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 70 章(1 / 2)

時間一晃,又過去的數月,即便一年一度的頒金節的到來,也沒有將籠罩在京城頭上的壓抑氣氛完全驅散。

如今太子已經被廢,康熙帝回京之後,便尋了日子祭祖告天後,便下了廢太子的聖旨,通報全國,不過對於廢除太子的原因,不知道康熙帝處於何用心,雖然列數了廢太子罪狀十來條,但是對於最關鍵的謀逆卻隻含糊而過,避重就輕,隻是用夜窺帝蹤寥寥幾字帶過。

即便知道真相的大有人在,但是想想這段時間京城菜市口,每天被處死的官員和士兵,這個時候都沒人願意出來觸康熙帝的眉頭。

反正廢太子已經成為定局,實在沒必要為了這些事情上去招皇上的厭惡,現在他們更多的目光都落在廢太子和直郡王兩係落馬後,空出來的那些位置,其中就屬於八貝勒一派爭的位置最多。

直郡王自從回到京城後,先是被皇上派重病把守,圈禁在府中,廢除太子後,同樣也被皇上以謀奪儲位,不尊君父,咒殺太子等罪名,削爵囚禁。

可以說,隨著太子和大阿哥一個被廢,一個被圈,整個朝廷半數的官員都換了樣,因此可想而知,康熙帝對他這兩個的兒子的忌憚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等到朝廷上事情理順了,頒金節也在這樣的情況下,敷衍的過去了。自古以來,前朝和後宮就脫不了關係,後宮的高位娘娘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靠的不僅是皇上的恩寵,還有娘家的勢力,以及膝下的兒子。

大阿哥出事後,惠妃受驚,惶恐又心焦,但是如今她叔父納蘭明珠已死,這個關頭能在皇上麵前幫著兒子說話的人,竟找不出一個來。

不行,她不能急,她這一輩子就得了兩個孩子,承慶早早的就回歸長生天的懷抱,隻有胤禔活了下來,健壯的長大成人。那時候宮裡始終沒有新生兒長成,時間長了,宮裡突然一些謠言,說是大清雖然入關,取明而代之,不管這皇宮到底殘留這不少前朝怨氣,大人還好,小孩身子弱,那裡受的了。

雖然最後皇上肅清了謠言,但是到底心裡對此半信半疑,主要是當時的康熙帝已經接連失去了不少的孩子,膝下一個站住腳的也沒有。不說作為一個父親的無助和悲傷,還有作為一個帝皇,沒有皇子,對於前朝局勢的穩定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她的孩子一生下來,沒多久就被皇上讓人送到宮外去,由臣子撫養長大。先時還好,作為皇上唯一的兒子,不管是皇上,還是宮裡的太皇太後,全都惦記著。但是後來有了太子,她兒子雖然不至於被慢待,但是卻處處落人一等,甚至直到快六歲了,才被接回宮來。

對於年幼無法陪伴的兒子,那怕當時把孩子送出宮是為了他好,但是惠妃心裡時常是愧疚的。而且那怕在理智的人,看著兒子小小的一個人,做什麼都要處處禮讓太子,暗地裡總是羨慕的看著皇阿瑪對太子的嗬護,心態也是會失衡的。

所以,即便清楚的明白,兒子那怕是皇上的第一子,但是比起自小被皇上教養著長大的太子,不管是情感上,還是身份上,她的兒子都已經輸了一大截,實在不宜事事和太子針鋒相對,但是隨著這些年,兒子和太子鬥的越發厲害了,她也看的出來這想必是皇上有意為之的。

這下她隻能把心裡的不安壓了下來,連勸也不敢勸了,更何況,每次麵對滿懷不甘的兒子,惠妃也實在開不了口勸阻。

她曾經心裡也不是沒有奢望過,若是最後登上那個位置的人,真的是她的大阿哥就好了,不過終究隻是奢望罷了。

第二天天一亮,靜坐了一夜的惠妃,便早早到養心殿前脫簪請罪。康熙帝雖然已經起了,但是遲遲沒有見惠妃,這些跟著他一路走到現在的舊人已經不多了。

而且這次圈禁胤禔,他心裡到底是有幾分愧的。但是這會兒對著前來請罪的惠妃,康熙帝心裡卻升起了些不耐。這一趟是要仗著以往的那些情分,來逼迫朕嗎?

直到用完了早膳,這才讓梁九功把人給領了進來。

與康熙帝的想法相反,惠妃的請罪,並不是為了兒子求情,而是當著皇上的麵直接斥責胤禔種種不是,甚至說出胤禔罪大惡極,應當處死狠心的話。

瞬間將康熙帝對大兒數次冒犯的話語,以及之後的惱羞成怒,給衝淡了不少。兒子在不好,也是自己家的,而且胤禔那有惠妃說的那般不堪。

一時間不免想起來,當初他帶著大兒遠征蒙古,每次他給這個孩子分析戰局後,這孩子總是用孺慕的眼光看著他。

竟然反過來和惠妃爭論了幾句大兒的好。

等到惠妃走的時候,不僅沒有的受到懲罰,而且還得皇上不少賞賜的消息,很快便在宮裡傳開了。

聽到這消息的其他三妃,心裡不免感歎一聲,到底不愧是宮裡曆經多年的四妃之首,雖然兒子倒了,但是人家沒受一絲牽連,而且手裡還握著一部分宮權,再說有了今天皇上這一表態,宮裡大家都明白,以後對惠妃以前如何,以後還是如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