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2 / 2)

不久,有人笑道:“王兄,你這是詩中有話啊。”

要是在公開的場合,這詩就要惹麻煩了,但這是好友私下相聚,且彼此知根知底,說話尺度也就可以大點,更何況沒事罵罵齊慕先也算是大家的慣例活動,反而可以使話題更加熱絡。

() 那寒士將手中之酒一飲而儘,故意裝傻道:“我有什麼話,世人苦齊天久已,我這是痛快,痛快啊!()”

我敬王兄一杯,我懂王兄,我也痛快!?[(()”

“王兄你平時看到哪個官員都要罵罵咧咧,頭一次見你誇人……不過我也懂你,來,喝一杯!”

眾人喝了一輪酒。

這時,其中一人問坐在角落裡的中年人,道:“史大人,依你之見,齊慕先這回能倒台嗎?這可是他近二十年來受威脅最大的一次了,若是再不倒,真是老天都奈何不了他。”

中年人大約五十來歲,一把年紀了,打扮卻不大修邊幅——

他頭上隻插了支木簪,身上的常服寬大鬆敞,喝酒時他將酒撒了,袖子上染上一大片酒漬,但他全然沒在意,繼續喝酒品詩,完全沒有更衣的意思。

在文會上,他其實沒怎麼說話,但眾人交談時,偏偏都不會錯過他的意見,顯出一種特殊的尊敬。

此人名為史守成。

是當今的禮部尚書,亦是這個不拘一格的文會中心人物。他崇尚以義合,不以利合,廣結天下君子,是這裡的老前輩。

聽到那位文友問他的話,史守成略頓了頓。

他道:“不好說,齊慕先於方和宗有恩,和宗是安宗與當今聖上的父親,這種威望不是輕易能扳動的。

“蕭尋初現在看著風頭是不錯,但太年輕,未來還不可知。”

那文友有些失望:“史大人也看不清啊。”

這時,另一人道:“不過,這個蕭尋初雖然年輕,瞧著卻像個實乾的人!我早就覺得梁城賦稅太重,應該予民減負,奈何這事阻力重重……蕭尋初能將這事辦下來,我就敬他三分!

“當然,他一開始說減稅能增加財政,我覺得完全是天方夜譚,以為隻是為推動此策找個借口,沒想到……這人不愧是二十歲的狀元,腦子是和普通人有些不同。”

此話一出,又有人附和:“我也蒙他關照了。你們知道,我一直想修梁城外的水渠,奈何上級唯利是圖,撈錢撈得厲害,要出資就一毛不拔,全然不將民生放在眼裡……如今換了蕭尋初主事,他親自過問了城郊農田的情況,我抱著試試的心態提了提水渠,沒想到他隻是考慮了一下,就做主同意了!我以前可和他完全沒有交情,也沒送過禮什麼的。”

“那水渠修的是好,才幾個月,外麵麥田就金燦燦的了……而且他好像也沒搶你功勞。”

“要我說,這事本來就是應該的。隻是其他人太差了,才襯得蕭尋初好些。他有些想法還是過於激進了,而且花了不少心思在扶持‘工’這一業上,對根基的‘農’重視卻不足,聽說他早年想當工匠,這樣做未免私心太重。不過,大部分方向確實是好的……”

一群人文人說來說去,都對“蕭尋初”這個人讚賞頗多。

儘管其中也有苛刻挑剔的指摘之詞,但比起他們以前點評朝中其他官員的刻薄,這已經算很好了。

這時,其中

() 一人又問道:“史大人,雖說我們往常是不摻和這些事的,不過齊慕先現在看起來搖搖欲墜,是扳倒他的好時機。

“這麼多年了,這可是難得的機會。

“史大人可有考慮與那蕭尋初走得近些,或者暗中協助一二?當然,若是史大人邀請他一同來文會上聊聊,我等自也是期待的。”

史守成一頓。

他看上去像是考慮一下,才道:“再說吧,再說。”

*

文會上氣氛熱絡,不久話題就轉了風向,又聊彆的去了。

然而,史守成卻沉寂下來,沒有加入他們,反而自己獨自凝思。

實際上,不用其他人提議,關於是否要拉近與蕭尋初的距離這件事,他早就反複考慮過多次。

他一般是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們與齊慕先那幫憑借利益凝結的烏合之眾不一樣,他們是靠誌趣與才學走到一起的,非但高尚許多,而且絕非結黨營私之輩。

但事實是,要在朝堂長久而立,如果沒有靠得住的朋友,簡直千難萬難。

必要的時候,他們彼此是一定要互相幫助的。

在蕭尋初出現之前,史守成自認是齊慕先最大的對手。

他承認齊慕先有能力,但同時也看不慣他一手遮天的作為。所以,史守成不斷在發掘並提攜他認為品行高尚、務實能乾的人,逐漸地,他在朝中同樣擁有了一些名望和力量。

當然,他還全然鬥不過齊慕先,所以多年來,他始終蟄伏不發,沒有與齊慕先正麵衝突。

齊慕先多半看得出他的心思,但齊慕先做人會留一線,並非趕儘殺絕的人。

他大概是覺得史守成這批官員都還算可用,朝廷總還是需要有人做實事的,於是留了他們下來。雖然這些年,齊慕先偶爾也會打壓一下史守成的人、適時鏟除一下他們的成員,但總得而言還是給了一條生路,始終沒將他們摁死。

齊宣正這事,史守成很看不慣。

齊慕先這個兒子,又逛窯子,又殺人,後麵還想以權壓人,實在是敗類中的垃圾,沒一點可取之處。

可是,當“蕭尋初”這個人冒出來,他心情又很複雜。

起初,“蕭尋初”憑借月縣雨娘案名聲鵲起,他覺得不過是個朝中新秀,又會曇花一現,過不了多久就會銷聲匿跡。

後來,“蕭尋初”憑借天鶴船討好新帝,又與齊慕先逐漸走得近,他又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心想又是一個沽名釣譽之輩。

再後來,“蕭尋初”竟試圖在齊宣正之案上與齊慕先對著乾,史守成心說年輕人就是不理智,這下大概徹底完了。

結果,“蕭尋初”竟一手逆轉乾坤,還憑借此案讓自身威望一飛衝天,一舉成了足以與齊慕先分庭抗禮的人物。

每回上朝,史守成看到“蕭尋初”那身紫色公服,總是感到說不出的刺眼。

他是喜歡提攜年輕人。

可是,如果一個年輕人把他醞釀多年想乾的事乾了,一舉超到他前麵,那又另當彆論。

二十歲中狀元也就算了,這個“蕭尋初”今年才二十三歲,竟然官至參知政事。

史守成是三十五歲中的進士,拚搏二十餘年,好不容易當上禮部尚書。

今年他五十九歲了,這麼一把年紀,上朝居然要站在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後麵,將這種毛頭小子當作頂頭上司。

個中滋味,唯有親曆者才會明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