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一片安靜。
清冽的泉水順著鑿渠汩汩淌過, 流水聲輕微而持久,響在耳邊。
慶王低頭想了許久,將當前的局麵翻來覆去地掂量, 到最後, 他發現除了這一條路已經沒有彆的路可走了。
他太了解蘭陵,那是個翻臉不認人的主兒, 一旦他將籌碼悉數交出再沒了利用價值, 她會毫不留情地把他踢開。
到時候沈昭這小崽子不會輕饒了他。
數來算去,沒有比投靠天子更劃算的了。這麼些日子,外麵動蕩不堪,在多方博弈中他也品出些味兒來了。薛氏那個蠢貨,八成是讓沈昭和他自己家裡的沈襄跟聯起手來算計了。照這樣看,兩人關係匪淺, 沈昭應當不會虧待了小襄。
再怎麼說,小襄也是他的兒子, 隻要小襄地位不倒,他們慶王府的尊榮富貴就在。
打定了主意,慶王還是忍不住歎息:“臣……聽憑陛下差遣。”
沈昭微微淺笑。
他少年登基,又從來沒有上過戰場, 即便君臨天下, 在軍中也還是威望不足。若是貿然從慶王手裡奪過北衙軍,那些自詡功高的將領必然不服, 到時候蘭陵再在背地裡給他使點壞,那便如焠著毒液的暗獠, 防不勝防。
把北衙軍交給小襄, 是再合適不過了。
他是慶王的兒子, 合乎正統情法, 和那些部將同榮俱損,他們多半會真心擁護他,就算有幾個暗懷鬼胎的,隻要大局穩定下來,有的是時候慢慢收拾。
沈昭目送著慶王揖禮告退,隻覺連日來提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滿麵悅色,朝魏如海問:“皇後呢?”
魏如海笑吟吟躬身,道:“陛下,您忘了?娘娘去祈康殿向太後請安了。”
話音剛落,內侍進來稟:“陛下,穆荊郡王求見。”
沈昭收斂起憂思,朝內侍擺了擺手,讓他把沈襄帶進來。
沈襄纏綿病榻多日,人瘦削了不少,但多年夙願一朝達成,害他母親的禍首伏法,心情愉悅,氣色頗佳,走起路都好似帶風。
沈昭已下旨處死慶王妃薛氏,抄了薛家滿門,有罪者重罰,其餘人等皆貶為庶民,流放北疆。
此事到如今也算是有個了結,兩人麵對彼此時都輕鬆了許多,再不似幾個月前,愁緒深重,難以紓解。
沈昭領著沈襄去了禦苑,牡丹開得正好,依畔而綻,背依碧水潺湲,周圍假山環繞,釣魚磯旁架了一座石橋,浮在粼粼漣漪上,直通湖心的石亭。
魏如海奉上兩盞熱茶,便退到一邊,其餘人則在岸上候著。
沈昭掠了眼這春意闌珊中的湖光山色,衝沈襄道:“你要儘快接手北衙軍,朕有一件要緊事想交給你辦。”
沈襄忙道:“三哥隻管吩咐,臣萬死不辭。”
沈昭一怔,立即道:“沒那麼嚴重,以後不許說死。雍州正鬨饑荒,災民流寇數次攻擊官府,派去賑災的官吏都不中用,朕打算再派幾個得力的去。雍州靠近長安,若是處置不妥,後果不堪設想,你率軍前去,既看護好賑災銀錢,也要防著流寇作亂。”
沈襄應下,問:“那三哥想派誰去賑災?”
沈昭道:“刑部有個樞密,叫鐘毓,是探花出身,這一回審理慶王妃之案,他也立下了功勞,朕打算擢升他為監糧使……”
他說著,偏頭看向湖岸,沈襄循著他的視線看過去,見一身穿緋色官服,身形高挑的男子從河畔邁上石橋,未多時,便走進了石亭中,躬身朝天子揖禮。
沈襄不止一次從沈昭的口中聽過這位鐘大人,心裡好奇,不由得凝眸打量。
他頂多弱冠之齡,長了一張文雋乾淨的臉,身體略顯得單薄了些,但氣度沉穩,看上去很是可靠。
沈昭親口禦言封鐘毓為監糧使,鐘毓領命後,略微躊躇,道:“陛下,臣想舉薦一人為副使。”
沈昭待他格外寬縱偏愛,笑道:“你說吧。”
鐘毓道:“京兆府知錄,溫玄寧。”
沈昭的表情一僵,石亭中的氣氛驟然冷滯下來。沈襄覷看沈昭的神色,再看看這滿身書生氣的年輕官吏,心生惻隱,出來打圓場,衝鐘毓道:“玄寧可是公主府的貴公子,你把他弄去那災荒流民遍野之地,隻怕蘭陵姑姑要心疼死了。鐘大人還是重新再選一個吧。”
誰知鐘毓毫不退讓,堅定道:“玄寧絕不是貪圖安逸享樂之人,他為官一載,政績斐然,頗受百姓愛戴,臣以為他當得此重任。”
沈襄輕歎了一聲,心道得了,想打個圓場賣個人情還賣不出去了,這愣頭青……
他再看向沈昭,見皇帝陛下的神色漸漸緩和,好像不打算跟這愣頭青生氣。沈襄看得心裡稱奇,心道百聞不如一見,這位鐘大人還真是聖眷正隆,頗得天子垂青啊。要是換個人,皇帝陛下那壞脾氣,早把他攆出石亭了。
朝野上下都驚訝於這寒門仕子的恩寵,但隻有沈昭知道,他看重鐘毓,是因為前後兩世的君臣之情。
這人是耿直了點,甚至可以說迂腐守舊,但他剛正不阿,亦是濁世中的一股清流。在後來沈昭打壓宗親,剪除世家時,哪怕朝野非議,阻力頗深,而鐘毓堅定不移地效命於君前,為他平非議,斬奸佞。
縱然屢屢被宗親報複,被刺客重傷,險些性命不保,鐘毓始終忠心不改,到後來平定了朝局,又陪著沈昭征戰南楚,自烽火中一路走來,是他最信任的股肱之臣。
所以,今生,沈昭想要提前栽培栽培他。
前世的沈昭太過強勢,大權總攬,說一不二,把自己熬得疲累不說,也讓臣子們隻知聽聖令行事,少了很多曆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