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6 章 燈滅之一三零(2 / 2)

殿下 石頭與水 6467 字 3個月前

第二天,鄭太後召唐太太攜孫女唐葵覲見。

鄭皇後與榮烺都參加了這次見麵。

唐太太娘家姓陳,是鄭太後的閨中好友,也是鄭夫人嫡親的姑媽。當年嫁了唐家,這些年一直隨丈夫在蜀地居住。

唐太太的丈夫曾出任帝都三品將領,如今是唐氏家族的現任族長。

唐太太一進宮,榮烺就大為吃驚。無他,這位與祖母年紀相仿的太太,真是與鄭家舅媽仿佛脫了個影一般,真的像極了,一看就知必是一家人。

至於唐姑娘,一看就知道是唐太太的親孫女。

榮烺忍不住感慨,“怪不得舅媽立刻就要把唐姑娘你搶去做兒媳婦,你們簡直如親母女一樣像啊。”

唐太太唐姑娘都笑了,唐姑娘的聲音帶著一些蜀地的綿軟脆爽,“我第一次見舅媽就覺著格外親切,倒沒覺相像,不過大家都這樣說。”

“特彆像。舅媽年輕時肯定就像你一樣,再過十幾二十年,舅媽就是你祖母的相貌了。”

唐太太說話舒緩,有一種不急不徐的優雅,這一點與鄭夫人不同。

“兩宮娘娘還是與以往一樣,公主殿下是第一次見,真是率真可愛。”唐太太望著這位平易近人又不失尊貴的小殿下,“民婦在來帝都的船上聽聞過公主殿下的名聲,比傳聞中的更好。”

榮烺奇怪,“你們從蜀地過來,怎麼會在船上聽人說我的事呢?”

唐太太道,“殿下,開封城可是北接燕趙,南控江淮,臨製四海之地。水上的消息傳的可快了,我們出蜀地後一坐船就都聽說了。”

榮烺即高興又謙遜,“那都是我應儘的責任。隻要開封城快快恢複到從前的元氣,我就放心了。”

唐太太看她這樣率真無瑕的秉性,不由露出笑容。

她與鄭太後是舊交密友,多年未見,彼此許多話說。榮烺聽一會兒就請唐姑娘到花園玩兒去了。

她想聽一聽蜀地民風民俗。

唐姑娘擅言辭,尤其蜀地因地處西南,民風一向比帝都開放。唐姑娘還頗通外務,儘管她學習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蜀地米麵糧價都是清楚的,還參與過家中田莊的水渠的清理挖掘的相關事務。

“米麵糧價找幾家米糧鋪問一問就清楚,整理水渠可不是容易的事。水利一向是朝廷的大事,雖說田莊不能與朝中大事相比,想來也有許多不易之處。”

“剛開始聽下人稟報,民女也是聽得七昏八素,後來我讓他們呈上水渠的圖紙,又親自去看過,有不懂的請教有經驗的人,再相關書籍,基本就弄明白了。”唐姑娘說,“最後就請佃戶出力,他們若想直接要力銀,就按工包給他們。也可以用第二年田租付工錢。然後將整理好的水渠按長短分給佃戶維護,每年免些租子,他們也都願意。”

唐姑娘說,“事情其實不難,就是多考慮一些。每年秋收後要巡視一下水渠的情況,既然免租子交給他們維護,如果不按期巡視,也會有人偷懶懈怠的。”

唐姑娘說話爽俐,但說到具體事情時就似她的祖母唐太太一般,有一種有條不紊的從容的風範。

怪不得舅家這麼急著定下來做兒媳婦。

榮烺說,“這是唐家的家風麼?”

唐姑娘羞澀不已,“民女隻是做一些很微小的事,怎麼敢說這就是唐家的家風呢?”

“你彆害羞。聽說你兄長也一起來帝都準備明年春闈,你祖父唐家族長也來帝都了。”

“是。殿下您都知道。”

“前幾年唐寧任國子監祭酒時,我與他有所交往,十分欣賞他的才乾,至今如此。”榮烺有些感慨,“雖然國子監改製因各種原因沒能完成,但現下國子監奉行的新規大部分是當年他擬定的條例。

我也曾聽聞令祖父的名聲,對唐族長治家有為之事非常敬仰。”

唐姑娘正要謙遜一二,榮烺擺了擺手,“你不曉得,朝中今年有一樁大案,前戶部尚書因其家族貪鄙太過,魚肉鄉裡,已經下了大獄。他這等為官為人自然可鄙可恨,可我想,人必不是一開始就變壞的。讀書人考取晉身之階不容易,要改變家族命運的想法也能理解。我感慨的是為何仁義不能久持呢?”

“立身處世,綿延家族,教養子弟的辦法,你們這樣經世大族應有自己的心得。”榮烺道,“我十分想與唐族長談一談,看能否從中學習一二,也教給人知曉。他們若有所得,以後於家族於子弟都有益,而他們若能教養出出眾子弟,為朝廷效力的人豈不更多了麼?”

唐姑娘有些受寵若驚,又對榮烺認真請教的神色打心底升起敬佩,她肅容道,“民女回家,必將殿下之意轉達祖父。”

“好。”

唐姑娘道,“我有一點疑惑,可以直接問殿下麼?”

“隻管問。”

“殿下為何要民女轉達殿下之意,民女祖母就在太後娘娘那邊兒說話。”

“令祖母是皇祖母的朋友,我想,我們年齡相仿,未來大概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唐姑娘微微傾身,“殿下厚愛,民女榮幸之至。殿下厚意,民女必為殿下轉達。”

唐姑娘中午與祖母一起被賜在萬壽宮用膳,她雖自幼生活在蜀地,禮儀全不遜帝都貴女。待回家後,她將公主想與祖父見麵的意思告訴了祖母。

唐太太道,“帝都不乏名門,咱家雖綿延長了些,這樣也顯的有些拿大了。”

“祖母,我看殿下言語十分懇切,是誠心請教,並非虛言。”

唐太太想到今日對公主所見,接過孫女遞來的溫茶,由衷道,“真是一位率真之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