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335~336(1 / 2)

大秦始皇後 青青小艾 11819 字 4個月前

這種僵持並非西羌諸部仗著對地形的熟悉,強行拉平與秦軍實力差距而導致。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因為西羌諸部在發現秦軍遠勝於他們的實力之後,乾脆避著秦軍跑,隻有遇上秦軍數量實在太少的時候才會選擇偷襲追擊;

另一個則是因為在秦軍占據了靠近蜀郡等郡縣的地方後,剩下的屬於西羌諸部活動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高原,秦軍在高原上並不能如在秦國那般行動自如,當地氣候與稀薄的空氣更是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到這個時候,秦軍其實比西羌騎兵有著非常的劣勢。

但西羌騎兵並未在秦軍手上討得了好。

因為每一個秦國士兵都隨身帶著爆竹,隻要遇上西羌騎兵就直接點燃扔過去,立刻就能將原本成隊成列的西羌騎兵嚇得人仰馬翻。

多次幾次虧後,那西羌騎兵們就學乖了。

遊擊戰當然還是要打的,但他們再也不敢讓秦軍發現自己,每次也都隻會選擇用弓箭遠程攻擊,且每次射出箭矢之後不管有沒有傷到人都會第一時間騎馬逃跑,根本不會給秦軍追上的機會。

就這情況吧,無論是王賁還是李信都被惡心得夠嗆。

尤其是在己方無論兵力還是戰鬥力都遠勝於西羌諸部,明明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其徹底拿下的時候。

李信還好,他對西羌諸部沒有這樣的做法沒有太大想法,隻是派出了更多兵力想要將其吞下;可對王賁而言,西羌諸部的這種做法就仿佛是好不容易吃到一口美食,卻發現這美食卡在了自己喉嚨口怎麼也咽不下去,若是不想吐出來就隻能忍受。

援軍與糧草已經送到了邊境線,但對如今的局勢卻沒有太大積極作用。

消息很快傳回了鹹陽。

但西羌諸部避而不戰,即便王賁與李信二人勇猛無敵又能有什麼辦法?他們又找不到人。

畢竟這些西羌人彼此之間都有聯絡,一旦某個地方的西羌部落出了事兒,其他部落要不了多久就會知道消息,然後立刻就會帶著所有人逃跑,想要找到人就隻能從頭開始尋找。

這與草原各部落那種因為彼此心有隔閡,且互相防備,所以即便有部落出了事兒也很難第一時間傳到其他部落的情況可完全不同。

是以朝中大臣在知道此事後,竟也沒辦法第一時間拿出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即便知道這般情況最好用的是離間計,但在找不到人的情況下,縱然有著再好的法子也什麼都做不了。

尉繚倒是提到了一點:“也許可以從匈奴等遊牧民族中征兵去攻打西羌諸部?他們都是遊牧民族,對草原的地形了解應當比我們更多。”

嬴政毫不猶豫地點了頭。

匈奴等遊牧民族對上西羌諸部確實有奇效,他們出現在西羌諸部如今生活的那半邊草原上後,很快就適應了當地氣候,摸清楚了當地環境也按照遊牧民族的特性與習慣找到了不少西羌人。

但說到底,即便同樣都是遊牧民族,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習慣也有著一定差彆。

所以在剩下的西羌諸部知道匈奴等草原部族出現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後,這些西羌人有了防備,之後便再沒有讓匈奴等士兵討到便宜。

局麵再一次陷入了僵持之中。

朝中甚至開始商量,是否要直接放棄被西羌人占據的那些地方了。

反正那些地方都是毗鄰雪山的土地,雖說藏著一些礦產,但並不能種地種糧食,秦人拿下了那些土地也沒有太大作用。

嬴政倒是不願放棄,可就這麼僵持下去似乎也不是個辦法。

恰在這個時候,北邊草原上的最後兩座城池終於竣工,當地牧民與那些幫忙的西域移民也都在第一時間住進了城池當中。

這等好消息傳來之後,朝中有些沉悶的氣氛才算有所好轉。

等到蕭何與筱等人回京述職,彙報了草原建城時發生的種種細節與城池建好之後發生的種種情況與處理辦法等後,秋收又來了。

蕭何與筱這對夫妻雖然按照這些年積攢的功績來看,已經足夠位列九卿,但因為如今的幾位九卿都還不到致士的年紀,所以他們便暫時掛名在了兩位丞相名下做了屬官。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這兩人一個被安排去了郎中令名下擔任屬官,另一個則被安排去了奉常手下擔任屬官。

與被安排去林阡與張良名下擔任屬官的呂雉與張賦不同,如今的郎中令與奉常年紀都大了,所有人都清楚他們沒幾年就會致士回家養老,而這夫妻二人雖說被安排去了這兩位名下擔任屬官,卻又沒有說明官職,平日就隻需要跟在太仆與奉常身邊幫忙而已。

