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新農業經濟模式?(2 / 2)

鄉村小地主 青沙 6453 字 11個月前

包田帶動所有村民收入一起提高。

這便是李長華提出的,補貼文件名所寫的新農業經濟模式。

孟河聽了解釋後,卻是有點傻眼。

“華哥你等會,你知不知道,你所定義的新模式是有漏洞經不起邏輯推敲的。你說因為我包田而達到了讓每個興揚村民收入都提高或至少不降低?這不可能的!你這因果關係隨著我的發展是錯誤的呀!”

“而且不是我說大話,這模式目前隻有我能做,其他人很難也不會傻不拉幾的複製的。”

沒讓李長華費心思猜測,孟河緊接就開始解釋。

孟河所說的漏洞其實也跟曹興大伯也就是興揚村長探討過。

這會看似隨著孟河包田興揚村人人受益。

但這隻是因為尚未涉及全村。

目前孟河承包農田對應的農戶,都是主動找到孟河的。這些人本就想出去打工,以前是因為舍不得荒廢農田又有些不願背井離鄉才沒出去。

而現在有孟河來承包土地,自己種田與將田包給彆人相比也就一年三千多塊收入的差距,連打工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到。這算是在村民外出打工的選擇天平上,壓上了好多根最後稻草。

這類村民可以說是迫不及待的將農田甩給了孟河,隻為了,出去打工提高收入。

包田給孟河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所謂的優先他們簽長工合同自然也就沒了可能。

目前與孟河簽訂長期用工合同的人,其實都是自己農田尚在的興揚村老農和留守家庭婦女,並且還是以老農為絕對主力。

所以在眼下孟河包田量還不多的情況來看,的確是每個興揚村民都收入未降低且一部分人有提高。

但如果隨著孟河繼續擴張,這個現象就不可能存在了。

用具體數據來說。

如今孟河承包興揚村共計七百八十三畝農田,涉及一百四十二個家庭。但刨去管理者金嬸總共才二十份長期合同,二十相比一百四十二,是將近一比七的比例。

興揚村共二千六百畝農田,對應五百多戶人家。

按一比七的比例換算,孟河隻需要簽訂七十份左右的長期用工合同,就能保證自己田裡不會出現用工荒,不會耽誤農時。

甚至孟河要是做得絕一點,來個過河抽橋,以後長期用工合同都可以取消。

因為這本是用於應對夏秋農忙時節用工荒的。

可一旦將來孟河承包了所有興揚村農田,農民沒了農田,那他們就沒了農忙,因農忙導致的用工荒就不複存在。而且有很多農用機械,雖現在不能用,但等後期農田麵積大到能平攤成本後,就可以投入使用。

到那時,孟河自然不需要再抬高報酬再吸引興揚村民來為他打工。

雖然孟河沒準備也不可能這麼做,但的確是這個理。

而興揚村官方數據目前是五百一十一戶人家,總共一千五百三十八人。一旦村中所有土地被承包,那都不用算的,就可以知道被解放勞動力的老農和家庭婦女,絕對要遠遠超過七十人。

所以,孟河到興揚村承包農田,說村民總體收入提高那是對的。

畢竟打工比種田要掙錢太多,全村平均一下,自然是總體收入提高。

但李長華所謂的新農業經濟模式中所說,具體到每個興揚村民都會收入提高?

隨著孟河擴張這根本不可能!

這也是孟河相對的財大氣粗,所以才提出了長期用工合同。但也隻是使一部分老農和留守婦女收入相比之前種田收入提高,並不能顧及興揚村全部。

而沒有與孟河簽訂合同的人,隻能和其它被承包農田的村子裡的老農和留守婦女一樣,打打零工或乾脆悠閒在家。

所以,這類人收入不是如新模式所說,隨孟河包了他們的田會提高,反而會是,降低!

這便是孟河所說的新模式漏洞。

或者說錯誤!

而這個漏洞對新模式來說,是致命的。

可以說如果不填補這個漏洞,那李長華提出的所謂新農業經濟模式在實際運用中根本就無法立足、無法存在。

孟河來回解釋了十幾分鐘,才讓李長華這個大少爺弄清了其中情況。

這下子,李長華的眉頭徹底皺成了一個川字。

孟河看見李長華這樣子,就知道李長華在定義所謂的新農業經濟模式時,根本沒能想到

他提出的這個漏洞問題。

“大少爺終究是大少爺,太想當然。基層下得不深,水平有待提高啊。”

孟河喟歎著搖搖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