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正文第二三二章
方禦史是長子,他猶記得少時父母間偶有口角,父親過逝時,他剛剛八歲。按理那個年紀的事在成年之後會逐漸忘卻,他卻一直隱隱記得父母間的口角。
後來,他逐漸長大。
母親在鄉間名聲甚好,再如何忙碌生計,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去清理父親墳瑩上的細草。所以,儘管早些父親埋葬的是土墳,仍是全村墳瑩裡最乾淨最體麵的。
後來他中了秀才,族中長輩到家慶賀,送的賀禮裡,母親先挪出五十錢,買了舊磚,為父親修繕墳瑩,將墳修的更加體麵。
母親還在家族長輩來家時說道,“眼下錢財還得留著給大郎二郎念書,故先買了舊磚。待以後孩子們出息了,光耀祖宗,讓他們將賺得的錢買新磚,給他們父親將墳修的更新更體麵。”
闔族上下,村裡村外,就沒人說母親一個不字。
方禦史亦因有這樣賢惠偉大的母親感到驕傲至極。
待他中了舉人,得了知州青睞,縣裡也獎了他一百兩銀子,他將銀子捧回家。母親便讓他去買了新磚,嶄新的青磚,他帶著弟弟,還有許多村民族人幫忙,將父親的墳修成全村全族最漂亮最體麵的墳瑩。
就是他科考高中,錦衣還鄉,接母親弟弟到帝都生活。
走前母親還特意雇了族中一位家計貧困的族叔,一年給族叔五兩銀子,請族叔代為照管父親的墳瑩。
必得初一、十五清理打掃,如他們在時一般才好。
所以,他一直以為,那些記憶中父母親的口角,也隻是年輕夫妻間的一些口角罷了。
母親十幾年如一日的在族人村人麵前懷念父親,雖則家計因父親而敗落,母親卻始終無一句怨言。
任勞任怨的撫養他們兄弟長大。
母親青年守寡、紡紗織績、下地做工,那些年日子並不好過。
他們三口咬著牙走了過來。
母親篤信佛教,父親過逝後,母親就尋了一處小庵,在家做了居士。
母親多年不食肉,以往他以為是因母親信佛的緣故,後來家境好了,母親生了一場病,他請了州府最有名的老大夫給母親診治,老大夫說母親身體虧損太過,要慢慢滋補。他苦勸之下,母親方開始進食葷腥。
不知為何,方禦史忽然想到此事,問,“那母親你食葷腥的事……”
“哎,那會兒咱家日子本就窮,想吃肉也吃不起呀。弄個居士名,非但適合我的身份,還能學念佛,誰家有喪禮,請我去念經。鄉間雖出不起銀錢,可去一趟,也能免費吃兩餐飽飯,還能與我二斤精麵熨親勞,回家你們兄弟就能吃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