朝中但凡長了眼睛的人都知道,隻要如今的太仆與奉常退下,這兩人就會直接頂替上位。

但這對朝中大臣而言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還是那句話,在秦朝做官雖然講資曆,卻並不僅僅講資曆,一個人若積攢的功績足夠多,隨時都可能一飛衝天。

九卿之一算什麼?丞相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大家在得知嬴政安排之後也隻是感歎了一句,之後並未多說什麼。

所有人都將注意力放在了之後的秋收上麵。

而對朝廷而言,今年的秋收比之往年也確實有些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就是,秦國與西羌諸部的戰爭還未結束。

西羌諸部幾乎是春耕結束沒多久就派兵來攻打秦國了,原本秦國想的是在秋收之前將其拿下,卻不想結果超出預計,戰爭至今不曾結束,所以這次秋收就要麵臨撤兵或者秋收人口不足的矛盾。

不過在商議之後,所有人都覺得秋收比打仗重要。

於是不久,西羌諸部就發現四處搜尋他們的秦國士兵人數驟然減少,兩者相遇的頻率也降低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一開始還沒人反應過來。

但很快,有人想起了原因:“秦國士兵應該是回家秋收了吧?他們不是每年秋天都要收割之前種下的糧食嗎?”

可是……

“那些匈奴人似乎也沒剩下多少?”

“這個我知道,”有人開口,“那些匈奴、月氏等生活在北邊草原上的部族如今也學著秦人種田呢,隻不過秦人種的是糧食,他們種的是牧草。”

西羌諸部剩下的人有些茫然,但怎麼說呢……

之前在自己的地盤上被追著逃跑的經曆實在丟人,為了躲避秦軍,他們也一直緊繃心神,如今能鬆口氣對他們自然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大家在弄清楚緣由後就沒再多管。

有人得知此事卻動了心思:“大部分秦兵既然回家收獲糧食去了,我們為何不趁機反撲?”

西羌某個部族的少族長雄鷹無語地掃了他一眼:“你在想什麼呢?忘了之前秦國援兵與糧草抵達之前,我們同樣被王賁與李信兩人帶著士兵追擊,隻能四處逃跑的事情了?”

那人被雄鷹提醒,瞬間想起當初場景,當即打了個寒顫。

雄鷹歎氣:“咱們還是想想,等到秦國秋收結束,那些士兵再次奔赴前線的時候,我們到底要藏在什麼地方吧。”

所有人一聽這話,立刻變得蔫頭耷腦起來。

這畫麵其實是有些奇怪的。

並非西羌諸部剩下的人不願與秦國硬碰硬有什麼奇怪之處,而是這些人提起秦國的態度過於平和了些——

按理說這些遊牧民族最是有血性,提到自己的仇人不說想要生啖其血肉,也得想要以牙還牙才是,但他們提起秦國的語氣,卻以無奈居多,並無多少仇恨。

這其中固然有這場戰爭是他們挑起來,自己理虧在先的原因在,但打仗又不管理虧不理虧,誰也不可能因此就對彼此生出幾分寬容。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緣由在於,雙方雖然打得熱熱鬨鬨,但因為秦軍方麵大批量使用爆竹驚嚇西羌人,並未造成多少傷亡。不隻是秦軍沒多少傷亡,西羌諸部同樣沒有太多傷亡。

因為秦軍在用爆竹破壞掉西羌騎兵的隊伍之後,隻會將人抓起來當俘虜,有時候還會帶著人到戰場上露麵勸人投降,並不會將人殺了,所以雙方並無多少仇恨。

沒仇恨,提起來自然語氣就還不錯。

隻是這種隻能躲著秦軍走的日子也著實憋屈,一群西羌人的情緒都變得格外不耐煩起來。

有那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繼續逃亡的人忍不住小聲問道:“要不然,我們直接投降吧?反正秦軍又會殺俘虜,而且我聽說那些被抓去當了俘虜的人雖然需要乾活兒,但也不是沒錢得,到時候……”

“閉嘴!”雄鷹大怒,“你也是部族數一數二的勇士,不想著帶著族人奮起反擊就算了,投降這麼丟人的話你到底是怎麼開得了口的?”

其他人也像是聽到什麼不敢置信的話般,紛紛對其怒目而視。

那人一愣,乖乖閉上了嘴巴。

雖然在他心裡,仍舊覺得投降才是他們西羌諸部的最好選擇,但雄鷹等人既然對此這般抵觸,他也隻能將自己的想法藏在肚子裡。

……

秋收很快結束,朝中再次將目光放在了與西羌諸部的戰爭上麵。

但商量許久,也仍舊沒有太大進展。

蕭何與筱見事態陷入僵局,彼此對視一眼之後,乾脆提到了另一間同樣重要的事情——

“陛下容稟,微臣與筱二人前些日子接到了西域移民與草原部分好友寄來的信件,心中提及到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