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1 / 2)

時間一晃,即將進入初冬,康熙帝等大隊人馬這才從緊趕著,終於在頒金節之前回到了京城。得到消息的後的皇子們和大臣們,一大早就感到京郊去等著,迎接聖駕。

車隊一進入到京郊,不少人就發現易於尋常的地麵,不知道工部是如何弄的,放眼望去仿佛一大片天然的石磚,不經過需要經過切割平鋪在地麵上,人車走在上麵平整的不行,一點顛簸都感受不到。

康熙帝聽到外麵的驚呼,揭開簾子往外看去,這大概就是老四來信說的水泥了吧。當下便叫停了禦駕,親自下車查看了起來,前麵皇上一停,其他人那還能安然坐在馬車裡,也跟著紛紛下車,太子和直郡王伴在康熙帝的身邊,這會兒正拿著東西對這水泥地敲敲打打。

這會兒對這堅硬如岩石的地麵,驚喜不已,不過作為從小在政治權力中心的皇室長大,精心培養出來的太子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東西的好處和意義,四弟他們獻上來的這水泥,對大清來說真是個好東西。所需的原料又不昂貴,用來鋪路和修堤壩建房子再合適不過了。

當場便真心實意的恭賀了自家阿瑪。

直郡王雖然反應慢半拍,但是很快也想到水泥的價值,瞪了眼太子,也跟著恭賀起來。

邊上的大臣們一個個更會了,什麼含蓄這會兒都被他們拋到腦後,彩虹屁拍的那叫一個文采飛揚,肉麻不已。

等到來迎駕,吹了半天冷風的皇子們和大臣們,其中還有林子真,遠遠看到讓他們驚訝的一幕,隻見皇上帶著一眾大臣們正慢悠悠的踏著水泥路,向他們走來。而聖駕所用的馬車,隊儀,還有其他皇子,大臣的車架,空蕩蕩的跟在這群人後麵。

想到當初京中道路都鋪上水泥的時候,不少老百姓也這樣,每天閒著的時候,都愛在水泥地上來回走來走去,甚至傍晚時分,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還喜歡席地坐在水泥地上,一人端著一大碗陶壺,一邊喝著水一邊儻大山。

為此,官府還派了些衙衛去規勸百姓,看幾天新鮮就是了,彆在每天閒著都去路上晃悠,把路都給堵了。不過規勸後,道路的確好了很多,但是晚上大家喜歡在水泥地上休息閒聊的習慣還是沒有改過來。

所以,這會兒看到這一幕,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竟然從皇阿瑪臉上看到了和之前百姓一樣的同款表情。

上到老三,下到老十四,眾多皇子腦海裡,竟然詭異的達成統一的腦電波,雖然大不敬,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卻暗爽不已,能看到這一幕,一道早上喝了一肚子冷風也值得了。

為了掩飾自己心裡的不自在,幾位皇子見到自家皇阿瑪的時候,不免更加殷勤起來。讓康熙帝心底也一軟,孩子依賴父親就是天性,看看他這才走了多久,幾個孩子就這麼想他了。

這一副父慈子孝的局麵,一時間到也算的上其樂融融。

.........

京郊不遠處的大清技術學校,已經落成。

因為林子真早早就做好了準備,費了不少心力,物色了各學科的老師,為了請這些老師,林子真可以說,跑斷了腿。

好在,康熙帝從塞外回來後,因為水泥的功勞,他自請入禮部,想要好好把大清技術學校拉巴起來,很快便得到了康熙帝的批準,如今林子真已經是禮部從四品,郎中,在年輕一輩中,是升遷最快的。

不是沒有人眼紅,但是架不住林子真不僅後台硬,背後有四皇子撐腰,而且神奇的在於,明明大家都知道這家夥是個切切實實的四爺黨,但是他卻能和其他站在不同陣營的皇子,關係處的不錯。

就連皇上對這家夥,似乎都挺看重的。

沒有抓到這家夥切實的把柄,他們可不敢輕易動手,不然不能把人拉下來,反而隻會遭到上位者的厭惡。

當下也隻能安慰自己,雖然林子真升的快,但是卻是個目光短淺的,好好的翰林不繼續呆,非跑到禮部,擔任管學郎中。不然以他這條件,隻要在翰林再好好經營幾年,以後不是進內閣,就是外放任一省州牧。

那個不比在禮部好,一旦進入禮部體係,以後想要升遷,大多隻能往上走,那就有的熬了,畢竟禮部再往上也就那麼幾個位子,都有人占著。

對於彆人的想法,林子真並不在意,在物質等到保障的時候,他更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雖然對權力並沒有那麼渴望,但是年紀輕輕,就當是了相當於前世國家教育部主任的職位,這還不夠高位嗎?

