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司儀道,“好啊,到時咱們都跟殿下一起來。”
榮烺就很高興了。
待到三清觀,一套流程其實與去歲大致相仿,但給禮部一操辦,還有雅樂伴奏,這感覺就很不一樣了。
榮烺與順柔長公主一起向神明禱告,祈求國泰民安。
三清觀觀主準備了起居之所,供公主貴女們休息,還有茶點等物,請大家享用。另有吉祥縷數條,祈福燈籠一人一個,用觀主的話說,“掛上福安燈,係上吉祥縷,定是一年平安吉祥,福壽綿長。”
吉祥話一說,簡直不掛都不行。
榮烺去歲找寺觀捐過銀子,也知他們臘月都有這些祈福吉祥的經濟事務,心下暗笑,嘴上一本正經的說,“去歲我係了吉祥縷,果然就挺順利。”
“殿下福澤深厚,又篤信三清,自然有神明庇佑,福安壽全。”觀主一幅大仙模樣,拈著一把美須,就把公主殿下的信仰給定下了。
榮烺不計較這個,接過燈籠,親自在上而寫了個倒著的福字,交給道人掛在三清正殿的屋簷下。
另又在吉祥縷上寫下自己的心願,這吉祥縷是要掛殿前龍槐上的。
觀主親自去掛的。
順柔長公主不大信這些,也都寫了。
在三清觀略做休息,榮烺與順柔長公主起駕去天祈寺。在天祈寺的流程與三清觀相仿,先頒下公主令旨,賜下賞賜。然後禮部官員與住持一起隨駕公主到大雄寶殿祈福,祈福畢後,住持也是先請公主掛了福燈,然後陪公主一道欣賞一回天祈寺的梅花,就已近中午。
天祈寺預備了齋飯,榮烺與順柔公主商議後,索性就在天祈寺用的素齋。
每次在天祈寺用素齋,榮烺都要讚一回天祈寺僧人廚藝不凡,格外賞賜了做飯僧侶一套經書。
總的來說,祈福行程非常順利,下晌回宮,榮烺說起來也都高高興興的。
鬱悶的卻是天祈寺,天祈寺自立寺始,就從沒在祭典上輸過三清觀。可這次公主殿下祈福,卻是先去的三清觀,再來的天祈寺。
雖說各種賞賜都一樣,殿下還在天祈寺用畢素齋方回宮。
可心裡就是憋悶啊!
知客僧道,“公主殿下身邊有女道相隨,聽說是公主的武師傅。”
在這上頭,僧侶就十分不便了。雖則少林也有絕世神功,可總不能讓少林武僧去教公主武功。
住持道,“我看公主與佛家有緣,日後必知佛法精妙,遠非尋常能及。”以後再有佛家法會,多邀公主參加,以此增加佛緣。
倒是榮烺在民間的名聲,一下子就傳開了。
帝都人愛熱鬨,雖然皇帝陛下的禦駕更加威風,可皇帝陛下坐龍輦,咱們也看不到陛下龍顏。公主殿下不一樣,公主殿下跟咱們揮手了哪!
自榮烺出宮祈福這日起,一直到大年三十,過了年三十,再到上元節,民間市井的話題都是:
“唉喲,咱們公主殿下出宮為國祈福你見了沒?”
“沒見?!”
“唉喲,天哪!你沒見哪!唉喲,阿彌佗佛,殿下那一身的氣派,那一身的福氣……我的天哪,我這雙瞎窟窿總算沒白眼,竟得見公主殿下!你們說說,這是多大的福分!”
……
“不敢想不敢想!哪兒就想著能見到公主殿下哪!”
“唉喲,殿下那一身的氣派!還有公主在三清觀掛的那燈,係的那縷!嘿喲,沒的說!我也去掛了!”
反正,一下子,公主殿下就成了帝都紅人!
聲名之廣,連跟隨公主殿下祈福的諸貴女也都跟著出了名。
大家一聽說你跟公主去祈福了,當時眼神態度就不一樣,既羨慕又親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