿紙上書寫一遍,捋順文章的思路後再仔細的謄寫到考卷上。

因此很多學官都會查看考生的草稿紙,一旦和考卷上內容分歧過大,就會被貼上疑似作弊的標簽。

當然,如果你的草稿紙上字跡端正,內容一般般,恰逢有上榜的考生被舉報作弊,那你就幸運了,就會遇上補錄翻盤逆襲的可能。

謝行儉首先做的是帖經,第一場的帖經選的都是一些小兒科,比如:

____五典,五典____。____百揆,百揆____。賓於四門,四門____。

式微式微,______?微君之躬,__________?

這樣的填空題有四十道左右,除了填空題,出題的考官還會從經書中挑取一段文字的開頭印在考卷上,考生依據這一段文字,默寫出後麵的內容。

謝行儉讀了六七年的四書五經,早已把這些書背的很熟悉。

即便如此,他也不敢貿然在考卷上直接謄寫,為了防止寫錯字,他先在草稿紙上寫上一遍,認真檢閱無誤後方抄到考卷上。

謝行儉寫的是一手楷書,字體形體方正,筆畫平直,落在潔白的紙張上格外的令人賞心悅目。

也許是胸有成竹的緣故,帖經的部分完成的相當快,他朝著中央的香爐望去,書吏才換上第三根香。

也就是說,帖經這部分,他隻用了兩炷香的功夫,大約半個小時。

謝行儉不免眉飛色舞,洋洋得意。

他按耐不住的揚起嘴角,伸手摸了摸胸口跳躍急速的心臟,剛好觸到胸前凸出的小球,謝行儉下意識的低頭一看,是他爹和大哥為他求的佛珠。

剛進來官衙檢查時,許是知道這是廟裡祈禱好運的佛珠,因此衙役並沒有繳走。

此時佛珠靜靜的躺在他的胸口,佛珠呈暗黃色,珠心渾濁一片,謝行儉握了握便放開了,再執筆時,他莫名感覺躁動的心一下平靜了下來。

謝行儉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因為接下來的墨義和經義是考卷的重點,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墨義相當如上輩子試卷中的簡答題,出題的考官會在四書五經中截出一小段話,考生要根據這一小段話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這類的題目也有四十多道,因題量太大,分值高,他做起來尤為仔細。

做到一大半的時候,就聽到一聲鑼鼓的聲音。

吃中飯的時間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