現在的生活,他很滿意。

林子真除了負責好自己本職的工作,管理備案在冊的各大官學,以及私塾。好在他現在名下也有分管的手下,主事筆帖式加起來便有六人,林子真大多時候隻需要掌握方向,把任務分配下去,最後自己在進行彙總。

其他時候,大多時間都撲在技術學校上。

學校一共設有四個院係,農學,理工學,自然化學,經科學,還有醫理學,裡麵有細化出幾個不同的專業。

等到林子真好不容易用幾本自己手抄出來的初中物理教材,把墨家不知道第幾代傳人給邀請到京城,最後把人忽悠到學校當了理工學的院長,他帶來的那些徒子徒孫們也一個也沒放過,不是當老師,就是推薦到工部去。

學校的老師也勉強算湊齊了。農學的老師還算好找,林子真到京郊村莊探尋段時間後找到了不少竟然豐富的老農,彆小看了這些老農,父輩口口相傳的口訣和經驗,不僅讓他們對種植術很厲害,而且還會根據各種星象識彆天氣,還有已經學會製作簡單初版化肥。

原本這些老人倒是願意來當老師,不僅有工資,而且說出去多體麵也。但是等到到林子真希望他們指導傳授學生製作化肥的時候,他們便不願意了,對他們來說這是他們祖輩多少年來專研出來的秘方。

他們不同於墨家,希望把自己學派的知識傳播下去。這些種了一輩子土地的老百姓,隻想把這些傳給他們的後人,一邊子孫能種出更多的糧食,填飽肚子。

他們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林子真到不介意,好在他早有準備,把自己收集到的化肥方子和相關知識原理,拿了出來,最終在他們和化學院的道士的不懈研究下,也初見成效。

就這樣學校才剛招了第一批學生,便通過化肥方子和戶部達成合作,開辦了國營化肥廠,賺回了一筆錢。

至於化學院的道士,自從藥物研究所建立後,也引進了一些信奉煉丹術的道士,他們中有些還真不是僅僅為了騙人錢財,而是他們真的覺的丹藥也是能救死扶傷,甚至還能調理身體,延長壽命,長命百歲。

這些道士裡,不少其實都已經摸到了化學的門檻,在藥物研究所經過林子真時不時的不經意的提點,還有不知道那裡收集到的化學原理書籍,他們便從煉丹走向了化學製藥這個分支。

以至於四爺現在對於道家所謂的煉丹術,一下子幻滅,雖然還堅持信佛修道的四爺,但是現在更多的是學習他們的學說,其實中間涉及到不少樸素的唯物論,道家學說,還是很有意思的。

至於那所謂的丹藥裡麵含有的重金屬物,吃了不會長生,隻會死的更快。

這樣一來,這個時空的四爺想來就不會再重蹈覆轍,晚年將延續壽命的希望寄托在道家煉丹上。

.........

三月的風裡雖然還帶著冷意,地麵上的積雪已經看不到蹤影,隻有地上低凹處,殘留的一灘灘積水,證實過寒冬曾經降臨過。

京郊,栗子村,一處農家,在這裡已經生活了三代的老張頭家,靠著輕快能吃苦,如今在栗子村終於置辦下了十八畝土地,而且最叫張家人驕傲的是,他老張家的土地,可沒有一畝貧瘠的,十畝好地,八畝中地。

靠著地裡的產出,老張頭可是養活了三個兒子兩個姑娘,孩子長大了,他操持著給兒子娶上了媳婦,女兒也陪了不少糧食嫁了人家。現在一晃眼過去,他光孫子都尤六個了。

到了他這個年紀,大多數人都不管家,但是老張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還是老張頭那主意。實在是他三個兒子,大兒子光又把力氣,但是憨厚的不行,他家老二嘴巴倒是甜,小事還行,大事就慫的不行,就想著找人給他出主意,但不了事的。至於他家老小,不說也罷,他娘生他的時候,摔了一跤,孩子生來體弱,他們這樣的人家能供著精糧把他養活已經不錯了。

對這個小兒子,老張頭最放不下,他活著還好,但是如果他和老伴都走了,老小一家可怎麼過日子呀,老二那身體種地也不成,又沒門手藝,腦袋也沒見多聰明,難道一輩子靠著他兩個哥哥幫忙,可他兩個哥哥能力也有限,能養活自家都不大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