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跟風(1 / 2)

鄉村小地主 青沙 5246 字 11個月前

將曹興送回家,孟河驅車來到家門口時,鋪滿路邊的滿地紅長鞭炮已經在門口等著了。

“好,好,真好!”

孟河下車後,孟母欣慰的看著汽車內外,不住感歎。

兒子憑自己本事買了車,沒有要花家裡錢,如今銀行裡還有幾十萬存款,換了哪個做母親的都要感歎。

當然,大富之家例外,畢竟它不是在一個水平層次上不好比較。

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對於孟河人生的期盼中,孟母求的隻不過是兒子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喜樂安康。至於車子房子,家裡存了幾十萬不用,不就是留給兒子買車買房的嗎?

可如今,就如同孟母本來隻是準備吃飯一菜一湯就夠了,孟河卻給她來了個滿漢全席。父母雖然嘴上說心裡也確實對兒女沒有過高要求,但不代表他們不喜歡,不代表他們不曾去幻想兒女會到達更廣闊的高度。

“媽,我放鞭炮了。”

“放,可勁放!我買了三大盤呢。”

若放在十年前,興聖村有哪家買小汽車,那除親戚外是至少

要將家附近的七八戶鄰居都請去吃飯。但如今十年經濟飛躍,也就自家放幾響鞭炮,作為祝賀了。

可就算小汽車在興聖村半數人家都有,但作為年輕一輩的孟河的這串鞭炮還是引起了一些漣漪。

錦衣夜行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事情,孟母亦然。從知道下午孟河去提車後,孟母雖然不至於主動去拉著個村民就說她兒子要買車了,但那長串鞭炮是孟河剛走,就被孟母鋪了出來。

滿地紅長鞭炮從孟河家門前水泥場沿路繞著菜田,一直鋪到門口的馬路邊。然後,沿著馬路邊往前,再拐一個直角彎,將門前菜田完全包圍後,回到孟河家門口。

“孟家嫂子,你這是乾啥呢?”

“沒啥,我兒子下午去提車。家中添置物件,按理得放點鞭炮慶祝一下,小事。”

“這還小事?我就說賺錢了吧,孟河之前上班時,還聽你討論說為了少還貸應該先買房。可現在不動聲不著氣的就把小汽車買了,厲害…”

孟母鋪長鞭時,大抵就是這個情形。

所以,看見一輛嶄新車停到孟河家門口時,正是晚飯後溜達時間,不少村民都圍著看了。

紅眼有之,羨慕有之,一樣米養百樣人說的就是類似情況。

跳得最歡實的自然要屬孟河西家鄰居崔大娘,此刻在人群中大聲表達著各種鄙視與不屑,“不就是買了輛小汽車,瞧這嘚瑟的,我家大偉都換第二輛了!”

要說孟母這還真不是嘚瑟,家裡添置大物件,按習俗那就得至少放串鞭炮。

“瞧人這種田種得,也不難啊,要不我自己或喊我兒子也回來試試?”

一片劈裡啪啦的火光炸響聲中,此時圍觀的興聖村民中不乏這種念頭。如果孟河知道這些村民的想法,孟河隻能說圖樣圖森破。

先不提大垛附近最便宜的承包田,也就是興聖村本地農田已經被翟國發承包走了想學孟河那包田成本必然增加。

再說那些種植技術,自從空心菜大賣後總能看見有村民來請教孟母。每個村民說起來都是想讓家裡自給自足的蔬菜更好吃,隻單純這個想法的的確有,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都當孟河不知道他們安的什麼心思嗎?

孟河隻是不說而已。

看見賺錢的東西,周圍的人便一窩蜂的跟上,這是人的習性自古便有之。

就比如新聞上經常報導的,一村人都種葡萄蘋果幾年後卻滯銷的,有的是政府號召導致,但絕大多數都是跟風發展。看見

第一家賺錢,第二家第三家也就隨後跟上。最後就是越來越多的人種植同種作物,若不能探出新銷路,滯銷是必然之事。

這些孟河不會跟那些想自己也包田種菜的村民說,因為就算說了,也會被人認為這是在擋他們財路,反做了小人。

其實要問孟河樂意有人跟風他嗎?

孟河會回答不樂意,孟河自認不是聖人,連聖人的百分之一都沒有,所以他不樂意。

但如果說有村民真心實意拎著禮上門拜師孟母,那孟河還真就不介意幫忙暗中施展土地公威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