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4.20(1 / 2)

名著遨遊[快穿] 瑾秀Ann 3135 字 4個月前

莉迪亞感慨歸感慨,現在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時代和社會的局限和製約,是需要有行動者去嘗試,去改變,任重而道遠。

從1812年秋天,到1814年春天,莉迪亞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將現有的數學內容學完,並且和她的導師布魯克爵士確定了論文的題目。

論文的內容是研究萊布尼茨和牛頓的微積分的區彆,因為莉迪亞“大膽”地向自己的導師提出“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是彼此獨立不存在借鑒的存在”。

這個大膽的假說讓布魯克爵士震驚,牛頓是劍橋的驕傲,也是英國的驕傲。所以,百年前關於誰是“微積分之父”的論戰,英國那是毫無保留的站在支持自己國家的科學家的一邊,將萊布尼茨打為“抄襲者”。

雖然一個世紀以來,也有英國數學家發現二者有些不同,但最後的結論還是當年那個“萊布尼茨借鑒牛頓發明微積分”、“牛頓是微積分之父”。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這句名言即使提前幾個世紀也是鞭辟入裡的存在。

現在歐洲世界相對和平,但是因為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論戰,導致英國和歐陸數學家之間交流阻斷,數學是基礎科學,長久以往這對英國整個科技的發展並不是好事兒。集思廣益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閉門造車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莉迪亞想要通過她的這篇論文,讓兩方的關係緩和一些,這個想法莉迪亞自知有些“蚍蜉撼大樹”,但她就是想要挑戰一下,追求刺激一直是“莉迪亞”的性子。

“你非常的勇敢,你選擇的這個論文題目,就像你站在劍橋的教室裡一樣勇敢,女孩,我期待你的論文,有任何論文上的問題可以來問我這個導師。”布魯克爵士震驚之後,沒有打擊莉迪亞,反而給她鼓勵,“一個世紀了吧,數學界的和解,也該由英國提出。我們是些畏手畏腳、頭腦遲鈍、死要麵子的老家夥們,我們是不行了,這項偉大的任務就交給你們年輕人了。”

布魯克爵士感慨完,又提醒莉迪亞道:“莉迪亞,你的拉丁文我記得不太好,你最好到人文學院去聽些拉丁文課,現在發表論文還是用拉丁文的多,傳到彆的國家去也沒有歧義。”

“謝謝教授,我知道了。”莉迪亞之前隻會一兩句拉丁語,這兩年為了看懂文獻,自學了一段時間,但是還是不太行,這是她的薄弱點,而發表學術論文要用拉丁文這個“奇葩”的約定俗成,讓莉迪亞可是薅掉了不少頭發。

莉迪亞和導師告彆,就前往人文學院的拉丁語係,在公開課程欄查看她能旁聽的課程。她看的仔細,沒注意身旁已經來了彆人,“莉迪亞·班納特小姐,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