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到隔壁再賣房子要搬去住大樓房的時候,餘敏就在旁邊撿了個漏,買在何小麗她們家隔壁,兩人做起來真真正正的鄰居,這一年是何小麗畢業的那年。
包子店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加入了新的品種,但大多都是快手而又平價的產品,但在質量上,狀元娘子的包子可是杠杠的,用的是好肉,好油,個大肉多材料好,這麼多年從一毛二賣到了兩毛,生意卻是一天比一天火爆。
比如豆漿,油條…….
這個時候離九陽的豆漿機出場還有幾十年呢,尋常的人家也不會為了喝個豆漿去磨豆子,能在外麵買到便宜好喝的豆漿,一般就在外麵買了。
油條也是,一**的炸出來,得要排隊,尋常人家即使想吃油條了,也不會自己家搞那麼大一鍋子油去炸油條,這多費油,還得虧餘敏從外麵弄來幾百斤幾百斤的菜油來,這個生意才能做的起來。
這一年,狀元娘子的包子鋪,又在其他的居民區開始生根發芽,三廟胡同老劉家那個小小的院子,現在成了一個食品加工基地,早上四點半,就有大量的婦女過來忙活起來,到了早上六點,包子鋪裡麵就會來出去三輛三輪摩托車,一個個門店去送貨,路程也不會太遠,大體在20-30分鐘以內,路上這時間就夠麵發酵了,到店就能蒸上鍋,七點鐘開賣,時間就掐的剛剛好。
這樣以來,門店就不用整的太大太顯眼,也可以做其他衍生的加工。
不出兩年,小型的包子鋪就開了六家了。
從85年開始,糧票雖說也在用,但早就沒有以前那樣控製的那麼嚴格了,食材的采購也比以前要方便很多,何小麗跟餘敏商量了一下,買了一個小貨車,請了個司機,專門從河北采購食材。
也就是這年開始,小小的早餐店又開始賣午餐。
由於早餐店一般開在學校或者居民區的附近,很多人不願意去食堂吃,就選擇在外麵吃飯,這個時候自己已經習慣了的早餐店推出來中餐簡餐,確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到這年年底,單門店每天的營業額超過了五百,一個月下來,營業額上萬,六個門店就是七八萬,年底結算的時候,營業額過了百萬,淨利潤也達到了三十萬之多。
現在小小的包子鋪,也發展成為一個有三十來個人的小企業了,彆看人少,但經過何小麗的精準分析,把每個人擅長的事情都列出來,又用規範化管理,大家做事都是精準操作,大大的節省了人力物力,就連以前傻兮兮的小劉,都沒人敢笑她,現在都叫她劉師傅了。
現在小劉是包子鋪的擀皮師傅,揉麵的由兩個中年婦女乾,何小麗說年輕姑娘手勁不夠,還是帶過孩子的婦人力氣大。
小劉腦子反應是慢,但也知道劉師傅是個好詞兒,要不是有何姐,她哪裡能做成劉師傅,一個月能拿上百塊錢的工資啊。
並且自從她名氣大了,另外還有店想挖小劉過去,劉媽也都一一拒絕了,但這主要也是小劉的意思,她不太容易能接受跟陌生人相處,包子鋪裡麵的這些人,也是一個個習慣了,適應了,磨合到一起的同事也是朋友。
這幾年,小劉都有人追求了,她自己挑了一個順眼的處朋友,都快要結婚了。
一想到這裡劉媽就高興的嘴都合不攏,這姑娘啊,當初她可是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要把她養到老死的,怎麼就成了到處有單位來挖,還有男孩子追求的姑娘了。
也是這年開始,何小麗還聘請了一個剛畢業的小會計專們做賬,做完賬才知道以前的分紅都是稀裡嘩啦的亂分,年底分獎金也是看著給的。
彆說旁人也不知道原來一件包子鋪這麼賺錢,就連餘敏都沒有想到,原來自己定位自己就是個賣包子的,真的是太看不起自己了。
此時的何小麗早就不是那個在大河村蒸包子給何家幾個臭小子吃的何小麗了,她用自己的知識、勤勞,和積累,日積月累的賺到了第一桶金,現在是個響當當的小富婆,連付歐都取消自己是個吃軟飯的了。
老劉家那個院子裡麵也做出來兩件辦公室,一間兩位老總用,左右何小麗經常也不在這裡,另外一間是那個小會計用,另外還兼了檔案室的用處。
何小麗手裡頭扣著一杯茶,一臉嚴肅的看著餘敏:“怎麼樣,沒想到吧。”
雖說現在也是個小老板了,餘敏在何小麗麵前,還是覺得自己懂得的太少,從最開始的走街串巷,到現在,何小麗仿佛拋出來一條線來,指引她隻往正確的方向去走。
“怎麼樣,好唄。”人前威風的餘敏,在何小麗麵前也是個小妹的樣子。
何小麗莞爾:“你就沒一句話要說啊,這以後要是有幾百,上千的員工,你在人麵前,可是要能講出來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