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2 / 2)

漢闕 七月新番 6215 字 4個月前

因為這佛像的模樣,竟也不是印度人形象,反倒與希臘人頗似,頭發是卷曲的,高鼻深目,人物軀體肌肉感強,頭圓、胴闊,衣紋也有重量感,扒掉衣裳後,這佛祖大概就是個八塊腹肌的斯巴達猛男,而毗沙門天的長相也差不多。

畢竟大夏為月氏擊走後,至今仍在北印度苟延殘喘,這群隨亞帝東征留在東方建立巴克特裡亞的希臘佬,已經忘了他們的希臘諸神,而被僧侶團反複念叨的佛法洗了腦。

文化影響永遠是相互的,大夏的希臘人信了佛,而希臘人的造像藝術,也影響了原本不為佛祖塑像,隻以**和菩提樹代替的佛教。犍陀羅藝術已開始萌芽,將佛祖塑造成了大夏希臘人的模樣,並傳到於闐來了。

等毗盧旃嘴都講乾了,也不知任弘壓根沒用心聽,隻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下拜懇請,提出了他請於闐王子引薦的真正目的來。

“早在佛祖講法時,見東土呈現出吉祥景象,知道那裡便是三世佛降生的福地。”

“希望能讓弟子小沙門追隨都護王身邊,將佛法及佛經傳播到東土大漢去!如此能讓大漢永葆國祚,解眾生之苦!”

……

“都護王”,這是毗盧旃對任弘職位的理解,以為他是大漢帝國在西域的總督、共治國王。

夜深人靜之際,毗盧旃仍盤腿坐在讚摩寺中,在羊皮紙上用梵文記下今日發生的事。

作為一個希臘人後裔,毗盧旃與佛法的淵源由來已久。

早在兩百年前,無憂王(阿育王)即位第九年,既克羯羧加,乃篤護正法,弘播正法之教。

於是派遣了許多僧侶使者,前往已知世界的各地,六百鄰邦弘揚佛法。除了距離印度較近的罽賓、犍陀羅(克什米爾)、臾那(阿富汗北部及東部)、雪山邊(尼泊爾)、金地(緬甸沿岸)、師子國(斯裡蘭卡)外,甚至還遠到了繼業者諸國。

諸如塞琉古、托勒密甚至是希臘人的故鄉馬其頓、雅典和伊庇魯斯,那是希臘人接觸佛教的開始,隻是這“已知世界”顯然不包括在東亞自成體係的戰國七雄。

不過在東方的希臘人真正拋棄宙斯,皈依佛法,還得到一百年前,大夏的彌蘭王(米南德)在位時。

當時婆羅門武將篡代了孔雀王朝,大滅佛教於中印度,火燒寺院,殺戮僧尼,迫害摧殘,不可勝計。但北印度的佛教,仍然屹立如故,而此時大夏為月氏所擊,南下犍陀羅等地,與佛法相遇。

彌蘭王生於高加索的亞曆山大裡亞,出身王族,繼父為王。他以正法治國,國泰民安,都城一片繁榮景象。街道縱橫寬廣,城門雕文刻鏤,城中商賈雲集,人民棉衣足食,其樂融融。受那先比丘啟示,他曾有意出家為僧,最終做了在家居士。

佛法由此在大夏希臘人中傳播,彌蘭王遂被尊為弘法王,僧侶們在《那先比丘經》中記述了他的事跡。

彌蘭王死後,大夏各城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但為保存他的骨灰舍利發生爭執,最後一分為八,建塔保存,而其中一份彌蘭王舍利,便留在了罽賓國。

如今罽賓的統治者已非希臘人,而是塞人,曾經的大夏希臘人反倒有不少為僧侶。印度的佛法分為十八部派,毗盧旃所在的部派,乃是源於上座部阿難係僧團的“雪山部”,主要活動在罽賓北部的難兜國,與於闐隻隔著一道昆侖達阪。

早在數十年前,他的同行,活動在犍陀羅和罽賓的“說一切有部”已經說服強悍的大月氏王信奉了佛祖。但東方仍是空白,毗盧旃很希望能替雪山部向廣袤的西域,甚至是遙遠的東土大漢傳播佛法。

今日通過篤信佛法的於闐王子引薦,見到了都護王,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都護王已答應將毗盧旃的弟子帶在身邊,聽其講經。

這讓毗盧旃十分欣慰,便在羊皮紙上以梵文寫下了《都護王問經》一篇,以紀念此事:

“都護王,他也會像彌蘭王那樣,成為一位偉大的弘法王!”

……

而另一麵,任弘打量著奉命留在他身邊的希臘小和尚:“小沙門,你叫何名?”

小沙門跟在於闐的漢人學了漢話,下拜道:“彌蘭陀。”

任弘笑道:“好,彌蘭陀,我信守承諾,一定會送你去東方的。”

等讓小沙門退下後,任弘卻一揮手,開心地安排手下一個什長道:

“給你一輛車,明天一早,立刻將這小沙門送往右地呼揭國,作為我贈與匈奴右賢王的禮物!”

此刻的任都護滿臉慈悲:“匈奴眾生苦啊,還沉迷於殺戮暴行,信奉殘酷的昆侖神,他們不知道,這麼做來世是要變成牛羊畜生的!是時候讓佛祖去解救他們了!”

……

ps:於闐建國傳說見《大唐西域傳》。米蘭德事跡見上座部經典《彌蘭陀王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