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第 335 章 物理是吧?我來給你輔……(1 / 2)

發現居然連自己的母校, 某個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實驗小學,也沒能逃脫被拆除重建的命運,衛昇對這檔綜藝也忍不住重視起來。

就像這檔節目的策劃人在策劃方案裡寫的那樣,

現在, 我們能看到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古城和古建築遺址。

幾百年後, 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不能看到我們給他們留下的古建築遺址呢?

想到現代建築的使用壽命, 衛昇不禁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捏了一把汗。

彆的不說,反正他新買的那棟彆墅,三百年後肯定早就變成一堆渣渣了。

希望子孫們不要怪他, 不是他不想花錢把房子造得堅固耐用一點,這都是開發商造的孽啊!

因為這幾年到處都在大拆大建, 所以, 這檔綜藝也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搶救性挖掘”了——指不定他們前腳剛拍完, 後腳,這些廢棄的老校園就被推平了。

按照原定計劃,影帝黃肅要參與的這一期, 錄製地點是X省下麵一個叫晚杜鄉的鄉鎮中學。

衛昇自己沒在農村上過學, 但那時候他那個不要臉的堂哥為了賣慘,在他們家說過很多鄉鎮中學的壞話。

什麼“一個教室七十多號人、站起來都費勁”啦。

什麼“食堂每天都是水煮蘿卜大白菜、根本吃不飽”啦。

還有什麼“連印試卷的油墨都沒錢買、題目都要他們自己手抄”啦。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想讓衛昇他爸想辦法,把他也給弄到省城來上學。

衛昇那個死鬼爹要是能有這個本事,也不至於在一個崗位呆了十幾年都不動彈了。

不是他這個做兒子的吐槽親爹,十幾年了, 就是當初給單位領導開車的司機都高升了,衛爹一個大學生,居然動都不動, 可見情商有多低了。

幸虧他性格隨他姥爺!

總而言之,衛昇對於鄉鎮中學的印象,就是又小又破,生活特彆艱苦。

可點開節目組發過來的航拍視頻後,衛昇還是被狠狠驚豔了一把。

幾十年前的農村,生活確實艱苦。可越是這種時候,老百姓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越是重視。

因為在那個年代,知識是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的。

所以,當初在選址建設初級中學的時候,晚杜鄉格外重視,把整個鄉鎮風位置最好的一塊地劃給了中學。

從航拍視頻上看,整個晚杜鄉初級中學靠山麵水,背麵是一座不太高的小山,鬱鬱蔥蔥,學校走出來就是一條貫通小鎮的河流,走過一座拱橋,就是集鎮了。

大概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土地不值錢,所以這所中學的占地麵積特彆大,從拱橋過去一直到山邊,全部都是中學的地盤。

正門進去,兩側是花圃,圍牆邊上種植的都是那種長了幾十年的鬆柏。

再往前就是一片廣場和旗杆,應該是學校每周舉辦升旗儀式的地方。

廣場對麵就是三棟呈品字形排列的教學樓。

中間一棟最高最大,應該是教室和老師們的辦公室,兩邊一個是實驗樓,另一個稍微矮一點的,應該是食堂和大禮堂。

穿過這三棟樓,後麵居然還有兩排房屋。

衛昇看了一下校園平麵圖,才知道這兩排房子是教師宿舍,不由肅然起敬。

怪不得國家要大力提升鄉村教師的退休待遇!那個年代的鄉村教師,真的是為鄉鎮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啊,連家都直接安在學校裡了。

這個他聽便宜堂哥說過,不過他是以吐槽嫌棄的語氣說的,言語間充滿了對同班同學的不屑,因為這些同學“特彆諂媚”,有事沒事就跑到老師宿舍,問這問那,表現的好像全班隻有他們特彆勤奮好學一樣。

當時衛昇就無語了。

心想放學後居然還能享受到老師的免費一對一教學,而且還是各科隨便問,這種福利你都不要,怪不得學習成績上不去。

他們城裡孩子放學想找老師問問題,壓根就找不到人好嗎?而且他上學那會兒,家教這個行業還沒起來,也沒有什麼班級群,有時候他作業不會做,胡倩倩又教不了他,隻能厚著臉皮,去找同小區其他高年級的鄰居哥哥姐姐請教。

好玩的是,這個中學的教師宿舍後麵,居然還有一大片菜園子。

看簡介,說是那時候學校辦學經費有限,農村的學校又不能收太多夥食費,收太多,很多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就上不起學了。

所以,學校就在靠近後山的位置,開辟出了一大片菜園。一部分留給學校食堂種菜,貼補食堂的夥食費。另外一部分就分給學校老師的家屬們,也算是給老師們減輕一點家庭負擔。

畢竟那個時候鄉村教師的待遇真的很低。

環境這麼好的鄉鎮中學,怎麼就突然停辦了呢?

關掉視頻,衛昇上網搜索了一下晚杜鄉,前排跳出來的新聞,居然是一條他曾經在熱搜上看到的山體滑坡新聞。

這個新聞真的很慘,以至於好多年過去了,衛昇依然記得。

那時候他還在上高中呢,晚上吃飯看新聞的時候,就看到某個地方突然發生了一起特大山體滑坡。

因為連續陰雨,再加上這座山植被破壞比較嚴重,後麵補種的樹太小了,根係抓不住那麼多的土方,在一次暴雨後,半片山直接坍塌了下來。

距離這座山最近的三個村莊,直接被壓在了重重的土方下。

距離稍遠的村莊受災也比較嚴重。

因為塌房的時候正在夜裡,很多人在睡夢中就被奪走了生命。

聽說這場特大山體滑坡,造成了當地三千多人受災,死亡八十多人,至今還有十幾個人連屍骸都沒有找到。

事故發生後,因為這裡不再適合居住,當地把幸存的村民轉移到了彆的地方重建家園。

沒想到這裡就是晚杜鄉。

因為一下子遷走了好幾千人,再加上農村這些年人口外流情況嚴重,稍微條件好點的,都把孩子帶到城裡上學了,所以,晚杜鄉初級中學能招收到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少,到最後實在滿足不了辦學要求,隻能和隔壁鄉鎮中學合並了。

反正兩邊的學生都在減少,湊一塊,正好能滿足辦學條件。

其實大家都清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合並辦學,本地的孩子要去隔壁鎮上學,就要住校,或者家長跟過去租房子陪讀,經濟壓力大的,乾脆就不上學了,或者跟爸媽去外地打工的城市上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