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大長公主誇孫女,“對,這是咱家的氣派。”
就是薑洋在宮裡,也順帶受了大家一通恭喜。
當然,大家主要恭喜的人是大皇子。
親事定下來,榮綿自然也有喜色,他道,“待宮裡擺酒,你們都來。”
大家笑道,“殿下百年之好,我們自然要來。”
又賀薑洋,“阿洋你跟殿下又多了一重郎舅之喜。”
薑洋謙道,“我實在沒想到。”對榮綿行一禮,“以後妹妹還得殿下多擔待。”
榮綿虛扶,“哪裡話,阿穎妹妹很好。”
都是自小相識,一起在宮裡長大。榮綿並非全然不關心自己的親事,他想過,他的妻子必是出身高門的賢惠姑娘。
薑表妹性情開朗,明快大方,原就是很好人選。
見大殿下讚自家妹妹,薑洋心下亦是喜悅。
陛下唯一皇子,這樣的親事,天底下也沒有更好的了。
帝都其他人家聽聞皇子妃人選,也是服氣的多。
如鄭家,就頗樂見此事。
鄭夫人都同丈夫說,“我看阿穎那孩子也是極好的。”
鄭國公笑,“非但你看著好,宮裡姑媽、娘娘看著更好。”與妻子道,“準備一份駕禮,讓阿衡阿錦過去祝賀一二。咱兩家不比旁處。”
“我早備好了。”
鄭國公打趣,“夫人有先見之明。”
鄭夫人笑,“論門楣論人品論親疏,也該是阿穎。”
鄭國公亦做此見。
如白家楊家落選的,也沒覺著如何,宮裡就選倆,咱家門第雖不差,也沒自負到有一無二的地步。
反正依憑家裡,給閨女說門好親事不難。
要說最落寞的,末過於孫徐兩家。
孫家自顯慈皇後之後,在皇室唯有一位郢王妃出身孫公府,餘者即便入宗室,除了楚王妃,還有郢王二兒媳是正室,餘者多居側位。
這次選秀,更是顆粒無收。
家中孩子還嚇病了,如今還在吃湯藥。
沒錯,見馬嚇暈過去的,正是孫氏女。
另有一位鬱鬱的,便是徐府了。
徐環落選。
對照當年徐妃入選的輕鬆,再看如今光景,徐老夫人又嘗了一遍什麼叫五味雜陳。
徐珍回府後到妹妹院裡,見妹妹神色尚好,道,“看來不用勸了。”
徐環倒了兩盞茶,一盞遞給兄長,“宮裡隻選兩人,落選也是意料之中。隻是沒能為家裡儘力。”
徐珍慢慢喝著茶,“即便入選,育有皇子公主的姑媽尚且左右不了什麼,何況你呢?落選便落選,尋一門殷實厚道人家,平平安安過日子,也不一定就比宮裡差。”
是啊。
不一定比宮裡差。
可也不一定比宮裡好。
如果不是家中出事,當年選為公主伴讀的人裡應該有她一席之地。那麼,依憑家中門楣,依憑家裡與宮中的關係,今日入選皇子正妃之位的,未嘗不會是她。
而非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