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滯銷這一問題,在農產品行業很常見。
一到夏秋豐收季,新聞報導中總是不缺乏類似的新聞。湖西的蘋果賣不出去爛樹上了,河東的番茄沒人采購全部喂豬了…隻要到了蔬菜瓜果成熟的季節,打開手機電視,不用特地尋找,總能看見類似的新聞。
所以大垛鎮有幾家菜農蔬菜滯銷,隻是一個常見現象。
就類似於商業洗牌,每年大垛鎮總有幾家菜農因滯銷虧本從此退場不乾,又總有一些人懷著對財富的憧憬闖進這個行業。
孟河就是其中一員,隻是他擴張得有點快,入行短短數月,規模卻是超過了那些經年老菜農。
而讓孟河沒有想到的是,就因為他的蔬菜供不應求,竟是被這些滯銷的菜農視為了他們的救星。
或者說,是這些菜農在仗著人多勢眾以道德綁架他。
孟河不知道程保國是怎麼這麼快聯係到這五個蔬菜滯銷的菜農的,孟河剛準備午睡,就被門口鬨哄哄的聲音給煩得走下一樓。
讓孟河驚訝的是,興聖村村長也夾在人群之中。
五名來自大垛鎮五個不同村子的菜農,對孟河提出的要求與上午程保國提出的要求相比,還是給他們自己留了一點臉麵。
同樣是希望借用孟河名頭幫他們賣蔬菜,但隻要求收回成本,其它若有剩餘利潤全歸孟河所有。
“不是說好的統一口徑七三分嗎?你們怎麼能臨場變卦!”
絲毫沒將自己地位擺正的程保國夫妻怒視著他們帶來的五人。明明是上門求著孟河幫賣菜,可那語氣卻感覺是在給孟河施舍錢財一般。
被程保國喊來的五名蔬菜滯銷的菜農,都不約而同的看了一眼沒腦子的夫妻兩後又小心的奉承著孟河。
要不是看在這夫妻兩能請動本地村長的份上,他們怎麼可能跟這倆沒腦子的貨一起過來。
想保住菜田回本,這不是合作,而是有求於人。
求人,就得有求人的態度!
而程保國夫妻的態度,給人感覺就是孟河沒菜賣,他們手中卻握著緊缺的貨源。他們能找孟河幫忙賣空心菜,這是孟河的榮幸!
如果這是商業談判手段也就算了,可問題在於,從夫妻倆的語氣、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內心就是這麼想的!
興聖村長也在一旁開始幫腔,“小河,你看你近期也沒什麼事情做,不如就幫保國還有這些鄉裡鄉親賣賣菜。他們家裡還有兩孩子等著交學費…”
“…他們現在是降到成本價也賣不出去啊!都是大垛鎮的幫
幫忙,泰市最近蔬菜豐收,市場價壓得太低了。”
“鄉裡鄉親,都是看著你長大的。所謂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孟河也是被麵前這群人和老村長的一番話給氣樂了。
這還好孝順的孟小妹想著要給她大伯母、奶奶買幾件換季衣服,開著孟河的車將孟母和奶奶都帶三水市區購物去了。
不然,孟母要是看見這番逼宮,非得拿出曾經罵林母的那番潑婦架勢來。
孟河就搞不明白了,憑什麼同是菜農,他賣得快就得幫彆人賣菜?
還是踩著他建立起的口碑屍體去賣菜!
這種邏輯,跟那些叫囂著你有錢就必須得分我一部分的極端仇富者有何區彆?
尤其是麵前這位,孟河曾經還覺得他很熱心公正一心隻為村民的興聖村長。
完全就是老糊塗了!
李長華作為大垛鎮新農業的主管,都沒有跟孟河提哪怕一字的幫滯銷菜農解決問題的要求。
可這老村長倒好,居然用鄉裡鄉親這種大義來道德綁架孟河,要求孟河幫程保國以及外村人賣菜。
其他五人孟河不知道,但是程保國家裡情況孟河知道得一清
二楚。虧損十萬,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對夫妻倆來說也談不上傷筋動骨。
還說什麼孩子交不起學費?哄鬼呢?!
就算家裡沒有現金,總有親戚朋友能借到一點吧?年底將收回的工程款項拿來還掉就是。
好,孟河就假設夫妻倆借不到錢。
那將兩人的兩輛小汽車賣掉一輛,孟河覺著這不會影響生活的吧?
投資,就得有可能虧錢的準備!
偷師,就得承擔自討苦吃學藝不精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