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祇 即便斯人已逝,隻剩玉像,師徒二……(2 / 2)

說書人並不辯駁,隻很有涵養地微微一笑。

眾人聽說書便是聽個精彩熱鬨,自然不圖這說得幾分真假,也就是年輕氣盛的少年才會在意這些。

年輕人見說書人不反駁,周圍人也沒有出言讚同自己的,便搖搖頭坐下,也不再言語為難。

隻是原先準備打賞的上品靈石重新收了回去,換了中品靈石丟去盤中,特意叫對方瞧見了。

說書人卻視若罔聞,徐徐輕搖折扇,口中故事並未因此有絲毫停滯。

“……修士自入洞虛境便可稱為道子,意為隻有入此境者才算得天道眷顧,有望踏入這最後登仙封神之境。在洞虛和登仙之間,還有三重小境界,分彆為行道、破真、入聖。每一重都凶險萬分,極難衝破,少則花費數百多則千年,從無捷徑。修真界自古有‘行道者百,破真者十,入聖無一’之說,可見艱難。”

“……行道境謂曰真人,所謂行道境,便是要將自己所悟道法授予他人,以證驗分明。彼時的嬴祇二十歲便已進入行道境,遂於這玉皇山開宗立派,廣收門徒。時年十三歲的義子曳月便理所應當成了他的大弟子。”

“……那嬴祇自少年時離開宗族之地,身邊一路留用的追隨者亦不少,唯獨隻有曳月一人被他收為義子。嬴祇對這個義子一直愛護有加,開宗立派後,一口氣收了十數個弟子,也無有一人能比肩這個大師兄。”

“……嬴祇其人,外表溫雅莊靜,頗有古聖人君子之風,待人向來隨和寬容,弟子們皆無不敬服。然其人實則本性涼薄戾深,之所以寬和隨性,不過是因他自小天賦奇高,身邊無人可及一二,難免自視甚高,未曾將庸碌世人放入眼中,當作是與他一般,自然不需要與他們計較。如此,他越示之隨和,弟子們反而愈加不敢在他麵前造次,恭謹順崇日甚。唯獨曳月例外。”

隨著講述說書人口中的嬴祇帝尊越發離經叛道,與世人心中印象大為不同,然而此刻卻沒有人出聲打斷,唯獨方才那駁斥的錦衣公子皺眉,但大約已經接受說書人所說,本就是並非基於事實的戲說,於是按捺住了。

錦衣公子卻不知道,之所以沒有人言語,隻因大家此刻都在屏住呼吸等說書人的下文。

“……曳月其人此前一直在修真界低調不顯,直到他十六歲的時候,代替師尊嬴祇下場,月影劍連敗當世高手,無出其右,然而比他的劍法更出名的是他的容色。”

“……傳說彼時日落月出,皓月如山立於地平線,月中抱劍的少年竟比那落霞月輝更皎若神祇,清聖靈蘊不可逼視,其攝人心神之處,直叫靈洹園的一眾佛子們都一瞬恍神,連聲念佛告罪。”

“……毫無懸念,當屆修真界大比魁首之位,非曳月莫屬。曆來修真界大比魁首,都會在舉辦擂台的東道主之地雕像,以供世人瞻仰。嬴祇頗為自得滿意,他對這個弟子一向寵愛有加,認為那些千篇一律的普通石雕無法配上自己的愛徒風姿萬一,為此特意移來一整座天霜冰晶礦山,重寶請天下巨匠為曳月雕像。”

“……雕像高達百丈,佇立於白水之上,緊依玉皇山脈,使整個玉皇山領域的人,不管在哪裡都能瞻仰他的神姿。據說,每當滿月傾瀉,那玉雕之人便似從月中得靈,令人見之神往。許多人不遠萬裡,就是為了看一眼此景。因此,玉皇山境內地勢次高的城池被更名為望月城。”

“……雕像塑成之後,嬴祇更是親自用高階的陣法加入自己的劍意給雕像加持,使風霜不侵,雨露不沾,神佛不動。據說嬴祇曾言,即便哪日嬴祇自己隕落了,這雕像也會一直存在下去,同天地一道消湮。”

在場聽眾這才徐徐一吐胸中屏息。

這段傳說顯然膾炙人口,玉皇山境無人不知,但每次聽來還是都神往不已。

第一次聽聞之人,更是張開嘴聽得愣神不已。

說書人歎息道:“想那天霜冰晶礦何等珍貴,一指頭便抵得上萬顆上品靈石,更是鍛冶神兵利器的絕佳之材,而嬴祇卻毫不顧惜,用這般整座的世間罕有之物,僅僅隻是為愛徒雕像。此像一雕就是三載,從曳月十六歲雕到十九歲,每每不成。隻因那曳月容貌之盛,匠人們每每凝視於他,如何琢磨都覺比不上真人神韻萬一,難以下手,以至於雕像遲遲不能完成。曳月又不是無事可做能整日配合,他性情孤桀不喜與人接觸。如此工期一拖再拖,直到嬴祇一日路過。”

“……得知緣由後,嬴祇若有所思,隨手裁下自己身上一截藍色袍袖,縛於曳月的眼前,虛遮住他的眼睛。曳月最攝人心神的正是一雙眼眸,能叫日月星河都黯然遜色。如此,匠人們這才得以正視其容,果然下筆如有神,頃刻便成。於是所有人見到的雕像,便都是藍色玉帶遮住眼睛的。但傳說在孤皇山上,嬴祇的寢殿可以看到,玉帶下睜開的眼眸。據說,那雙眼眸是事後嬴祇親手雕刻上去的。”

人來人往的茶館裡,不管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此刻全都安靜無聲。

不久,人們不約而同,一起向那早已經更名為孤皇的山頂神往望去。

但見山嵐霧靄,雲煙繚繞,若隱若現,果然似有神物隱於雲間,卻終不見玉人容顏。

這才徐徐吐出停滯呼吸,遺憾歎息。

想起,自千年前曳月死於嬴祇手中,這孤皇山至此便常年被水墨一般的雲霧所掩,再也沒有人能見到那傳說中的月中人。

一片寂靜裡,唯有說書人的聲音。

“……曳月生前時常在玉像之上練劍。千年前師徒反目,亦是在這玉像的持劍台上。曳月的血濺在玉像臉上,因嬴祇下手決絕,劍意帶著那血甚至穿過他親手設下的陣法結界,滲入玉像深處不消,似玉像泣血。傳言,嬴祇深恨曳月背棄自己,因此便招來雲霧,即便斯人已逝,隻剩玉像,師徒二人亦不複相見。”

那錦衣公子早已顧不得在意說書人所言故事真偽,錯愕出聲問道:“嬴祇帝尊如此愛重於曳月,這曳月究竟做了什麼背叛之事,導致師徒反目,竟令嬴祇帝尊親手殺他?既恨他至此,連一尊雕像也遷怒,又為何千年後逆天而行複生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